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與焦混合物的成漿性能及其漿體流變特性
【圖文】:
2戴財勝等:城市污泥與焦混合物的成漿性能及其漿體流變特性2試驗結果與討論2.1添加劑對污泥與焦混合物成漿性能的影響用市場上常用的萘系添加劑NF和湖南科技大學自主研發(fā)的復合型水煤漿添加劑DCSA[21]作污泥與焦混合物制漿的添加劑,考察不同添加劑對污泥與焦混合物成漿性能的影響。其中,污泥(干基)摻入量為污泥與焦總質量(干基)的4%;添加劑的添加量為污泥與焦總質量(干基)的1%。在相同的制漿條件下,分別用NF和DCSA兩種添加劑對污泥與焦混合物進行成漿實驗,其相應的污泥焦?jié){的定黏濃度分別為56.50%,57.94%(圖1)。與NF相比,DCSA能夠提高污泥焦?jié){的定黏濃度1.44個百分點,說明DCSA比NF更能提高污泥與焦混合物的成漿性能。圖1不同添加劑對污泥焦?jié){成漿濃度的影響Fig.1Effectofadditivesonconcentrationofsludge-charwaterslurry污泥焦?jié){的穩(wěn)定性和流動性能見表2。表2不同添加劑對污泥焦?jié){流動性、穩(wěn)定性的影響Table2Effectofadditivesonfluidityandstabilityofsludge-charwaterslurry添加劑定黏濃度/%流動性7d產生硬沉淀時間析水率/%NF56.50B7d不產生硬沉淀4.5DCSA57.94A7d不產生硬沉淀1.8從漿體產生硬沉淀所需的時間來看,NF和DC-SA兩種添加劑均可使污泥焦?jié){保持較好的穩(wěn)定性能,靜置7d均不產生硬沉淀。從漿體的析水率來看,用DCSA作添加劑制備的污泥焦?jié){的析水率為1.8%,顯著低于用NF作添加劑時制備的污泥焦?jié){的析水率(4.5%)。這表明,就穩(wěn)定性而言,用DCSA作添加劑制備的污泥焦?jié){顯著優(yōu)于用NF制備的污泥焦?jié){。從流動性來看,用DCSA作添加劑制備的污泥焦?jié){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能(流動性能為A級),而用NF作添加劑制備的污泥焦?jié){的流動性能欠佳(流動性能為B級)。這表明,就流動性而言,用DCSA作添
焦?jié){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能(流動性能為A級),而用NF作添加劑制備的污泥焦?jié){的流動性能欠佳(流動性能為B級)。這表明,就流動性而言,用DCSA作添加劑制備的污泥焦?jié){同樣顯著優(yōu)于用NF制備的污泥焦?jié){。綜合考慮污泥焦?jié){的成漿濃度、流動性、穩(wěn)定性,選用DCSA作為制備污泥焦?jié){的添加劑最為合理。2.2污泥摻入量對污泥與焦混合物成漿性能的影響用DCSA作為污泥焦?jié){的添加劑,其添加量為污泥與焦總質量(干基)的1%?疾煳勰(干基)摻入量(分別為污泥與焦總質量(干基)的0,2%,4%,6%,8%)對污泥與焦混合物成漿性能的影響,如圖2所示。圖2污泥摻入量與污泥焦?jié){定黏濃度的關系Fig.2Sludgeadditionamountasafunctionofconcentrationofsludge-charwaterslurry隨污泥摻入比例的增加,污泥焦?jié){的定黏濃度降低,表明污泥與焦混合物的成漿性能變差(圖2)。當焦沫單獨成漿(污泥摻入量為0)時,漿體定黏濃度高達70.63%;當污泥(干基)摻入量為污泥與焦總質量(干基)的2%時,漿體的定黏濃度迅速較低至64.21%;隨著污泥(干基)摻入量的增加,污泥焦?jié){的成漿濃度進一步逐漸降低。從圖2可知:污泥(干基)摻入量與污泥焦?jié){的定黏濃度呈良好的線性相關關系,即φ=69.656-2.5885x,R2=0.98013(2)式中,x為城市污泥(干基)摻入量占污泥與焦總質量(干基)的百分比,%。針對本實驗原料中的污泥和焦沫,據(jù)式(2),可根據(jù)污泥(干基)摻入量x預測污泥與焦混合物制備污泥焦?jié){的定黏濃度。當需要制備滿足國家水煤漿質量三級標準(GB/T18855—2002)的污泥焦?jié){時(污泥焦?jié){的濃度≥60%),利用式(2)可計算出污泥(干基)摻入量為污泥與焦混合物總質量(干基)的3.73%。污泥摻入量對污泥焦?jié){的穩(wěn)定性、流動性的影響見表3。525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478182)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資助項目(2013DFG60060)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CX2014B419)
【分類號】:X7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黃祥;姜言欣;蔣文舉;;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焚燒處理技術綜述[J];四川化工;2012年02期
2 潘碌亭;王鍵;束玉寶;吳蕾;;污泥減量化與資源化研究進展[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松峰;;剩余污泥熱水解處理研究進展[J];污染防治技術;2016年06期
2 王家宏;何登吉;;多孔污泥炭吸附劑的制備及其表征[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5期
3 王儀超;呂順亮;許海輝;徐炎華;趙賢廣;;ABR反應器污泥減量化的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16年10期
4 郭亮;;PAM在污泥脫水中的篩選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5年07期
5 凌永生;張皓嘉;賈文寶;黑大千;單卿;程璨;侯聞宇;;γ輻照聯(lián)合曝氣處理改善污泥脫水性能的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15年06期
6 伍遠輝;潘仕江;巫受群;翟飛;羅宿星;;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研究[J];廣州化工;2015年11期
7 趙婧婧;姚重華;王曉霞;蔡佳駿;;超聲波工作參數(shù)對污泥中磷釋放的影響[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5年02期
8 梅翔;畢良繡;王欣;夏紅艷;吳芳芳;張朋;;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中營養(yǎng)元素與有機質的回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4年11期
9 李輝;吳曉芙;蔣龍波;梁婕;李昌珠;袁興中;肖智華;郭晶晶;;城市污泥焚燒工藝研究進展[J];環(huán)境工程;2014年06期
10 劉志華;劉春華;夏暢斌;趙文玉;蔣朝暉;晏永祥;王瓊;李小明;楊麒;;溫度對淀粉酶強化污泥為燃料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影響[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14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翠娟;李紅軍;鐘學進;;我國污泥焚燒技術的比較與分析[J];能源工程;2011年01期
2 陳濤;孫水裕;劉敬勇;陳敏婷;;城市污水污泥焚燒二次污染物控制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0年01期
3 傅劍敏;徐江鋒;戴海潤;楊光麗;王欣;令狐文生;;污泥焚燒工藝研究與進展[J];能源與環(huán)境;2009年06期
4 周旭紅;鄭衛(wèi)星;祝堅;張云飛;;污泥焚燒技術的研究進展[J];能源環(huán)境保護;2008年04期
5 馬宗凱;田禹;程寒飛;;銅離子與解偶聯(lián)劑協(xié)同下的污泥減量作用[J];環(huán)境科學;2007年08期
6 吳敏;馬小杰;楊健;邢美燕;;蚯蚓生物反應器污泥減量與穩(wěn)定效果試驗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7年06期
7 杜欣;金宜英;張光明;王興潤;聶永豐;;城市生活污泥燒結制陶粒的兩種工藝比較研究[J];環(huán)境工程學報;2007年04期
8 王興潤;金宜英;杜欣;聶永豐;;城市污水廠污泥燒結制陶粒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7年07期
9 張志峰;虞偉權;吳勇;;污泥焚燒殘渣制備水處理藥劑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7年03期
10 田禹;馬宗凱;;解偶聯(lián)劑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污泥削減作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繼榮,陳玲,何培松;城市污泥堆制腐熟度的評價方法比較[J];四川環(huán)境;2003年06期
2 ;青島用城市污泥做環(huán)保墻體通過鑒定[J];磚瓦;2005年05期
3 田箜;城市污泥可變成有機肥料[J];化工時刊;2005年07期
4 陳子聰;;城市污泥的資源化開發(fā)利用[J];福建稻麥科技;2007年01期
5 ;關于城市污泥燃料化的方案[J];上海節(jié)能;2008年07期
6 ;利用粉煤灰與城市污泥反應生成生物煤炭的方法[J];現(xiàn)代化工;2011年S1期
7 莫測輝,吳啟堂,蔡全英,李桂榮;利用城市污泥防治水土流失[J];土壤與環(huán)境;1999年01期
8 鄭紀慈,俞林火,景金富,王恩義,嚴達志;城市污泥的水稻肥用效果及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J];環(huán)境導報;2000年04期
9 蔡全英,莫測輝,吳啟堂,李桂榮,王伯光,田凱,李拓;城市污泥和土壤中苯并(a)芘的初步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1年05期
10 蔡全英,莫測輝,吳啟堂,李桂榮,王伯光,田凱,李拓;部分城市污泥中氯苯類化合物的初步研究[J];環(huán)境化學;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洪強;岳昌盛;余廣煒;趙鵬;許曉杰;付建華;;城市污泥在鋼鐵冶金中的“資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岳昌盛;余廣煒;廖洪強;趙鵬;;城市污泥在鋼鐵行業(yè)中的能源化利用分析[A];2010全國能源與熱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莫測輝;蔡全英;吳啟堂;李桂榮;;城市污泥的農用效果及其對水體中氮累積的影響[A];氮素循環(huán)與農業(yè)和環(huán)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田冬梅;臧樹良;;我國城市污泥的污染特征和資源化現(xiàn)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上冊)[C];2005年
5 周順桂;;城市污泥制備微生物殺蟲劑劑與滅蚊劑[A];第三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高紅莉;周文宗;張硌;李洪濤;;城市污泥的蚯蚓分解處理技術研究進展[A];2006年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科技應用專輯[C];2006年
7 吳啟堂;衛(wèi)澤斌;丘錦榮;蔣成愛;;城市污泥植物處理與農業(yè)利用研究進展[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8 鄒建國;朱俊峰;陳云有;;磚廠協(xié)同處置城市污泥生產燒結磚的研制[A];2012年第十五屆(南京)國際墻體屋面材料生產技術及裝備博覽會論文集[C];2012年
9 王s,
本文編號:25285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52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