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發(fā)電廠320MW機組煙氣超清排放脫硫改造研究
本文關鍵詞:張家口發(fā)電廠320MW機組煙氣超清排放脫硫改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污染物預測 脫硫系統(tǒng) 脫硫增容提效 試驗研究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環(huán)保法規(guī)日趨完善,為了遏制SO2污染,國家對火力發(fā)電廠的煙氣含硫量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目前,燃煤發(fā)電是我國主要的發(fā)電方式。然而,由于我國的煤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以及單質硫等易污染的物質,控制燃煤過程污染物排放刻不容緩。新的形勢對電廠的排污治理帶來了新的要求,深度污染物治理雖然可以降低排污費用,但是另一方面必將提高機組運行成本。因此,在環(huán)保與經(jīng)濟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成為電廠面臨的重要問題。本論文研究針對的是張家口發(fā)電廠320MW機組煙氣超清排放脫硫系統(tǒng)改造的研究,目的是要將該廠目前SO2排放濃度由小于50mg/Nm3減少為SO2排放濃度小于35mg/Nm3。為了達到煙氣系統(tǒng)的改造目的。第一,就濕法脫硫技術和干法脫硫技術做了相關描述,對影響脫硫設備效率的因素做了分析,主要包括通過脫硫系統(tǒng)的煙氣量及原煙氣中SO2的含量、通過脫硫系統(tǒng)煙氣的性質、循環(huán)漿液的PH值、氧化空氣量、吸收系統(tǒng)的鈣硫摩爾比(Ca/S)、吸收劑石灰石的性質等。第二,確定了此次煙氣脫硫系統(tǒng)改造方案。在原有的脫硫系統(tǒng)中更換原有的一臺漿液循環(huán)泵及新增一臺漿液循環(huán)泵,原屋脊式除霧器改造為除塵除霧一體化裝置,原吸收塔和塔外漿液循環(huán)箱漿池容積不做改變,在原吸收塔最后一層噴淋層上方增加一層噴淋層。本方案實施簡單,對原結構改動最小,施工難度最小,施工工期最短,投用的改造費用最少,滿足工期要求和經(jīng)濟性要求。第三,對改造后的煙氣脫硫系統(tǒng)進行了試驗研究。通過對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表明:改造后各項指標都能符合設計值的要求,滿足《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裝置性能驗收試驗規(guī)范》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的要求。
【關鍵詞】:污染物預測 脫硫系統(tǒng) 脫硫增容提效 試驗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7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2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6
- 1.3 研究內(nèi)容16-18
- 第2章 脫硫技術及影響脫硫設備效率的因素18-30
- 2.1 濕法脫硫技術18-22
- 2.1.1 石灰石-石膏法18-19
- 2.1.2 海水煙氣脫硫19-21
- 2.1.3 氨法脫硫21-22
- 2.2 干式脫硫技術22-25
- 2.2.1 爐內(nèi)噴鈣尾部增濕活化脫硫22-23
- 2.2.2 煙氣循環(huán)流化床脫硫23-24
- 2.2.3 噴霧干燥法脫硫24-25
- 2.2.4 電子束煙氣脫硫技術25
- 2.3 煙氣中SO_2在吸收塔中的反應過程25-26
- 2.4 影響脫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26-29
- 2.5 本章小結29-30
- 第3章 脫硫煙氣系統(tǒng)改造方案30-38
- 3.1 FGD入口煙氣參數(shù)的確定30-31
- 3.2 脫硫效率的確定31
- 3.3 改造方案選擇31-37
- 3.3.1 三種改造方案的優(yōu)劣比較34-35
- 3.3.2 最終改造方案35-37
- 3.4 本章小結37-38
- 第4章 煙氣脫硫系統(tǒng)試驗研究38-60
- 4.1 試驗機組概況38
- 4.2 試驗項目38-39
- 4.3 試驗測量儀表及測點布置39-41
- 4.4 試驗工況及條件41-43
- 4.5 煙氣脫硫系統(tǒng)試驗結果分析43-59
- 4.5.1 脫硫前煙氣中SO_2濃度及其影響43-46
- 4.5.2 脫硫前后煙氣溫度及其影響46-47
- 4.5.3 脫硫前煙塵濃度及其影響47-49
- 4.5.4 煙氣流量及其影響49-52
- 4.5.5 改造后水耗量52-53
- 4.5.6 改造后電能消耗量53
- 4.5.7 石灰石品質及其影響53-54
- 4.5.8 吸收塔漿液狀況及其影響54-55
- 4.5.9 石膏品質分析55-56
- 4.5.10 石灰石耗量、鈣硫摩爾比及其影響56-57
- 4.5.11 脫硫系統(tǒng)壓力損失57-59
- 4.6 本章小結59-60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60-63
- 5.1 結論60-62
- 5.2 展望62-63
- 參考文獻63-66
- 致謝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承鋼;何福龍;烏云斯琴;;煙氣二氧化硫濃度確定的探討[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4年17期
2 王圣;王慧敏;朱法華;仇蕾;陳輝;孫雪麗;;我國火電行業(yè)NO_X排放因子的樣本容量確定方法[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2年09期
3 陳海占;袁星;徐鋼;;火電機組濕法脫硫系統(tǒng)水耗建模與分析[J];現(xiàn)代電力;2011年05期
4 秦文防;宋益勇;張中仕;田明煥;;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藝系統(tǒng)及經(jīng)濟性分析[J];干燥技術與設備;2011年03期
5 孟軍磊;李永光;;煙氣脫硫技術的應用與進展[J];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梁昌龍;趙晨明;;濕法煙氣脫硫GGH換熱元件結垢問題探討[J];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9年04期
7 王志軒;趙毅;潘荔;劉志強;;中國燃煤電廠NO_x排放估算方法及排放量研究[J];中國電力;2009年04期
8 李艷芳;;活性焦煙氣聯(lián)合脫硫脫硝技術[J];煤質技術;2009年01期
9 張魏魏;;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J];環(huán)境科技;2008年S2期
10 周玉新;劉建章;;煙氣脫硫技術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化學工程師;2007年10期
,本文編號:10860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108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