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苔熱液化制備生物油的基礎研究
本文關鍵詞:滸苔熱液化制備生物油的基礎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前,能源和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環(huán)境惡化問題的日趨嚴重,開發(fā)潔凈的新能源成為了21世紀全球緊迫的課題。在眾多的新能源中,生物質(zhì)能源由于可再生、低污染等優(yōu)點成為了當今新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近年來,藻類因其光合作用效率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生長周期短、生物產(chǎn)量高等獨特的優(yōu)勢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藻類生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利用途徑主要包括生物轉(zhuǎn)換、熱化學轉(zhuǎn)化和其他轉(zhuǎn)換技術,而熱化學轉(zhuǎn)換包括氣化、熱解和直接液化三種技術。直接液化技術因原料勿需干燥,可獲得品質(zhì)較高的液體燃料,因而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本文以青島近岸海域出現(xiàn)的滸苔為原料,研究其直接液化轉(zhuǎn)化成液體燃料的過程。 首先考察了滸苔的水熱液化過程,結果表明:液化溫度、液化時間、料液比和Na_2CO_3的加入顯著影響生物油的產(chǎn)率和殘渣收率。料液比為1.2:10(g/mL),Na_2CO_3加入量為滸苔質(zhì)量的5%,,300℃下液化30min時,生物油產(chǎn)率達23.6%;氣體產(chǎn)物主要成分為CO_2,此外還含有少量CO、H_2和烷烴;生物油的主要組分為長鏈烷烴類化合物和醛、酮、羧酸類化合物,生物油的C元素含量高達75.32%,O元素含量為13.36%,熱值達31.62MJ·Kg~(-1);滸苔水熱液化分解過程表明,200℃液化時滸苔中的有機質(zhì)已開始分解,300℃液化60min可使其中的有機質(zhì)分解完全。 以乙醇(95%)作溶劑研究滸苔熱液化的過程,研究結果表明,料液比為1.0:10(g/mL),不加催化劑,220℃下液化15min時,生物油產(chǎn)率即可達44.8%;氣體產(chǎn)物的主要成分相比于水熱液化時更為復雜,但主要成分還是CO_2;所得生物油的主要分成為單糖類化合物和乙酯類化合物,故其O含量高達23.32%;液化溫度顯著影響生物油的熱值,生物油的熱值隨液化溫度的升高而提高,200℃液化時生物油的熱值為19.07MJ·Kg~(-1),260℃液化時生物油的熱值增加至29.10MJ·Kg~(-1)。 為了提高滸苔熱液化效率和所得生物油品質(zhì),制備了固體酸SO_4~(2-)/Fe_2O_3催化劑,用以滸苔乙醇(95%)熱液化過程。研究結果表明,該固體酸的加入可以顯著促進滸苔的分解和生物油產(chǎn)率及熱值的提高,220℃液化15min,固體酸SO_4~(2-)/Fe_2O_3加入量為1%時,生物油產(chǎn)率為48.5%、殘渣收率為35.0%、生物油熱值為22.80MJ·Kg~(-1),相比于未加催化劑時生物油產(chǎn)率和熱值分別提高了8.3%和9.7%,而殘渣收率則降低了14.0%;生物油組分分析表明,固體酸SO_4~(2-)/Fe_2O_3可以促進熱液化過程中酯化反應的進行,使所得生物油中酯類化合物的含量顯著增加。以FeSO_4·7H_2O焙燒制備固體酸SO_4~(2-)/Fe_2O_3時,焙燒溫度和焙燒時間顯著影響固體酸表面的酸量和酸強度,500℃焙燒5h制備的固體酸催化活性最高。
【關鍵詞】:滸苔 水熱液化 生物油 乙醇 SO_4~(2-)/Fe_2O_3e2O3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E667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文獻綜述12-31
- 1.1 引言12-13
- 1.2 生物質(zhì)能簡介13-16
- 1.2.1 國內(nèi)外生物質(zhì)能發(fā)展利用現(xiàn)狀13-14
- 1.2.2 藻類生物質(zhì)能14-16
- 1.3 藻類生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利用技術16-29
- 1.3.1 生物轉(zhuǎn)換技術17-18
- 1.3.2 熱化學轉(zhuǎn)換技術18-26
- 1.3.3 其他轉(zhuǎn)換技術26-29
- 1.4 選題依據(jù)、研究目的和內(nèi)容29-31
- 1.4.1 選題依據(jù)與研究目的29
- 1.4.2 研究內(nèi)容29-31
- 第2章 實驗部分31-38
- 2.1 實驗藥品和儀器31-32
- 2.2 滸苔基本物化性質(zhì)分析方法32-34
- 2.2.1 工業(yè)分析32
- 2.2.2 元素分析32
- 2.2.3 組分分析32-34
- 2.3 滸苔熱液化過程34-36
- 2.3.1 滸苔的采集及處理34
- 2.3.2 滸苔水熱液化過程34-35
- 2.3.3 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過程35-36
- 2.4 表征方法36-38
- 2.4.1 傅立葉紅外變換光譜分析(FT-IR)36
- 2.4.2 氣相色譜分析(GC)36
- 2.4.3 氣相-質(zhì)譜連用分析(GC-MS)36
- 2.4.4 X 射線衍射分析(XRD)36-37
- 2.4.5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SEM)37
- 2.4.6 元素分析37
- 2.4.7 熱值分析37
- 2.4.8 氨氣程序升溫吸附分析(NH_3-TPD)37-38
- 第3章 滸苔水熱液化過程研究38-53
- 3.1 引言38
- 3.2 滸苔基本物化性質(zhì)分析38-39
- 3.2.1 工業(yè)分析結果38
- 3.2.2 元素分析結果38-39
- 3.2.3 組分分析結果39
- 3.3 液化條件對滸苔水熱液化的影響39-43
- 3.3.1 液化溫度對滸苔水熱液化的影響39-40
- 3.3.2 液化時間對滸苔水熱液化的影響40-41
- 3.3.3 料液比對滸苔水熱液化的影響41-42
- 3.3.4 催化劑 Na_2CO_3對滸苔水熱液化的影響42-43
- 3.4 滸苔水熱液化產(chǎn)物性質(zhì)分析43-51
- 3.4.1 滸苔水熱液化氣體產(chǎn)物分析43
- 3.4.2 滸苔水熱液化所得生物油分析43-46
- 3.4.3 滸苔水熱液化所得殘渣分析46-51
- 3.5 本章小結51-53
- 第4章 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過程研究53-66
- 4.1 引言53
- 4.2 液化條件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53-56
- 4.2.1 液化溫度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53-54
- 4.2.2 液化時間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54-55
- 4.2.3 料液比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55
- 4.2.4 堿性催化劑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55-56
- 4.3 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產(chǎn)物性質(zhì)分析56-64
- 4.3.1 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氣體產(chǎn)物分析56-57
- 4.3.2 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所得生物油分析57-61
- 4.3.3 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所得殘渣分析61-64
- 4.4 本章小結64-66
- 第5章 固體酸 SO_4~(2-)/Fe_2O_3在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中的應用66-75
- 5.1 引言66
- 5.2 固體酸 SO_4~(2-)/Fe_2O_3催化劑的制備及表征66-69
- 5.2.1 催化劑的制備66
- 5.2.2 催化劑的物相分析66-67
- 5.2.3 催化劑的表面酸性分析67-69
- 5.3 催化劑制備條件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69-70
- 5.3.1 催化劑焙燒溫度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69-70
- 5.3.2 催化劑焙燒時間對滸苔乙醇溶劑熱液化的影響70
- 5.4 液化條件對熱液化的影響70-72
- 5.4.1 液化溫度對熱液化的影響70-71
- 5.4.2 液化時間對熱液化的影響71-72
- 5.5 生物油性質(zhì)分析72-74
- 5.5.1 FT-IR 分析72
- 5.5.2 GC-MS 分析72-74
- 5.6 本章小結74-75
- 第6章 結論與建議75-77
- 6.1 結論75-76
- 6.2 建議76-77
- 參考文獻77-87
- 個人簡歷87-88
- 論文發(fā)表情況88-89
- 致謝89-9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榮厚;;生物質(zhì)快速熱裂解制取生物油技術的研究進展[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2 ;復旦大學用大型海藻制成生物油 污染元兇有望變身新興能源[J];中國西部科技;2010年13期
3 ;復旦大學用大型海藻制成生物油[J];寧波化工;2010年02期
4 朱錫鋒;陸強;;生物質(zhì)快速熱解制備生物油[J];科技導報;2007年21期
5 楊昌炎;吳禎禎;鄭冬潔;丁一剛;吳元欣;;玉米秸稈微波熱解研究[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6 ;創(chuàng)新技術[J];技術與市場;2007年04期
7 王景華;崔洪友;李志和;易維明;;生物油的性質(zhì)及其分離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9年12期
8 崔洪友;王景華;魏書芹;馬成亮;禚淑萍;王麗紅;李志合;易維明;;超臨界CO_2萃取分離生物油[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9 錢伯章;;美國能源部支持將生物油改質(zhì)為烴類運輸燃料工藝開發(fā)[J];煉油技術與工程;2010年07期
10 張博;鄔小兵;任德安;劉健;龍敏南;;桉樹木屑熱裂解制生物油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東;張良;張士成;付洪波;陳建民;;大型海藻滸苔水熱液化提取生物油[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張良;周東;張士成;陳建民;;水葫蘆低溫液化制取生物油的試驗研究[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徐玉福;胡獻國;王瓊杰;李文東;;生物油的精制對其腐蝕與磨損性能的影響[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朱錫鋒;郭慶祥;陸強;;生物質(zhì)自熱式熱解液化研究與應用[A];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第13分會場)[C];2006年
5 朱錫鋒;郭慶祥;陸強;;生物質(zhì)自熱式熱解液化研究與應用[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zhì)、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劉艷陽;肖雨賢;李玉柱;王曉艷;;生物質(zhì)熱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試驗研究[A];農(nóng)業(yè)機械化與新農(nóng)村建設——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7 劉榮厚;武麗娟;李天舒;;生物質(zhì)快速熱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A];農(nóng)業(yè)工程科技創(chuàng)新與建設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2005年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分冊[C];2005年
8 朱錫鋒;鄭冀魯;郭慶祥;朱清時;;生物質(zhì)熱解液化小試裝置研制及初步實驗[A];2004年中國生物質(zhì)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常杰;張琦;付嚴;王鐵軍;;固體酸上生物油催化酯化改質(zh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10 楊昌炎;姚建中;宋文立;楊學民;林偉剛;;蒸汽汽爆、固態(tài)發(fā)酵分級處理對生物質(zhì)快速熱解的影響[A];2005年中國生物質(zhì)能技術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彭德倩;5噸滸苔=1噸“生物油”[N];解放日報;2010年
2 陶椺爍 記者 王春;復旦大學用大型海藻制成生物油[N];科技日報;2010年
3 廣日;滸苔可提煉生物油[N];中國漁業(yè)報;2010年
4 趙鳳華 信永華;從煙道氣中“尋找”生物油[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0年
5 邱陽;新技術可用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碳制取生物油[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0年
6 記者 趙鳳華 通訊員 信永華;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制取生物油[N];科技日報;2009年
7 劉純友 通訊員 汪明星;生物油在肥試產(chǎn)成功[N];安徽日報;2007年
8 通訊員 謝秀瓊 記者 蔣勇;寧波營建“生物油林”[N];浙江日報;2010年
9 王春;“綠潮”有望變身新興能源[N];中國化工報;2010年
10 特約記者 楊保國;中科大熱解液化秸稈制生物油[N];大眾科技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冀翔;生物油在亞臨界、超臨界流體中的制備與提質(zhì)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2 熊萬明;生物油的分離與精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彭軍;超臨界流體中生物油提質(zhì)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4 郭祚剛;基于分子蒸餾技術的生物油分級品位提升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彭錦星;木質(zhì)原料快速熱解制取生物油及生物油分級催化提質(zhì)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張棟;生物質(zhì)熱解油霧化燃燒及氣化的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7 聶俊琦;生物油分離與精制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王麗紅;生物質(zhì)熱裂解特性分析及生物油的應用研究[D];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9 佟立成;生物質(zhì)熱裂解液化制備酚醛樹脂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10 呂高金;玉米稈及其主要組分的熱解規(guī)律與生物油特征組分的定量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付彬;滸苔熱液化制備生物油的基礎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2 阮仁祥;生物油的精煉提質(zhì)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3 王通洲;玉米秸稈熱解制取生物油及其性質(zhì)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4 萬磊;生物油加氫預處理重質(zhì)油與石蠟油共煉制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5 裴曉凱;微藻與塑料在亞/超臨界乙醇中的共液化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6 張鳳;微波條件下陽離子交換樹脂催化提質(zhì)生物油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王靜宇;不同有機溶劑對微藻亞/超臨界液化影響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8 李智君;溶劑對生物油熱穩(wěn)定性和加氫提質(zhì)效應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9 謝鯤;生物油熱物性及生物質(zhì)熱解氣噴霧冷凝過程的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10 王錦江;催化酯化改質(zhì)生物油的試驗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滸苔熱液化制備生物油的基礎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3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38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