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甘草中甘草酸及黃酮提取純化工藝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種植甘草中甘草酸及黃酮提取純化工藝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甘草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屬(Glycyrrhiza)植物的根及根狀莖。甘草經(jīng)傳統(tǒng)醫(yī)學(xué)長期臨床實踐驗證,確認(rèn)其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多痰、腹腔和四肢疼痛等癥,并可用之緩解其它藥的毒性。 隨著野生甘草資源的日益匱乏以及甘草需求量逐日猛增,使人工種植甘草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種植甘草的質(zhì)量和生長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課題選用寧夏惠安甘草種植有限公司種植甘草為研究對象,研究了種植甘草不同生長年限中甘草酸含量變化;甘草酸和甘草黃酮的微波提取工藝;甘草酸的分離純化工藝,得到高含量甘草酸。建立甘草植物綜合利用的最佳流程。 (1)運用HPLC分析方法,對甘草植物甘草酸含量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根部甘草酸含量最高,而莖和葉子中間的甘草酸含量較低,尤其主根部位甘草酸含量達到3.08%,研究表明一年半生到兩年生種植甘草,已經(jīng)達到五年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酸皂苷含量,可以采摘。 (2)實驗篩選出提取方法為微波輔助提取,提取溶劑采用10%乙醇水溶液,微波提取最佳工藝是:固液比1:10,氨水量1%,提取時間以1.5h,微波功率700W,甘草酸提取工藝過程中,酸沉靜置時間8h最為合理,提取次數(shù)按照生產(chǎn)安排以2次為宜,經(jīng)過最佳工藝提取出的甘草酸粗品含量符合國家標(biāo)準(zhǔn)。 (3)采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提純甘草酸,選擇D-101作為吸附樹脂,最大吸附量為171.2(mg甘草酸/g樹脂),解吸率為85.22%,吸附分離過程的優(yōu)化條件為:上柱液濃度為9mg/mL,pH值為6,解吸采用4BV10%的乙醇和1BV/h的流速進行洗脫,甘草酸純度為81.72%,經(jīng)活性炭脫色后,純度達到90%。 (4)以廢棄的甘草渣為原料,研究甘草渣中的總黃酮提取工藝,實驗獲得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提取液80%乙醇,固液比1:10,微波功率300W,微波輔助回流1h。經(jīng)實驗驗證,甘草渣中總黃酮收率達到0.408%。
【關(guān)鍵詞】:種植甘草 甘草酸 甘草黃酮 提取純化 微波輔助 大孔樹脂
【學(xué)位授予單位】:蘭州理工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Q461
【目錄】: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緒論11-27
- 1.1 甘草概述11-12
- 1.1.1 甘草屬植物簡介11
- 1.1.2 甘草的功效,藥理藥效作用11-12
- 1.2 國內(nèi)外甘草有效成分研究進展12-16
- 1.2.1 甘草中有效成分研究12-13
- 1.2.2 甘草中甘草酸應(yīng)用概況13-15
- 1.2.3 甘草中黃酮化合物應(yīng)用概況15-16
- 1.3 甘草資源的概述16-19
- 1.3.1 野生甘草狀況16-18
- 1.3.2 種植甘草狀況18-19
- 1.4 甘草有效成分提取純化技術(shù)現(xiàn)狀19-24
- 1.4.1 傳統(tǒng)回流提取方法19-20
- 1.4.2 超聲波提取技術(shù)20-21
- 1.4.3 微波提取技術(shù)21-22
- 1.4.4 超臨界萃取方法22-23
- 1.4.5 酶提取技術(shù)23-24
- 1.4.6 精制方法24
- 1.5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趨勢24-25
- 1.6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主要內(nèi)容25-27
- 1.6.1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25-26
- 1.6.2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26-27
- 第二章 種植甘草生長過程中甘草酸含量變化的研究27-33
- 2.1 引言27
- 2.2 實驗材料與方法27-29
- 2.2.1 材料,,試劑與儀器27-28
- 2.2.2 實驗方法28
- 2.2.3 甘草酸的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28-29
- 2.3 實驗過程與討論29-31
- 2.3.1 甘草部位甘草酸含量30
- 2.3.2 甘草根部位甘草酸含量30-31
- 2.3.3 種植甘草的不同生長期中甘草酸含量31
- 2.4 本章小結(jié)31-33
- 第三章 甘草中甘草酸提取工藝的研究33-44
- 3.1 引言33
- 3.2 實驗材料與方法33-34
- 3.2.1 實驗材料33-34
- 3.2.2 實驗方法34
- 3.3 甘草酸提取實驗過程34-41
- 3.3.1 提取方法選擇34-36
- 3.3.2 提取溶劑選擇36
- 3.3.3 微波輔助提取甘草酸的單因素的選擇36-40
- 3.3.4 正交實驗40-41
- 3.4 實驗結(jié)論討論41-43
- 3.4.1 微波技術(shù)提取甘草酸最佳工藝條件實驗驗證41-42
- 3.4.2 甘草酸粗品的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譜分析42-43
- 3.5 本章小結(jié)43-44
- 第四章 甘草酸與單銨鹽純化工藝研究44-58
- 4.1 引言44-45
- 4.2 實驗材料45
- 4.3 甘草酸分離實驗過程與討論45-52
- 4.3.1 甘草酸純化工藝流程圖45-46
- 4.3.2 大孔吸附樹脂處理46-47
- 4.3.3 甘草酸含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47
- 4.3.4 各樹脂的靜態(tài)吸附(樹脂的篩選)47-49
- 4.3.5 大孔樹脂吸附甘草酸的工藝研究49-51
- 4.3.6 甘草酸柱分離產(chǎn)品脫色51-52
- 4.4 甘草酸分析鑒定及含量測定52-56
- 4.4.1 甘草酸的定性分析52-54
- 4.4.2 甘草酸的定量分析-------HPLC測定分析54-56
- 4.5 甘草酸單銨鹽的制備56-57
- 4.5.1 甘草酸單銨鹽制備過程56
- 4.5.2 甘草酸單銨鹽含量測定56-57
- 4.6 分離產(chǎn)品甘草酸和甘草酸單銨鹽的理化指標(biāo)57
- 4.7 本章小結(jié)57-58
- 第五章 甘草渣中黃酮提取研究58-66
- 5.1 引言58-59
- 5.2 材料、試劑與儀器59
- 5.3 實驗方法59-60
- 5.3.1 標(biāo)準(zhǔn)溶液的制備59
- 5.3.2 吸收峰確定59
- 5.3.3 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59-60
- 5.3.4 甘草渣中總黃酮提取率計算60
- 5.4 甘草黃酮提取實驗過程與討論60-65
- 5.4.1 甘草黃酮提取方法對提取率的影響60-61
- 5.4.2 乙醇濃度濃度溶劑對黃酮提取率的影響61
- 5.4.3 功率對黃酮提取率的影響61-62
- 5.4.4 固液比對黃酮提取率的影響62-63
- 5.4.5 提取時間對黃酮提取率的影響63
- 5.4.6 正交實驗確定最佳工藝63-65
- 5.5 本章小結(jié)65-66
- 結(jié)論66-68
- 參考文獻68-72
- 致謝72-73
- 附錄 攻讀碩士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目錄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龍祥,張_";用正交試驗探討甘草提取工藝[J];上海醫(yī)藥;1995年07期
2 張和平,賀平,李琳方,郭亞軍,吳孟超;血液中微量甘草酸的HPLC測定[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1997年08期
3 侯長軍,方艾權(quán),霍丹群;甘草酸提取的分形維數(shù)研究[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3年04期
4 李炳奇,李紅,汪河濱,李學(xué)禹;溶劑對甘草黃酮和甘草酸提取率影響的研究[J];石河子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4年06期
5 楊吉田,邵長鳳, 孫家莉,王文彤,劉繼云;止痛膠囊中甘草酸含量測定方法[J];化學(xué)通報;1994年12期
6 來庚;張軍良;楊來順;余從煊;楊金賢;;大孔樹脂法精制甘草酸[J];中小企業(yè)科技;2006年09期
7 過瑋,宋俊峰,杜暉;極譜催化波法測定甘草酸[J];分析化學(xué);1996年07期
8 劉榮華,陳蘭英,陳奇,畢明;HPLC法測定炙甘草湯中甘草酸含量[J];江西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9年01期
9 付玉杰,趙文灝,侯春蓮,劉曉娜,施曉光,祖元剛;超聲提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J];植物研究;2005年02期
10 梁月琴,劉琴棣,吳德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甘草及其制劑中甘草酸含量[J];軍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院刊;199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炳奇;汪河濱;郁曉藝;;甘草黃酮和甘草酸的聯(lián)合提取工藝研究[A];第二屆中國甘草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第二屆新疆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劉金榮;;HPLC法測定不同齡期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A];第二屆中國甘草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第二屆新疆植物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3 尤立平;劉永生;;復(fù)方甘草酸苷治療特應(yīng)性皮炎臨床療效觀察[A];中醫(yī)藥學(xué)術(shù)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5年
4 馮秀娟;董君艷;;甘草制劑的藥理作用及臨床藥效[A];第十三次全國養(yǎng)犬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傅博強;劉R
本文編號:2711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27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