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工論文 >

應用天然氣催化燃燒爐燒制琉璃瓦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03 15:49

  本文選題:催化燃燒爐窯 切入點:燒成制度 出處:《中國陶瓷》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以天然氣為熱源的催化燃燒爐系統(tǒng),進行燒制琉璃瓦的探索實驗。通過對爐內(nèi)溫度場與催化燃燒狀態(tài)的控制以及爐煙氣成分的測定,尋求最適宜的燒成制度,分析了爐內(nèi)燒成氣氛以及催化燃燒表面的熱輻射。研究結(jié)果表明:爐內(nèi)為強氧化氣氛,燃燒器表面產(chǎn)生很高的熱輻射向琉璃瓦傳遞熱量,使琉璃瓦均勻受熱。燒成的琉璃瓦當成品外觀美觀生動,釉面非常透亮。同時催化燃燒煙氣中含有極少量NO_x等污染物,顯示催化燃燒爐具有環(huán)保特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furnace system with natural gas as the heat source, the exploration experiment of firing glazed tile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emperature field and catalytic combustion state in the furnac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osition of flue gas in the furnace, the most suitable firing system was found. The combustion atmosphere in the furnace and the thermal radiation of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surface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 heat radiation from the burner surface can transfer heat to the glazed tile due to the strong oxidation atmosphere in the furnace. The glazed tile is heated evenly. The finished glazed tile is beautiful and vivid, and the glaze surface is very cl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flue gas contains a very small amount of pollutants such as NO_x, which shows that the catalytic combustion furnace h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北京市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diào)專業(yè)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TQ174.76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峰;徐茜;戚昊;田沙沙;文進;謝峻林;;富氧燃燒氣氛條件下燒成陶瓷的物相結(jié)構(gòu)與性能研究[J];陶瓷學報;2016年01期

2 朱永紅;熊朦;趙一峰;王偉;;基于K均值聚類陶瓷窯爐火焰圖像分割方法[J];陶瓷學報;2016年01期

3 鄒小玲;成岳;洪光照;;利用鉛鋅銀礦尾礦研制琉璃瓦[J];中國陶瓷;2015年06期

4 朱慶霞;汪和平;宮小龍;;替代燃料二甲醚在陶瓷窯爐應用的可行性研究初探[J];陶瓷學報;2015年01期

5 吳雋;王宇旭;吳軍明;張茂林;李其江;;傳統(tǒng)窯爐燒成中的“多元氣氛”及其對陶瓷呈色的影響研究[J];陶瓷學報;2014年05期

6 趙蘭;苗建民;王時偉;段鴻鶯;;清代官式建筑琉璃瓦件顏色與光澤量化表征研究[J];故宮學刊;2014年02期

7 康葆強;王時偉;段鴻鶯;陳鐵梅;苗建民;;故宮神武門琉璃瓦年代和產(chǎn)地的初步研究[J];故宮學刊;2013年02期

8 翟新崗;;琉璃瓦用深藍色釉的研制[J];磚瓦;2010年04期

9 曾令可;鄧偉強;劉艷春;稅安澤;王慧;劉平安;張海文;;陶瓷工業(yè)能耗的現(xiàn)狀及節(jié)能技術(shù)措施[J];陶瓷學報;2006年01期

10 劉冰,邵明梁,何詠泰,黃博生;一次燒成琉璃瓦的研究[J];陶瓷;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方晶;張世紅;魏美仙;;應用天然氣催化燃燒爐燒制琉璃瓦實驗研究[J];中國陶瓷;2017年07期

2 黨海峰;李保慶;趙學聰;黃燦烈;曾森濤;;陶瓷廢料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以佛山地區(qū)為例[J];廣東化工;2017年09期

3 賈方晶;張世紅;;天然氣催化燃燒爐特性及燒制琉璃瓦實驗研究[J];煤氣與熱力;2017年02期

4 張曉X;薛龍義;;天然氣對懷仁縣陶瓷產(chǎn)品升級的環(huán)境影響[J];城市地理;2016年22期

5 李陽;吳中元;;衛(wèi)生陶瓷生產(chǎn)工藝鏈能效評估方法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shù);2016年09期

6 孔祥明;邵明梁;宋來振;張譯文;何易龍;張迎君;;琉璃瓦釉配方技術(shù)的研究[J];中國陶瓷工業(yè);2016年03期

7 吳南星;成飛;余冬玲;廖達海;方長福;;陶瓷干法造粒過程溫度場對造粒效果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6年03期

8 陳功備;胡國林;林海濱;易文雄;;陶瓷工業(yè)窯節(jié)能技術(shù)分析[J];中國陶瓷工業(yè);2016年01期

9 劉智遠;陳飛雄;蔣慧卿;徐巧變;;橢圓H型翅片管在煙氣余熱回收中的優(yōu)化設(shè)計[J];工業(yè)爐;2015年03期

10 宋培煜;何峰;金明芳;文進;;梭式窯燃料量分配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中國陶瓷;2015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峰;田沙沙;文進;;富氧燒成陶瓷的物相結(jié)構(gòu)與性能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5年01期

2 何峰;郭建東;金明芳;文進;程金樹;;輥道窯富氧燃燒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3 Jie-Sheng Wang;Xiu-Dong Ren;;GLCM Based Extraction of Flame Image Texture Features and KPCA-GLVQ Recognition Method for Rotary Kiln Combustion Working Cond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2014年01期

4 郭建斌;;南昌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shè)思路及對策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5 鄢安軍;萬煜敏;陳牧川;;景德鎮(zhèn)城市空間發(fā)展戰(zhàn)略[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6 覃建果;魏小林;郭嘯峰;李騰;高佳佳;;甲烷高壓富氧燃燒層流擴散火焰的數(shù)值研究[J];燃燒科學與技術(shù);2013年05期

7 成岳;張小霞;胡良鋒;鄭萍;廖勇;廖潤華;;利用銅礦尾砂等工業(yè)廢料研制琉璃瓦[J];中國陶瓷;2012年10期

8 汪和平;朱慶霞;周露亮;李世剛;賴日東;胡崗龍;;梭式窯中二甲醚富氧燃燒的研究初探[J];中國陶瓷;2012年07期

9 段鴻鶯;康葆強;丁銀忠;竇一村;苗建民;;北京清代官式琉璃構(gòu)件胎體的工藝研究[J];建筑材料學報;2012年03期

10 曾小軍;趙黛青;汪小憨;蔣利橋;張立志;楊浩林;;DME與LPG預混平面火焰的甲醛及NO_x排放特性[J];燃燒科學與技術(shù);201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娟;田成文;范慶偉;;催化燃燒技術(shù)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節(jié)能;2006年02期

2 馬溫亮;;催化燃燒技術(shù)進展及其應用的研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6年08期

3 馬溫亮;;催化燃燒技術(shù)基本原理進展及其應用的研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7年06期

4 馬溫亮;;催化燃燒技術(shù)基本原理進展及其應用的研究[J];科技資訊;2007年01期

5 李志偉;;新型催化燃燒技術(shù)的應用與展望[J];廣東化工;2012年06期

6 謝秉仁,羅澄源,甘斯祚;催化燃燒在消煙和節(jié)能方面的應用[J];環(huán)境科學;1981年03期

7 徐可榮;梁繼發(fā);;催化燃燒在處理工業(yè)有機尾氣上的應用[J];化工環(huán)保;1982年06期

8 ;采用催化燃燒新技術(shù)治理烤漆廢氣[J];勞動保護;1984年01期

9 徐吉浣;沼氣催化燃燒研究成功[J];煤氣與熱力;1984年02期

10 熊成德;;國內(nèi)催化燃燒技術(shù)的進展概況[J];絕緣材料通訊;198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梁寶明;王耀軍;;布朗氣(氫氧氣)的催化燃燒及其在危險廢物焚燒上的應用[A];第七屆全國氫能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陶明濤;趙國明;姜鵬明;吳幫玉;富喜;沈廷財;;苯催化燃燒反應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第四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劉紹英;王麗;王公應;;稀土復合氧化物對二氯甲烷催化燃燒性能的研究[A];第十八屆全國稀土催化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公旭中;王志;郭占成;;煤基燃料催化燃燒時燃點的變化規(guī)律[A];2012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shù)會議專輯(上冊)[C];2012年

5 陳景歡;李俊華;;摻雜鈷鉻尖晶石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燒性能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6 單石靈;唐旭東;劉忠生;;石化污水場含烴廢氣催化燃燒處理[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7 付慧靜;傅立新;李俊華;;銦錫氧化物的制備及催化燃燒甲烷性能研究[A];第四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張世紅;何林;孫威;;天然氣催化燃燒理論和應用[A];中國化工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三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yè)節(jié)能節(jié)水減排技術(shù)論壇會議論文集(上)[C];2009年

9 明彩兵;葉代啟;梁紅;;鈰鐵混合氧化物催化燃燒碳煙的高活性氧物種[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王永強;趙東風;薛玉芬;趙朝成;李石;;催化燃燒法處理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的研究進展[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第十、十一章)[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本報記者 曹丙利;天然氣低碳催化燃燒[N];科技日報;2013年

2 鄭偉;橡膠廢氣催化燃燒技術(shù)獲突破[N];中國化工報;2009年

3 王秀江;燃煤催化燃燒節(jié)能技術(shù)通過鑒定[N];中國化工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盧偉 實習生 陸小青;運用新技術(shù) 促節(jié)能減排[N];南寧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薛景照;稀土催化引領(lǐng)燃品未來風騷[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6 薛景照;催化燃品前景誘人[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7 左云縣質(zhì)監(jiān)局 周占勝;催化燃燒式甲烷測定器事關(guān)煤礦安全[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塵;微小圓管中碳氫及含氧燃料的催化燃燒和強化機制[D];浙江大學;2016年

2 史東軍;介孔/微孔分子篩選擇催化燃燒含氰廢氣研究及其工業(yè)應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3 王蕊蕊;微細通道內(nèi)甲烷/濕空氣催化燃燒特性及機理的量子化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6年

4 徐金光;高溫催化材料制備方法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燒中應用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張佳瑾;低濃度甲烷流向變換催化燃燒實驗研究及模型化[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6 訾學紅;甲烷催化燃燒技術(shù)基礎(chǔ)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戴宇;錳基催化劑上含氯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的催化燃燒[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8 苑興洲;過渡金屬鉻基催化劑的制備及其甲烷催化燃燒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9 牛學坤;流向變換催化燃燒空氣凈化過程的模型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3年

10 鄭建東;摻雜六鋁酸鹽高溫燃燒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燒中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孝儒;低濃度合成氣催化燃燒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2 王文娟;瓦斯傳感器的封裝改進與檢測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3 肖然;負載型鈣鈦礦催化劑上丙烯腈催化燃燒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邢豐;非貴金屬整體式催化劑的制備及其VOCs催化燃燒性能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5 任倩茹;SBA-15負載型鈣鈦礦催化劑制備及催化燃燒性能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牛舒帆;基于納米催化劑的MEMS甲烷催化燃燒傳感器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年

7 張銘洋;一體式生物質(zhì)氣化燃燒爐催化燃燒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8 裴甜婕;玻纖瓦楞蜂窩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燃燒VOCs性能研究[D];中北大學;2016年

9 朱騰飛;優(yōu)化熱脫附—催化燃燒技術(shù)修復多溴聯(lián)苯醚污染土壤[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10 范士彬;銅鈷氧化物的可控制備與催化燃燒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6年

,

本文編號:156167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gong/156167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7c7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