北川縣都壩河流域地質災害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研究
【圖文】:
技術路線圖
圖 2.1 研究區(qū)位置圖 圖 2.2 都壩河流域研究區(qū)遙感圖Fig.2.1 The Study Area Location Map Fig.2.2 The Image Map of Duba Riverwatershed2.2.2 新構造運動及地震新構造運動的表現主要是間歇性的抬升。都壩河流域河床比降非常大,達到77.69‰,水流速度快,都壩河流對河床的下切侵蝕和兩岸的掏蝕都非常強烈,使得都壩河兩岸的地形坡度很是陡峭,為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和發(fā)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條件。都壩河流域研究區(qū)內的映秀-北川逆沖斷裂西北沿線,是一條現今仍在活動斷裂,“5.12” 汶川大地震就是發(fā)生在北川大斷裂上,地震后尤其是大地震和特大地震后,巖層破碎程度提高,松散堆積物增加,為此生地質災害提供良好的物源條件。本文研究區(qū)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該地區(qū)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屬于我國最大的地震區(qū),也是我國地震活動最為頻繁和強烈的地區(qū)。尤其是 2008 年 5 月12 日汶川發(fā)生里氏 8 級強烈地震,這次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fā)生的破壞性最為嚴重的地震,無論是經濟損失還是人類的生命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56]映秀-北川斷裂是“5.12”汶川大地震的發(fā)震斷裂,在都壩河流域內,北川斷裂從曲山
【學位授予單位】:綿陽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94;X8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匯;;廣西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要點及難點的探討[J];中國金屬通報;2019年02期
2 張艷玲;閆金凱;;地質災害術語標準國內外現狀分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8年06期
3 徐暉;朱巖華;周華;;關于麗水市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麗水市“大搬快治”牢筑地質災害防治“生命工程”[J];浙江國土資源;2018年12期
4 李鵬;;淺談地質災害的防范及治理[J];華北國土資源;2018年06期
5 史雙娟;;余姚市 地質災害“除險安居”專項行動全面完成[J];浙江國土資源;2019年02期
6 ;新疆工程學院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J];新疆地質;2019年01期
7 周靜靜;趙法鎖;李輝;張曉敏;祝艷波;;陜西省地質災害與影響因素相關性研究[J];災害學;2019年02期
8 王恒希;王燕;李利平;;以麗水市為例探究地質災害與地震的關聯性[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9年12期
9 李長山;;廣東省中山市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特點及防治對策[J];西部探礦工程;2018年01期
10 王日標;張劍波;譚輝善;;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南方國土資源;201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益波;許建平;王文典;潘婧茹;趙伍杰;王珊珊;;余姚地區(qū)地質災害致災雨量閾值初探[A];第二屆浙江減災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6年
2 李玉峰;;氣象誘發(fā)地質災害成因分析[A];第35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1 災害天氣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C];2018年
3 王寧濤;彭軻;連志鵬;霍志濤;;清江流域利川市地質災害易發(fā)分區(qū)研究[A];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3年
4 伍人高;溫學松;;新時期下做好贛州山洪地質災害的一些思考[A];中國水利學會2016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6年
5 ;2016年汛期地質災害的降水特征分析及個例試驗[A];第34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 S7 水文氣象、地質災害氣象預報理論與應用技術論文集[C];2017年
6 黃建軍;;在秦巴山區(qū)地質災害與防治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A];秦巴山區(qū)地質災害與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7 王先微;;秦巴山區(qū)地質災害誘發(fā)因素及預防措施[A];秦巴山區(qū)地質災害與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8 崔愛平;;鎮(zhèn)安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1:5萬)空間數據庫的建立[A];秦巴山區(qū)地質災害與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9 滕宏泉;范立民;向茂西;賀衛(wèi)中;何意平;;黃土溝壑區(qū)地質災害發(fā)生的降雨臨界值分析——延安市2013年7月份強降雨誘發(fā)大面積地質災害為例[A];陜西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2013年度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C];2013年
10 許超美;;陜西省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狀況及幾點認識[A];陜西省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2013年度學術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及早部署 措施到位 確保安全[N];福建日報;2016年
2 記者 鐘根清 通訊員 葉承慧;松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助民安居樂業(yè)[N];麗水日報;2019年
3 記者 戴曉蓉;80%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發(fā)生在汛期[N];深圳特區(qū)報;2019年
4 包文龍;南華縣保護地質環(huán)境防治地質災害[N];楚雄日報(漢);2019年
5 法制周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曾金春 通訊員 劉泉子;防控汛期地質災害[N];法制周報;2019年
6 記者 毛揚周 黃瑩;省州市三級再次研究會商興義市“2·17”地質災害后續(xù)處置工作[N];黔西南日報;2019年
7 記者 樓盼;我市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和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N];金華日報;2019年
8 本報駐雅加達記者 田原;印尼旅游業(yè)多舉措應對地質災害影響[N];經濟日報;2019年
9 宗禾;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向四川西藏下撥4.5億元特大型地質災害救災資金[N];中國財經報;2018年
10 記者 周沁蕾 見習生 黃靳玲;今年 全市未發(fā)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事件[N];六盤水日報;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存杰;陜京管道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監(jiān)測預警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6年
2 白相東;秦嶺北緣斷裂帶活動性對地質災害影響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8年
3 郝文新;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7年
4 謝久兵;基于MAPGIS的廣州市主要陸地地質災害風險評估模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5 張春山;黃河上游地區(qū)地質災害形成條件與風險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03年
6 鄭苗苗;黃土高原陜甘寧地區(qū)地質災害數據庫建設與危險性評價[D];長安大學;2017年
7 汪宙峰;地質災害空間信息共享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少達;強震區(qū)斜坡地質災害遙感信息提取與評價關鍵技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9 馬常春;青島地區(qū)汛期突發(fā)性地質災害現狀、機理及預報預警[D];吉林大學;2013年
10 馬國哲;龍門山活動推覆體特大地質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景們;臨汾市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評價[D];山西師范大學;2018年
2 邱利平;北川縣都壩河流域地質災害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研究[D];綿陽師范學院;2018年
3 劉陽;基于GIS的城市地質災害評價風險性方法[D];廣州大學;2018年
4 劉鵬程;大數據分析技術在地質災害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8年
5 阮受磊;福建省明溪縣地質災害及其防治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8年
6 張振興;城鎮(zhèn)化進程中地質災害承災載體脆弱性評價[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8年
7 張展豪;攀枝花拉洆-平地礦業(yè)開發(fā)區(qū)地質災害特征及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8 周猛;沿海某縣域地質災害詳查與監(jiān)測預警[D];長沙理工大學;2017年
9 龔柯;典型小流域地質災害風險管控示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10 馬思順;基于遙感對云南省牟定縣地質災害易發(fā)性評價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57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5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