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焦聯(lián)合脫硫脫硝脫汞反應塔優(yōu)化設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活性焦聯(lián)合脫硫脫硝脫汞反應塔優(yōu)化設計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活性焦 導流板 聯(lián)合脫除 數(shù)值模擬
【摘要】:近年來,由于大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和社會活動的影響愈發(fā)嚴重而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燃煤電廠及工業(yè)生產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钚越孤(lián)合脫硫脫硝脫汞系統(tǒng)利用活性焦顆粒的吸附催化作用,實現(xiàn)對煙氣中多種污染物的同時去除。該系統(tǒng)還具有運行成本低,無二次污染等特點,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以一個試運行中的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塔為研究對象,使用計算流體力學模擬軟件Fluent進行模擬優(yōu)化。模擬計算過程選取RNG k-?湍流模型進行煙氣湍流模擬,使用多孔介質模型對活性焦顆粒層進行模擬。設備整體壓降的模擬結果與工程實測結果誤差小于5.7%,模型準確性得到驗證。之后對聯(lián)合脫除塔入口區(qū)域煙氣分布均勻性進行優(yōu)化研究。模擬比較了四種板間距和圓弧板半徑不同的導流板方案,結果顯示,板間距均為1.8 m,圓弧板半徑均為0.4 m的導流板方案煙氣均布效果最好。較沒有設置導流板時,煙氣的速度均勻性提升了11.48%,同時設備的整體壓降降低了451 Pa。接下來,對聯(lián)合脫除塔原噴氨格柵進行模擬,同時分析煙氣在過渡氣室的流動情況。結果顯示,煙氣在過渡氣室X軸向上分布不均,需要在X軸向上對噴氨格柵進行優(yōu)化布置。為提升氨氣在活性焦層的分布均勻性,提出兩種噴氨格柵優(yōu)化方案。模擬比較結果顯示,方案2采用的3根噴氨管,97個噴孔的噴氨格柵優(yōu)化效果最好,氨氣在活性焦層的均勻性提升了34.88%。此外,按照與設備運行一致的空速設計活性焦脫硝反應實驗,探究氨氮比和溫度對活性焦脫硝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當氨氮比小于1:1時,脫硝效率較低,氨氮提升至大于1:1時,脫硝反應效率有顯著提升。而當氨氮比從1.5:1繼續(xù)提升至2:1時,脫硝效率則幾乎不再提升。反應溫度從100℃到180℃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脫硝效率逐漸降低。實驗結果對于優(yōu)化實際運行工況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活性焦 導流板 聯(lián)合脫除 數(shù)值模擬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0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緒論12-26
- 1.1 中國大氣污染現(xiàn)狀12-14
- 1.2 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概況14-20
- 1.2.1 煙氣脫硫技術概況14-16
- 1.2.2 煙氣脫硝技術概況16-17
- 1.2.3 煙氣脫汞技術概況17-18
- 1.2.4 煙氣除塵技術概況18-19
- 1.2.5 煙氣聯(lián)合凈化技術概況19-20
- 1.3 計算流體力學概述20-24
- 1.3.1 計算流體力學簡介20-23
- 1.3.2 計算流體力學在環(huán)境工程方面的應用23-24
- 1.4 研究目的、意義及內容24-26
- 1.4.1 研究目的及意義24-25
- 1.4.2 研究內容25-26
- 第2章 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塔數(shù)值模擬與氣流均布26-41
- 2.1 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塔物理模型26-27
- 2.2 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塔數(shù)值模擬27-32
- 2.2.1 多孔介質模型29-30
- 2.2.2 湍流模型30-31
- 2.2.3 網(wǎng)格劃分與驗證31-32
- 2.2.4 模型驗證32
- 2.3 模擬結果與分析32-40
- 2.3.1 導流板對煙氣流動影響分析34-37
- 2.3.2 活性焦脫硫層煙氣速度分布分析37-38
- 2.3.3 煙氣均勻性定量分析與設備壓降的研究38-40
- 2.4 本章小結40-41
- 第3章 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塔噴氨格柵優(yōu)化設計研究41-53
- 3.1 噴氨裝置簡介41-42
- 3.2 聯(lián)合脫除塔噴氨格柵模擬42-45
- 3.2.1 物理模型42
- 3.2.2 數(shù)學模型42-43
- 3.2.3 網(wǎng)格與邊界條件43-44
- 3.2.4 模擬結果分析44-45
- 3.3 過渡氣室煙氣流動特點分析45-47
- 3.4 噴氨格柵模擬優(yōu)化47-51
- 3.5 本章小結51-53
- 第4章 活性焦聯(lián)合脫除塔脫硝反應條件優(yōu)化53-59
- 4.1 實驗材料與裝置53-55
- 4.2 實驗結果分析55-57
- 4.2.1 氨氮比對活性焦脫硝反應影響55-56
- 4.2.2 溫度對活性焦脫硝反應影響56-57
- 4.3 脫硝反應模擬介紹57-58
- 4.4 本章小結58-59
- 結論與展望59-61
- 參考文獻61-66
- 致謝66-67
- 附錄A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6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效流態(tài)化濾泡法脫硫脫硝技術通過鑒定[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技術;2008年03期
2 吳靜,于瑛妍,李巖;同時脫硫脫硝技術初探[J];東北電力技術;2004年05期
3 宮野;張建紅;王曉東;孫繼忠;劉悅;馬騰才;;應用特雷納法和吉爾法求解脫硫脫硝中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J];計算物理;2006年01期
4 宋立民;趙毅;趙音;劉鳳;;液相同時脫硫脫硝技術研究[J];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7年01期
5 杜黎明;劉金榮;;燃煤鍋爐同時脫硫脫硝技術工藝性分析[J];中國電力;2007年02期
6 趙毅;趙音;劉鳳;張玉海;;液相同時脫硫脫硝技術[J];中國電力;2007年12期
7 本刊通訊員;;廣州市珠江電廠脫硫脫硝項目[J];煤氣與熱力;2008年05期
8 趙毅;劉鳳;郭天祥;趙音;;液相同時脫硫脫硝實驗及反應特性[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9年03期
9 張宗宇;趙改菊;尹鳳交;盛成;吳靜;;液相同時脫硫脫硝技術研究進展[J];山東化工;2009年10期
10 謝紅銀;熊源泉;;一種新型脫硫脫硝吸收裝置[J];能源研究與利用;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脫硫脫硝一體化初獲戰(zhàn)績[A];2011年全國鎂鹽行業(yè)年會暨環(huán)!ぷ枞肌ゆV肥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白敏冬;初慶東;李連健;扈群;;干法脫硫脫硝存在的問題及強電離放電脫硫脫硝研究[A];中國物理學會第九屆靜電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3 任先文;王保健;吳彥;李國鋒;陳偉華;商克鋒;;添加鏈烴催化的脫硫脫硝實驗[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4 ;脫硫脫硝改造進入白熱化警惕“大躍進”隱患[A];《電站信息》2013年第07期[C];2013年
5 裴偉征;尹華強;劉勇軍;程琰;陳軍輝;;脫硫脫硝技術研究新進展[A];四川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劉瑜;;循環(huán)經(jīng)濟,變廢為寶——可再生胺法脫硫技術[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卷)[C];2006年
7 ;“十二五”節(jié)能減排:全面推進火電脫硫脫硝[A];《電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8 黃昆明;李江榮;岑望來;李立松;李新;尹華強;;燃煤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研究[A];2013年火電廠污染物凈化與綠色能源技術研討會暨環(huán)保技術與裝備專業(yè)委員會換屆(第三屆)會議論文集[C];2013年
9 楊玲;李建軍;尹華強;;具有發(fā)展前景的煙氣同步脫硫脫硝技術[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2年
10 黃昆明;李江榮;岑望來;李立松;李新;尹華強;;燃煤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研究[A];2013 火電廠污染物凈化與綠色能源技術研討會暨環(huán)保技術與裝備專業(yè)委員會換屆(第三屆)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張玉珍;13個鋼鐵水泥脫硫脫硝工程僅完成2個[N];江西日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謝忠設;山東推出無毒脫硫脫硝催化劑[N];中國化工報;2014年
3 記者 張秀鳳;腐殖酸脫硫脫硝產肥技術成套化[N];中國化工報;2013年
4 記者 馮tD 通訊員 陳曉眾;寧波21家燃煤電企脫硫脫硝工程全部完成[N];寧波日報;2014年
5 記者 郭薇;脫硫脫硝技術專業(yè)展會為酸雨治理提供新裝備[N];中國環(huán)境報;2004年
6 記者 王翰林;國產脫硫脫硝技術完全可以滿足減排需求[N];科技日報;2006年
7 小梁;中國國際脫硫脫硝技術與設備展將在北京舉行[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6年
8 任麗梅;第二屆國際脫硫環(huán)保技術設備展即將召開[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小雪;脫硫環(huán)保與循環(huán)經(jīng)濟高峰論壇在京開幕[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記者 劉莉;完成“十一五”脫硫任務形勢嚴峻[N];科技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潤龍;燃煤煙氣中SO_2、NO和Hg~0一體化控制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2 劉鳳;噴射鼓泡反應器同時脫硫脫硝實驗及機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3 羅永剛;易再生高比表面脫硫脫硝劑的設計及其機理性研究[D];東南大學;2003年
4 王淑勤;納米助燃添加劑脫硫脫硝的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5 郭天祥;新型復合吸收劑液相同時脫硫脫硝的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6 趙莉;光催化氧化同時脫硫脫硝的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7年
7 潘巧媛;氧活性粒子注入煙氣資源化脫硫脫硝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8 韓靜;基于可見光催化TiO_2/ACF同時脫硫脫硝的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9年
9 趙清森;CuO/γ-Al_2O_3及其改性催化劑脫硫脫硝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10 韓穎慧;基于多元復合活性吸收劑的煙氣CFB同時脫硫脫硝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恒;銅渣/Ca(OH)_2/H_2O_2混合漿液煙氣同時脫硫脫硝實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胡宇航;Mg-AI復合氧化物用于同時脫硫脫硝的實驗及機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3 王力;CFB鍋爐脫硫脫硝脫汞聯(lián)合脫除試驗與優(yōu)化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4 劉怡寧;鈦鋁復合載體催化劑對以CO為還原劑的同時脫硫脫硝反應的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15年
5 姚盛翔;改進雙堿法同時脫硫脫硝試驗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年
6 田雪潔;吸收法煙氣同時脫硫脫硝吸收劑的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學院;2015年
7 何欣;氫氧化鎂脫硫脫硝新工藝[D];青島科技大學;2016年
8 馬震;燃煤煙氣脫硫脫硝催化劑放大制備及工藝條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6年
9 肖武;活性半焦負載Fe-Zn-Cu用于煙氣脫硫脫硝的實驗研究[D];遼寧科技大學;2016年
10 陳珂;富氧燃燒煙氣加壓脫硫脫硝過程的動力學模擬[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1266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12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