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譜及其聯(lián)用技術(shù)在食品和環(huán)境中農(nóng)藥殘留分析中應用研究
【圖文】:
圖 2.1 19 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 MRM 色譜圖1. 赤霉酸 脫落酸 吲哚丙酸 對氯苯氧乙酸噻苯隆 碘苯氧基乙酸 調(diào)果酸萘乙酸 氯吡脲 抗倒胺環(huán)丙酸酰胺 吲哚乙酸 芐氨基嘌呤 吲哚丁酸 抗倒酯 多效唑 烯效唑抑芽唑注:1-12 為負離子模式,13-19 為正離子模式質(zhì)譜條件的優(yōu)化分別在正負離子模式下進行全掃描,掃描范圍 40-400(m/z),得到 19 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一級質(zhì)譜圖。對比正負離子兩種模式下的響應強度,為 19 種化合物分別確定其合適的離子模式,以達到最高的電離效率。選擇準分子離子為母離子,在 10~120 V 的范圍內(nèi)分別優(yōu)化其去簇電壓(DP),以獲得最強的母離(0.25 mg/L); 2. (0.25 mg/L); 3. (1.25 mg/L); 4.(0.25 mg/L); 5. (0.05 mg/L); 6. 4- (0.25 mg/L); 7. 0.2 mg/L8. 2,4-D (0.25 mg/L); 9. (1.25 mg/L); 10. (0.05 mg/L); 11. (0.05 mg/L12. (0.2 mg/L); 13. (0.25 mg/L); 14. 6- (0.2 mg/L); 15.(0.25 mg/L); 16. (0.25 mg/L); 17. (0.25 mg/L); 18. (1.25 mg/L19. (0.25 mg/L).2.3.2
14圖 2.2 19 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二級質(zhì)譜圖注:1-12 為負離子模式,13-19 為正離子模式提取溶劑的選擇比較了 4 種提取溶劑:乙腈、乙酸-乙腈溶液(1:99, V/V)、甲醇-乙腈溶液(1:1, V/V)、乙酸-甲醇-乙腈溶液(1:50:49,V/V),對 19 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提取效果(見圖 2.3)。實驗結(jié)果表明,采用乙酸-乙腈(1:99, V/V)為提取劑,19 種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回收率在 75 %~105 %之間,優(yōu)于其他 3 種提取溶劑,而且對于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吲哚丙酸、調(diào)果酸、赤霉酸等酸性物質(zhì),填加了 1 %乙酸的提取溶劑的提取效率明顯提高,這是由于酸性條件下抑制了羧基的電離,,從而增加了酸性物質(zhì)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另外,實驗還發(fā)現(xiàn)使用2.3.3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X839.2;O657.72;TS207.5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新鴿;郭明;盧聞君;鄭軼璐;;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8年04期
2 張曦雯;李兆周;李道敏;陳秀金;高紅麗;李智麗;曹力;王耀;侯玉澤;李松彪;呂璞;;磁性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與應用研究[J];化工進展;2016年12期
3 楊武;盧秀;郭昊;薛瑞;郭婧;;基于凹凸棒/四氧化三鐵的磁性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對咖啡因的吸附性能[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2期
4 滕躍;蘇立強;秦世麗;王媛媛;;獸藥類分子印跡聚合物研究進展[J];化工時刊;2017年06期
5 許龍;黃運安;朱秋勁;葉春;;基于殼聚糖的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和應用[J];化工進展;2016年03期
6 韓爽;王遠;蘇立強;;氧化石墨烯基異丙隆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5年05期
7 高文惠;高林;劉博;賈英民;;制備戊唑醇分子印跡聚合物前功能單體的選擇[J];中國食品學報;2015年06期
8 韓爽;;磁性甲磺隆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化學試劑;2014年08期
9 尚宏周;梁紅玉;張小梅;孫曉然;張秀鳳;韓利華;;分子印跡聚合物的最新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工;2013年12期
10 李魏嶙;李莉;;分子印跡聚合物對血漿中異丙酚吸附的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8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茜;張海清;熊華玉;文為;張修華;王升富;;分子印跡聚合物敏感膜的電化學制備及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電分析化學學術(shù)會議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7年
2 李珊珊;封順;;吲哚丁酸多孔鏤空磁性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A];第二十屆全國色譜學術(shù)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論文集(第四分冊)[C];2015年
3 李元宗;武利慶;楊敏莉;程智勇;鄭寧;;分子印跡聚合物幾個關(guān)鍵性問題的研究[A];中國分析測試協(xié)會科學技術(shù)獎發(fā)展回顧[C];2015年
4 馬威;李松田;曹可生;周延彪;趙旭耀;;基于磁性殼聚糖微球核殼式分子印跡聚合物選擇性吸附氯霉素研究(英文)[A];第三屆河南省化學、化工與生物、食品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5 輝永慶;何小波;鄧義;;分子印跡聚合物對復雜體系中鉛的分離富集[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8年版)[C];2009年
6 陳振斌;于惠;付瑜;;蘆丁分子印跡聚合物分離選擇性規(guī)律的研究[A];2011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楚暉娟;魏宏亮;農(nóng)春萍;;乙酰水楊酸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緩釋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張會旗;馬悅;方亮晶;姜經(jīng)帥;潘國慶;張瑩;;仿生智能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可控制備[A];熱烈慶祝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中國化學會第16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陳方方;師彥平;;分子印跡聚合物材料合成及固相萃取技術(shù)研究[A];西北地區(qū)第七屆色譜學術(shù)報告會甘肅省第十二屆色譜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王志英;張玲;冷連;張智超;;以2-(2,4-二氯苯氧)丙酸為模板的分子印跡聚合物研究 Ⅱ.固相萃取研究[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屆色譜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張勇邋周建平;分子印跡聚合物助力新型給藥系統(tǒng)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2 朱海升 蔡光明;依據(jù)新技術(shù)提升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澤虎;雙酚A分子印跡聚合物微球制備、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控制及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8年
2 王建;分子印跡聚合物在硝胺炸藥分離與檢測中的應用[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3 馬興斌;黃酮類與苦參堿類分子印跡聚合物合成及其在藏藥中的高效識別及分離應用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8年
4 曹曉林;功能化金屬有機框架及其雜化印跡識別材料的制備與應用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8年
5 武利慶;分子印跡聚合物親和性和選擇性的理論預測與調(diào)控[D];北京大學;2005年
6 朱曉蘭;久效磷分子印跡聚合物的研究與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6年
7 趙冬艷;親水性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在喹乙醇檢測中的應用[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馬悅;高性能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可控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9 陸書來;分子印跡聚合物磁性復合微球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10 夏建軍;分子印跡聚合物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根根;新型表面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電化學傳感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9年
2 余苗苗;核-殼型雙氯酚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9年
3 魏美婷;基于三維有序納米TiO_2-分子印跡聚合物電化學傳感器的構(gòu)建及電化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年
4 曾月;頭孢氨芐磁性納米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8年
5 梁先玉;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在生物體液中酪氨酸和甘氨酸的代謝產(chǎn)物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6 姚恬恬;液相色譜及其聯(lián)用技術(shù)在食品和環(huán)境中農(nóng)藥殘留分析中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7 黃瑋;硼親和中空分子印跡聚合物在生物樣品分析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8 劉燕
本文編號:26031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603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