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基脫硫劑FCC汽油吸附脫硫性能評價及物化性質(zhì)表征
本文關(guān)鍵詞:活性炭基脫硫劑FCC汽油吸附脫硫性能評價及物化性質(zhì)表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汽油中的硫化物燃燒生成的SOx會產(chǎn)生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目前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對汽油中的硫含量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我國也頒布了相關(guān)規(guī)定以限制汽油中的硫含量,并且規(guī)劃汽油質(zhì)量到2010年與國際標準接軌,如何有效的脫除汽油中的硫化物是國內(nèi)外煉油行業(yè)正在積極研究的課題。根據(jù)汽油中所含硫化物的特點,可以采用不同的物理或化學(xué)方法進行脫硫處理。盡管傳統(tǒng)的加氫脫硫(HDS)能非常有效地脫除大部分含硫化物,但是在脫除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時,遇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目前人們在研究的非加氫脫硫技術(shù),主要有吸附脫硫、氧化脫硫、萃取脫硫以及生物脫硫等,其中吸附脫硫被認為是有望在近期內(nèi)獲得重大突破的脫硫技術(shù)。 本論文通過等體積浸漬的方法制備了活性炭基脫硫劑,主要研究活性炭基脫硫劑經(jīng)金屬氧化物、無機酸、氧化劑改性后用于汽油吸附脫硫的情況,并對脫硫劑物理化學(xué)性質(zhì)進行了表征。 對負載CuO的脫硫劑(AC-CuO)和負載ZnO的脫硫劑(AC-ZnO)進行了靜態(tài)吸附脫硫?qū)嶒?結(jié)果表明,當活性金屬CuO含量3.0wt. %,焙燒溫度350℃,油劑比1.0,吸附時間5.0h,吸附溫度80℃時,AC-CuO脫硫劑的脫硫率最大,為43.84%;活性金屬ZnO含量4.0wt. %,焙燒溫度350℃,油劑比1.0,吸附時間5.0h,吸附溫度80℃時,可以達到最大脫硫率46.93%。 固定床動態(tài)吸附脫硫?qū)嶒灲Y(jié)果表明:當CuO含量3.0wt. %,焙燒溫度350℃,焙燒時間2.0h,吸附溫度120℃,吸附空速3.0h-1,油劑比1.0時,脫硫劑AC-CuO可以達到最大脫硫率93.48%;當ZnO含量5.0wt. %,焙燒溫度350℃,焙燒時間1.0h,吸附溫度120℃,吸附空速4.0h-1,油劑比1.0時,脫硫劑AC-ZnO可以達到最大脫硫率91.51%。在上述條件下考察了兩種脫硫劑的熱再生情況,相比于氮氫混合氣,氮氣作為再生氣體時,脫硫劑的再生效果好;對負載NiO的脫硫劑(AC-NiO)和負載MoO3的脫硫劑(AC-MoO3)進行了考察,當活性炭負載了兩種金屬后相比于未負載活性炭脫硫率增加,其中AC-NiO的脫硫效果要比AC-MoO3好,吸附過程中通入氫氣后,脫硫率增加。 考察了無機酸處理對活性炭載體的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經(jīng)硝酸處理的脫硫劑(AC-NH)與經(jīng)硫酸和磷酸處理的脫硫劑(AC-SH,AC-PH)相比,擁有更好的脫硫性能。當硝酸濃度65%,活化溫度80℃,焙燒溫度250℃,吸附脫硫溫度120℃,油劑比1.0時,脫硫率最高可達90.43%。 考察了活性炭載體經(jīng)氧化劑處理后其吸附脫硫性能的變化,與雙氧水處理的脫硫劑(AC-H2O2)相比,過硫酸銨溶液處理的脫硫劑(AC-AP)擁有更好的吸附性能。當過硫酸銨溶液濃度10%,活化溫度80℃,焙燒溫度250℃,吸附脫硫溫度120℃,油劑比1.0時,脫硫率最高可達92.13%。 氧化鋁基脫硫劑與相同吸附脫硫條件下的活性炭相比,其脫硫率較低;氧化鋁載體負載CuO和ZnO后,脫硫率增加。 GC-FPD分析表明脫硫劑AC-CuO和AC-ZnO易于脫除汽油中苯并噻吩(BT);在氫氣氣氛的情況下,脫硫劑AC-NiO對比苯并噻吩有較好的脫除作用,而脫硫劑AC-MoO3基本不吸附苯并噻吩,但是可以吸附脫除碳二噻吩,甲基噻吩和噻吩,脫硫劑AC-ZnO-MoO3對碳四噻吩以外的硫化物基本沒有吸附作用;酸處理脫硫劑和氧化劑處理脫硫劑優(yōu)先吸附脫除汽油中苯并噻吩。 差熱熱重分析實驗表明,硝酸銅和硝酸鋅晶體的受熱分解分為兩步進行,且兩種晶體在350℃左右都可以完全分解;活性炭載體及硝酸處理脫硫劑受熱后的分解也分為兩步,且活性炭載體在100℃到600℃之間質(zhì)量基本恒定;脫硫后活性炭載體的失重臺階不太明顯。 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脫硫劑AC-CuO在350℃下焙燒發(fā)現(xiàn)Cu2O的衍射峰,在500℃和700℃下焙燒時,XRD譜圖中都發(fā)現(xiàn)了單質(zhì)Cu的衍射峰;而脫硫劑AC-ZnO脫硫前后的的XRD譜圖中都沒有發(fā)現(xiàn)含鋅化合物的衍射峰;對活性炭載體以及各種脫硫劑的表面酸堿官能團的含量做了分析,實驗結(jié)果表明,活性炭載體的表面堿性官能團的含量要大于酸性官能團的含量;活性炭負載不同含量的CuO和ZnO后,表面酸堿量均呈增加趨勢,活性炭載體經(jīng)硝酸處理后,表面酸量大幅增加,而表面堿量減少;經(jīng)350℃下焙燒處理,硝酸處理,過硫酸銨溶液處理后,活性炭載體比表面積,孔容,平均孔徑以及孔分布都變化不大,說明上述活化處理基本沒有改變活性炭載體的內(nèi)部孔結(jié)構(gòu)。
【關(guān)鍵詞】:活性炭 吸附劑 脫硫 FCC汽油
【學(xué)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TE624.5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6
- 1. 文獻綜述16-37
- 1.1 燃料油脫硫的背景和意義16-17
- 1.2 油品中硫的主要存在形式17-18
- 1.3 油品脫硫工藝技術(shù)18-35
- 1.3.1 加氫脫硫技術(shù)19-21
- 1.3.2 酸堿精制技術(shù)21-22
- 1.3.3 氧化脫硫技術(shù)22-24
- 1.3.4 萃取脫硫技術(shù)24-25
- 1.3.5 絡(luò)合脫硫技術(shù)25
- 1.3.6 生物脫硫技術(shù)25-26
- 1.3.7 吸附脫硫技術(shù)26-35
- 1.4 本論文研究目的和內(nèi)容35-37
- 2. 活性炭基脫硫劑制備及評價表征方法37-44
- 2.1 引言37
- 2.2 實驗原料37-39
- 2.2.1 活性炭37
- 2.2.2 氧化鋁37-38
- 2.2.3 FCC 汽油38-39
- 2.3 實驗試劑39
- 2.4 實驗儀器39-40
- 2.5 脫硫劑制備方法40-41
- 2.5.1 負載活性金屬脫硫劑40
- 2.5.2 無機酸處理活性炭基脫硫劑40-41
- 2.5.3 經(jīng)氧化劑處理的活性炭基脫硫劑41
- 2.5.4 氧化鋁基脫硫劑41
- 2.6 脫硫劑評價方法41-42
- 2.6.1 靜態(tài)吸附脫硫?qū)嶒?/span>41
- 2.6.2 固定床動態(tài)吸附脫硫?qū)嶒?/span>41-42
- 2.7 汽油中硫的分析方法42
- 2.7.1 燃燈法42
- 2.7.2 微庫侖法42
- 2.7.3 GC-FPD 分析42
- 2.8 分析表征手段42-44
- 2.8.1 TG-DTA 表征42-43
- 2.8.2 X 射線衍射分析43
- 2.8.3 表面官能團的測定43
- 2.8.4 比表面積和孔結(jié)構(gòu)測試43-44
- 3. 活性炭基脫硫劑FCC 汽油靜態(tài)吸附脫硫研究44-51
- 3.1 前言44
- 3.2 脫硫劑AC-CUO 靜態(tài)吸附脫硫研究44-47
- 3.2.1 CuO 的含量對脫硫劑AC-Cu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4-45
- 3.2.2 油劑比對脫硫劑AC-Cu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5-46
- 3.2.3 浸泡時間對脫硫劑AC-Cu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6
- 3.2.4 吸附溫度對脫硫劑AC-Cu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6-47
- 3.3 脫硫劑AC-ZNO 靜態(tài)吸附脫硫研究47-50
- 3.3.1 ZnO 的含量對脫硫劑AC-Zn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7-48
- 3.3.2 油劑比對脫硫劑AC-Zn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8-49
- 3.3.3 浸泡時間對脫硫劑AC-Zn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9
- 3.3.4 吸附溫度對脫硫劑AC-ZnO 汽油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49-50
- 3.4 本章小結(jié)50-51
- 4. 活性炭基脫硫劑FCC 汽油動態(tài)吸附脫硫研究51-90
- 4.1 前言51
- 4.2 脫硫劑AC-CUO 汽油動態(tài)吸附脫硫研究51-59
- 4.2.1 脫硫劑制備條件對AC-CuO 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51-53
- 4.2.2 固定床動態(tài)實驗條件對脫硫劑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53-56
- 4.2.3 脫硫時間對脫硫劑AC-CuO 脫硫率的影響56
- 4.2.4 脫硫劑AC-CuO 的再生研究56-59
- 4.2.5 FCC 汽油吸附脫硫前后硫化物組成分析59
- 4.3 脫硫劑AC-ZNO 汽油動態(tài)吸附脫硫研究59-66
- 4.3.1 脫硫劑制備條件對AC-ZnO 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59-62
- 4.3.2 固定床吸附脫硫?qū)嶒灄l件對脫硫劑AC-ZnO 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62-64
- 4.3.3 脫硫時間對脫硫劑AC-ZnO 脫硫率的影響64-65
- 4.3.4 脫硫劑AC-ZnO 的再生研究65-66
- 4.3.5 FCC 汽油吸附脫硫前后硫化物組成分析66
- 4.4 負載其它活性金屬活性炭基脫硫劑汽油吸附脫硫研究66-70
- 4.4.1 活性炭負載NiO 和MoO_3 汽油吸附脫硫研究66-67
- 4.4.2 活性炭同時負載兩種活性組分汽油吸附脫硫研究67-69
- 4.4.3 FCC 汽油吸附脫硫前后硫化物組成分析69-70
- 4.5 無機酸處理活性炭基脫硫劑FCC 汽油吸附脫硫研究70-77
- 4.5.1 活性炭載體處理方式對脫硫劑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70-71
- 4.5.2 脫硫劑AC-NH 動態(tài)汽油吸附脫硫研究71-74
- 4.5.3 硝酸處理活性炭負載活性金屬脫硫劑吸附脫硫性能研究..74-76
- 4.5.4 FCC 汽油吸附脫硫前后硫化物組成分析76-77
- 4.6 氧化劑處理活性炭基脫硫劑FCC 汽油吸附脫硫研究77-84
- 4.6.1 雙氧水和過硫酸銨溶液處理活性炭基脫硫劑汽油吸附脫硫研究77-78
- 4.6.2 過硫酸銨溶液處理活性炭基脫硫劑汽油吸附脫硫研究78-81
- 4.6.3 過硫酸銨溶液與硝酸處理活性炭基脫硫劑脫硫效果比較..81-83
- 4.6.4 FCC 汽油吸附脫硫前后硫化物組成分析83-84
- 4.7 氧化鋁基脫硫劑汽油吸附脫硫研究84-87
- 4.7.1 吸附溫度對氧化鋁基脫硫劑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84-85
- 4.7.2 脫硫時間對氧化鋁基脫硫劑吸附脫硫性能的影響85
- 4.7.3 氧化鋁基脫硫劑與活性炭基脫硫劑吸附脫硫效果比較85-87
- 4.8 本章小結(jié)87-90
- 5. 脫硫劑物化性質(zhì)表征90-105
- 5.1 引言90
- 5.2 差熱熱重分析90-93
- 5.2.1 硝酸銅和硝酸鋅晶體差熱熱重分析90-91
- 5.2.2 活性炭基脫硫劑差熱熱重分析91-93
- 5.3 活性炭基脫硫劑物相分析93-96
- 5.3.1 活性炭載體負載活性組分前后物相分析93
- 5.3.2 焙燒溫度對活性炭載體負載CuO 后物相的影響93-94
- 5.3.3 焙燒溫度對活性炭載體負載ZnO 后物相的影響94-95
- 5.3.4 負載活性組分活性炭基脫硫劑脫硫前后物相變化95-96
- 5.4 活性炭基脫硫劑表面酸堿性官能團的測定96-102
- 5.4.1 指示劑和標準溶液的配置96-98
- 5.4.2 測定方法98-99
- 5.4.3 結(jié)果與討論99-102
- 5.5 活性炭基脫硫劑比表面積及孔分布的測定102-104
- 5.5.1 活性炭基脫硫劑比表面積和孔結(jié)構(gòu)分析102-103
- 5.5.2 活性炭基脫硫劑孔分布的測定103-104
- 5.6 本章小結(jié)104-105
- 6. 結(jié)論與建議105-108
- 6.1 結(jié)論105-107
- 6.2 建議107-108
- 參考文獻108-114
- 研究生期間論文發(fā)表情況114-116
- 致謝116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征;佟芳華;高雪;;汽油深度脫硫吸附劑研究進展[J];石化技術(shù)與應(yīng)用;2011年04期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舒成;煤基活性炭制備工藝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1年
2 王景剛;硅膠在汽柴油氧化—吸附組合脫硫中的應(yīng)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1年
3 張麗;改性活性半焦吸附劑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08年
4 翟正;氧化鋁基脫硫劑用于燃料油吸附脫硫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08年
5 解園園;脫除焦化苯中噻吩用CeY吸附劑的再生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2年
6 徐康文;K修飾MoO_3/介孔Al_2O_3用于柴油氧化脫硫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2年
7 施tb;加氫脫硫催化劑的性能研究及其助劑鈦酸鋅的制備[D];清華大學(xué);2010年
8 魏延雨;Ni/ZnO反應(yīng)吸附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D];天津大學(xué);2012年
9 劉高旗;煤基炭分子篩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活性炭基脫硫劑FCC汽油吸附脫硫性能評價及物化性質(zhì)表征,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33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293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