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區(qū)細粒子中鉑族元素的污染特征和季節(jié)變化分析
本文選題:北京城區(qū) + 細粒子; 參考:《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6年S1期
【摘要】:選取北京市城區(qū)的東直門和健德門站為采樣點,選取2014年夏季,秋季,冬季為采樣時間,研究北京市城區(qū)大氣細粒子(PM2.5)中鉑族元素(PGEs)的污染特征和季節(jié)變化。采用微波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儀法(ICP-MS)對Pd,Pt和Rh進行濃度的定量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北京城區(qū)PM2.5中Pd,Pt和Rh的平均濃度分別為:134.3,8.478,8.443pg·m-3。PGEs的質(zhì)量濃度在不同季節(jié)差別較大,Rh和Pd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一致,均為冬季秋季夏季,而Pt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則為秋季夏季冬季。富集因子分析間接表明裝有三元催化轉(zhuǎn)化器的機動車尾氣是鉑族元素污染的來源。相比于世界其他城市,北京市的Pd和Rh在可吸入顆粒物中的平均濃度是比較高的,而Pt則低于多數(shù)城市且比指導值低很多,暫時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然而可以預測隨著北京汽車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細粒子中PGEs的含量會持續(xù)增加。
[Abstract]: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s) in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PM2.5) in Beijing urban area were studied by selecting Dongzhimen and Jiandemen stations as sampling sites and sampling time 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of 2014.The concentrations of Pt and Rh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M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t and Rh in PM2.5 of Beijing urban area are 1 / 134.3 / 8.478 / 8.443 PG / m-3.PGEs 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h and PD in different seasons are the same as those in winter, autumn and summer, respectively.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t is autumn, summer and winter.Enrichment factor analysis indirectly showed that vehicle exhaust with ternary catalytic converters was the source of platinum element pollution.Compared with other cities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D and Rh in respirable particulates in Beijing are relatively high, while Pt is lower than most cities and is much lower than the guiding value, so it will not affect human body for the time being.However,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content of PGEs in fine particl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昌吉學院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53036)資助
【分類號】:X5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廣仁,王躍思,溫天雪,張文,何新星,R.J.Weber,C.S.Kiang,B.Chameides;大氣細粒子的快速捕集及化學成分在線分析方法研究[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shù)與設(shè)備;2002年11期
2 宋宇,唐孝炎,方晨,張遠航,胡敏,曾立民;北京市大氣細粒子的來源分析[J];環(huán)境科學;2002年06期
3 牛_g文;何凌燕;胡敏;張靜;趙云良;;深圳冬、夏季大氣細粒子及其二次組分的污染特征[J];中國科學(B輯 化學);2006年02期
4 郝明途;林天佳;劉焱;;大氣細粒子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研究與監(jiān)測;2006年02期
5 康娜;辛金元;藺永耀;蘇福慶;王躍思;;北京山前典型細粒子污染過程的氣象條件分析[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9年09期
6 張國文;劉厚鳳;;大氣細粒子元素特征研究進展綜述[J];綠色科技;2012年03期
7 郭紀興;;細粒子的凝結(jié)與凝聚增大[J];環(huán)境工程;1988年04期
8 姚利;李杏茹;郭雪清;劉欣然;王躍思;;2007年春節(jié)期間北京大氣細粒子中正構(gòu)烷烴的污染特征[J];環(huán)境科學;2009年02期
9 任希巖;吉東生;王躍思;胡波;孫揚;;北京大氣細粒子及其成分的濃度變化特征[J];地球信息科學;2008年04期
10 龐成明;王自發(fā);;春季黃海邊界層內(nèi)海鹽細粒子氯虧損及混合狀態(tài)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杏茹;王英鋒;郭雪清;王躍思;;2007年春節(jié)期間北京大氣細粒子中有機酸濃度變化特征研究[A];第十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shù)研討會摘要集[C];2009年
2 王杰;劉建國;劉文清;陸亦懷;伍德俠;黃書華;桂華僑;陸釩;陳寅;;北京地區(qū)奧運前期大氣細粒子譜測量[A];第十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shù)研討會摘要集[C];2009年
3 郭雪清;王英鋒;李杏茹;王躍思;;2007年春節(jié)期間北京大氣細粒子中有機酸濃度變化特征研究[A];第五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姚青;李偉芳;黃鶴;孫玫玲;;天津冬春季大氣細粒子水溶性組分污染特征[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牛_g文;;深圳大氣細粒子的化學組成及季節(jié)污染特征[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史君潔;;燃煤工業(yè)爐窯黑煙細粒子污染控制技術(shù)[A];成都市科技年會分會場——世界現(xiàn)代田園城市空氣環(huán)境污染防治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7 馬雁軍;劉寧微;王揚鋒;洪也;張云海;周德平;;沈陽及周邊城市大氣細粒子的分布特征及其對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A];第七屆海峽兩岸氣膠技術(shù)研討會暨第二屆空氣污染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解以揚;劉愛霞;吳丹朱;張裕芬;韓素芹;;氣象條件對天津市大氣氣溶膠細粒子的影響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候變化及其機理和模擬”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9 解淑艷;杜麗;王瑞斌;王曉彥;趙熠琳;;細粒子對城市空氣質(zhì)量影響分析[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10 牛_g文;何凌燕;胡敏;;深圳大氣細粒子的化學組成及季節(jié)污染特征[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大氣成分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本報見習記者 肖穎 通訊員 曹磊;大氣細粒子重點實驗室落戶陜西[N];中國環(huán)境報;2011年
2 記者 張淼淼;中美專家釋疑空氣監(jiān)測數(shù)據(jù)[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3 本報記者 劉秀鳳;優(yōu)良天氣為什么不是藍天白云?[N];中國環(huán)境報;2011年
4 記者 李大慶;中科院專家認為華北強霾多因成災[N];科技日報;2013年
5 本報記者 賀莉丹;大上;夷唬罕粨羲榈摹昂每諝狻鄙裨抂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3年
6 南辰;打好治霾仗,污染源追蹤應(yīng)精準[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7 本報記者 束洪福;專家聯(lián)手探索霧霾治理[N];科技日報;2014年
8 記者 鄭菲;烹飪源排放帶來污染隱患[N];中國氣象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倩倩;水溶性無機細粒子污染特征和前體物排放控制模擬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2 趙晴;典型地區(qū)無機細粒子污染特征及成因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3 劉君峰;大氣細粒子化學組分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其實時變化特征[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濤;成都市中心城區(qū)細粒子來源解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2 鄧利群;北京市大氣細粒子中酸性組分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guān)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閆雨龍;太原市氣溶膠中細粒子污染特征及多環(huán)芳烴兩相分配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1年
4 周敏;上海市秋季典型大氣高污染過程中細粒子的化學組成變化[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5 張娜;濟南市灰霾期大氣中細粒子的二次污染特征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何佳寶;南京大氣粗、細粒子中PAHs的污染特征及來源對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7 樊文雁;北京及周邊地區(qū)大氣污染初步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8 于彥婷;北京市大氣細粒子陰離子表面有機活性物質(zhì)的污染特征與來源識別[D];山東大學;2014年
9 徐敬;北京城區(qū)單點氣溶膠細粒子(PM2.5)觀測分析與研究[D];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2003年
10 郭琳;南昌市大氣細粒子(PM_(2.5))中多環(huán)芳烴來源解析[D];南昌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57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75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