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真菌富集重金屬鎘和鉛的研究
本文選題:大型真菌 + 重金屬; 參考:《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人類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重金屬隨著人類的各種工業(yè)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進入生態(tài)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嚴重的重金屬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些學者逐漸地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大型真菌,尤其是一些生長在重金屬污染源附近的大型真菌子實體具有較好的富集重金屬的能力。利用大型真菌修復重金屬污染相比于一些傳統(tǒng)的物理化學方法和綠色植物修復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進行大型真菌富集重金屬的研究對重金屬污染的生態(tài)修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以實驗室已有的30種大型真菌菌種為目標,將其接種至含有重金屬Pb和Cd的培養(yǎng)基中進行多次馴化,最終篩選出紫芝和平菇菌種,分別用于去除水體中重金屬Cd和多環(huán)芳烴蒽的研究、袋栽富集Pb和Cd的研究。研究結(jié)果顯示,紫芝對水溶液中的Cd具有去除作用,對蒽亦具有降解作用,能夠同時去除Cd和降解蒽。當培養(yǎng)基中同時含有Cd和蒽時,且二者濃度均為10mg/L時,紫芝對二者的去除率分別為22.66%和22.19%;紫芝對Cd的富集作用與其體內(nèi)的金屬硫蛋白密切相關(guān);紫芝對蒽的降解與菌絲體分泌的漆酶及其活性密切相關(guān),麩皮能夠顯著促進漆酶酶活。Cd對漆酶及其活性有著顯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這種抑制作用遠大于麩皮對酶活的促進作用。通過袋栽的方式考察了平菇對重金屬Pb和Cd的富集能力。結(jié)果表明,Pb和Cd對平菇子實產(chǎn)量有抑制作用,隨著培養(yǎng)料中二者濃度的升高,平菇子實體的產(chǎn)量逐漸降低。平菇子實體中的重金屬含量隨著培養(yǎng)料中的重金屬濃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平菇子實體對二者的富集系數(shù)是隨著培養(yǎng)料中的重金屬濃度的升高而降低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human industrial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heavy metals have enter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various ways and forms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Since the 1970s, some scholars have gradually fou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macrofungi, especially some macrofungi fruiting bodies near the pollution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have a good ability to enrich heavy metals.The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by macrofungi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some tradi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nd green plant remediation methods.The 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by macrofungi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In this paper, 30 species of macrofungi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medium containing heavy metals Pb and CD for many times, and the strains of Ganoderma lucidum and Pleurotus ostreatus were screened out.It was used to remove heavy metals CD and PAHanthracene from water, and to enrich Pb and CD in bag culture,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noderma lucidum could remove CD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decompose anthracene, which could remove CD and degrade anthracene at the same time.The removal rates of CD and anthracene were 22.66% and 22.19%, respective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D and anthracene were both 10mg/L, the enrichment of CD by Ganoderma lucidum was closely related to metallothionein.The degradation of anthracene by Ganoderma lucidum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ccase secreted by mycelium and its activity. Bra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laccase activity. CD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laccase and its activity, and this inhibitory effect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bran on laccase activity.The enrichment abilit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to heavy metals Pb and CD was investigated by bag cul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 and CD could inhibit the fruiting yield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the yield of fruiting bod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ir concentration.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in fruiting bod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ulture material, but the enrichment coefficient of both in fruiting body of Pleurotus ostreatu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 in culture material.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17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順;王鈺;;淺談工業(yè)區(qū)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J];天津科技;2013年03期
2 陳泉水;利用非金屬材料處理重金屬廢水[J];江西地質(zhì)科技;1995年04期
3 張曉松;;電鍍重金屬廢水治理技術(shù)的現(xiàn)狀及展望[J];科技資訊;2008年33期
4 陳劍虹,曾光明,莫建炎;重金屬對大腸桿菌生長繁殖的影響研究[J];湖南有色金屬;2002年03期
5 來風習;王九思;楊玉華;;鐵氧體法處理重金屬廢水研究[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6 鐘禮春;黃藝;劉再冬;盧慧林;張偉;陳瑩;;水體中重金屬存在形態(tài)模擬計算的研究進展及存在的問題[J];礦物學報;2013年S2期
7 李子悅;吳灃;郝瑞霞;;德興銅礦地區(qū)土壤的基本特征及其對重金屬元素的吸附研究[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3年06期
8 沈晴,解慶林,王敦球;三種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生物方法[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孫海燕;;吸附法在處理重金屬廢水中的研究進展[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10 姚超英;;重金屬廢水的植物修復技術(shù)[J];中國科技信息;2006年1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平;齊劍英;張澤彪;陳永亨;;黃鐵礦處理重金屬廢水及其表面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2 ;電鍍重金屬廢水治理技術(shù)現(xiàn)狀與展望[A];2009重金屬污染監(jiān)測、風險評價及修復技術(shù)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電鍍重金屬廢水治理技術(shù)[A];中國水污染治理技術(shù)裝備論文集(第十六期)[C];2011年
4 宋顯洪;周志鶴;;微孔精密過濾機處理重金屬廢水[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張平;陳永亨;齊劍英;;黃鐵礦處理重金屬廢水[A];第三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張鐳;曾永剛;張毅;;鉛鋅選礦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shù)研究[A];四川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劉羽;胥煥巖;;磷灰石用于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進展[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爾麗珠;;離子交換樹脂法移動處理重金屬廢水[A];天津市電鍍工程學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馮彬;張利民;;電鍍重金屬廢水治理技術(shù)現(xiàn)狀與展望[A];全國鍍膜與表面精飾低碳技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楊燕;陳天虎;陳冬;李平;史亞丹;朱曉;;保護氣氛下煅燒膠狀黃鐵礦去除水中銅離子的影響因素[A];2012年全國礦物科學與工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張鶯;賀州重金屬廢水入江:監(jiān)管難還是監(jiān)管缺?[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2 遲平;采礦廢水重金屬處理難題攻克[N];中國化工報;2013年
3 鐘楠;重金屬廢水生物制劑處理實現(xiàn)零排放[N];中國環(huán)境報;2006年
4 記者 仇方迎;生物技術(shù)治理重金屬廢水污染獲得成功[N];科技日報;2008年
5 仇方迎;生物技術(shù)治理重金屬廢水污染取得成功[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8年
6 本報通訊員 王雙瑾 王蒙;西安徹查涉重金屬企業(yè)[N];中國環(huán)境報;2012年
7 記者 張曉紅;“洗”出重金屬廢地變良田[N];珠海特區(qū)報;2012年
8 記者 李鵬;重金屬致癌仍存疑[N];北京科技報;2013年
9 羅艾東;電化學新技術(shù)高效處理重金屬廢水[N];中國化工報;2011年
10 見習記者 陳業(yè)奇;將核查重金屬排放現(xiàn)狀[N];東莞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世民;滇池沉積物中多氯聯(lián)苯、多環(huán)芳烴及重金屬的污染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李強;紫根鳳眼蓮對水中四種重金屬的去除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3 陳一良;負載PEI納米復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深度去除水中重金屬的特性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4 周奇;粘土礦物的有機功能化及其重金屬吸附特性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6年
5 徐升;苧麻麻骨吸附重金屬機理及吸附材料的制備[D];南昌大學;2016年
6 鄒紹芳;重金屬電化學傳感器及其在海水檢測中應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陳新才;重金屬在土壤—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D];浙江大學;2006年
8 楊雷;水泥工業(yè)處理含重金屬的危險廢物的技術(sh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9 陳玉成;表面活性劑對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屬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10 張明亮;煤矸石產(chǎn)酸潛力及粉煤灰與馬糞堆肥吸附重金屬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娜娜;電子垃圾拆解區(qū)底泥中重金屬和多氯聯(lián)苯的污染及其厭氧修復[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仲鵬鵬;電鍍污泥中重金屬的回收及固化處置研究[D];江蘇理工學院;2015年
3 張曉蕊;基于海產(chǎn)品廢棄物的重金屬吸附劑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4 楊夢凡;淀粉改性重金屬螯合絮凝劑ISXA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吳俊斌;改進BCR提取協(xié)同ICP-MS法對大寶山橫石河重金屬及其形態(tài)的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6 郝群華;絲藻對水體中Pb~(2+)、Cd~(2+)、Cr~(6+)的去除作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7 向捷;夾竹桃根系耐鉛鋅細菌的篩選、鑒定及其吸附能力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5年
8 聶文歡;氨基膦酸螯合樹脂深度處理重金屬廢水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9 趙欣;SMFC-SMEC耦合系統(tǒng)去除廢水中銅與鎳離子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谷超;紅楓湖疏浚底泥中重金屬的植物修復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752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75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