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海洋環(huán)境與生物體內重金屬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09-09 08:37
為全面了解廣西北部灣重金屬污染狀況,搜集了近年來有關廣西北部灣海水、沉積物及生物體內7種重金屬的相關研究成果,比較分析了海水、沉積物中重金屬的污染水平及空間分布,探討了生物體內重金屬的污染水平和富集、積累情況,并對海水、沉積物及生物體內7種重金屬進行了污染評價,結果表明:①海水中Cu、Zn、Cd、Cr、As含量均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與中國其他海域相比各重金屬總體處于較高水平,且除Hg外均滿足漁業(yè)水質標準;②沉積物中各重金屬與中國其他海域相比總體處于較低水平,均滿足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Hakanson潛在生態(tài)風險評價結果顯示,Zn、Cr、Pb、Cu、As、Hg均呈低生態(tài)風險,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順序Cd>Hg>As>Pb>Cu>Zn>Cr,多種重金屬的綜合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在防城港、欽州、北海海域均小于150,呈低生態(tài)風險;③生物體內重金屬基本滿足海洋生物質量二類標準,Cd、Cu、Pb均出現(xiàn)大于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④不同生物體對重金屬的生物積累作用不同,對重金屬的富集能力也不同。廣西北部灣海洋環(huán)境及生物體已受到一定程度重金屬污染,應及時采取防治策略...
【文章來源】:人民珠江. 2020,41(07)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海水重金屬的單項污染指數(shù)
由圖3知,Cu、As、Hg在廣西北部灣中單項污染指數(shù)小于1,屬于未受到污染;Zn、Cr、Pb、Cd在廣西北部灣中單項污染指數(shù)大于1,表明已受到污染,其中,Cd含量在防城港、欽州、北海海域相比工業(yè)化之前均有所升高,Pb含量則在防城港海域相比工業(yè)化之前有所上升,Cr含量在北海海域比工業(yè)化之前高。根據(jù)表4、5,廣西北部灣沉積物中Zn、Cr、Pb、Cu、As、Hg均為低生態(tài)風險,Cd出現(xiàn)中生態(tài)風險,其Eir達43.24;7種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Cd>Hg>As>Pb>Cu>Zn>Cr。此外,廣西北部灣沉積物多種重金屬的綜合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RI小于150,呈低生態(tài)風險,且多種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欽州>防城港>北海。表4 沉積物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 地區(qū) Zn Cr Pb Cu As Cd Hg RI 廣西北部灣 1.26 0.75 6.83 4.09 7.18 35.27 20.70 76.08 防城港 0.96 — 6.07 3.06 6.64 39.82 19.90 76.45 欽州 0.93 0.33 4.20 3.22 6.79 43.24 21.09 79.80 北海 0.81 2.68 4.54 1.47 6.39 34.13 17.51 67.53
隨著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構想、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一帶一路”成為國家戰(zhàn)略[1],國家整體全方位轉向海洋發(fā)展,“海洋興國”已成為21世紀中國重要的戰(zhàn)略措施[2],而廣西北部灣因其1 595 km海岸線及獨特地理位置,具有極重要戰(zhàn)略地位。廣西北部灣位于中國南海西北部,是一個面積約1.3×105 km2的自然半封閉大海灣,具有復雜的氣候特征、多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顯著生態(tài)多樣性,按地理位置可劃分為防城港海域(珍珠灣至防城港毗鄰海域)、欽州海域(欽州灣毗鄰海域至大風江)、北海海域(廉州灣至鐵山港毗鄰海域)[3](圖1)。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的關注與重視,以及廣西“十一五”規(guī)劃以重工業(yè)為廣西沿海城市主導產業(yè)的戰(zhàn)略部署[4],中石油千萬噸級煉油項目、欽州電廠、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基地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于此[5],發(fā)展的同時也向海灣輸入了大量的重金屬等污染物,使廣西北部灣面臨著巨大污染壓力與挑戰(zhàn),也使國家發(fā)展面臨著巨大阻力。因此,調查并研究廣西北部灣重金屬污染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廣西近岸海水重金屬含量已明顯高于外海[6],同時,沉積物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在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存在二次釋放的潛在風險,從而對水相造成持久性影響[7],而重金屬的生物富集作用也從另一方面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極大危害與破壞[8],海洋污染問題已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減少,甚至滅絕[9]。因此,研究廣西北部灣重金屬污染狀況需結合海水、沉積物和生物體等介質綜合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曹妃甸表層沉積物和底棲生物重金屬的污染特征與生物積累[J]. 梁淼,李德鵬,孫麗艷,鐘慧穎,鞠茂偉,陳兆林,路波. 海岸工程. 2018(04)
[2]防城港灣夏季水質及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評價[J]. 羅萬次,雷富,葉朝放,周鵬,許廷波,李嘯宇,農立成.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15(02)
[3]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評價[J]. 劉芳文,顏文,苗莉,徐維海. 海洋技術學報. 2015(02)
[4]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我國沿海城市和港口的發(fā)展[J]. 劉宗義. 城市觀察. 2014(06)
[5]欽州灣及其入海河流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分布及污染特征分析[J]. 張丹,黎大榮,陳建華,王英輝,李平陽.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4(05)
[6]近5a北部灣防城港近岸海水重金屬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 何祥英.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23)
[7]欽州灣表層海水重金屬的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 戴梓茹,張晨曉,鐘秋平,李尚平. 廣州化工. 2014(07)
[8]北部灣潮間帶波紋巴非蛤的重金屬污染特征與食用風險研究[J]. 楊菲菲,孟范平,王群,程鳳蓮,李永富,王志峰,王靜.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9]2010年冬季廣西北部灣近岸海域表層海水和沉積物中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及評價[J]. 姜發(fā)軍,尹闖,張榮燦,許銘本,莊軍蓮,雷富.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3(06)
[10]欽州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征[J]. 舒俊林,王運芳,韋細姣.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13(04)
碩士論文
[1]聯(lián)合應用2種雙殼類的生物標志物評價北部灣底棲環(huán)境質量[D]. 王群.中國海洋大學 2014
[2]基于系列生物標志物的北部灣潮間帶底棲環(huán)境質量評價[D]. 程鳳蓮.中國海洋大學 2012
[3]廣西北海段潮間帶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地球化學特征及潛在生態(tài)危害評價[D]. 夏鵬.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08
本文編號:3391777
【文章來源】:人民珠江. 2020,41(07)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海水重金屬的單項污染指數(shù)
由圖3知,Cu、As、Hg在廣西北部灣中單項污染指數(shù)小于1,屬于未受到污染;Zn、Cr、Pb、Cd在廣西北部灣中單項污染指數(shù)大于1,表明已受到污染,其中,Cd含量在防城港、欽州、北海海域相比工業(yè)化之前均有所升高,Pb含量則在防城港海域相比工業(yè)化之前有所上升,Cr含量在北海海域比工業(yè)化之前高。根據(jù)表4、5,廣西北部灣沉積物中Zn、Cr、Pb、Cu、As、Hg均為低生態(tài)風險,Cd出現(xiàn)中生態(tài)風險,其Eir達43.24;7種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Cd>Hg>As>Pb>Cu>Zn>Cr。此外,廣西北部灣沉積物多種重金屬的綜合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RI小于150,呈低生態(tài)風險,且多種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欽州>防城港>北海。表4 沉積物重金屬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shù) 地區(qū) Zn Cr Pb Cu As Cd Hg RI 廣西北部灣 1.26 0.75 6.83 4.09 7.18 35.27 20.70 76.08 防城港 0.96 — 6.07 3.06 6.64 39.82 19.90 76.45 欽州 0.93 0.33 4.20 3.22 6.79 43.24 21.09 79.80 北海 0.81 2.68 4.54 1.47 6.39 34.13 17.51 67.53
隨著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構想、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一帶一路”成為國家戰(zhàn)略[1],國家整體全方位轉向海洋發(fā)展,“海洋興國”已成為21世紀中國重要的戰(zhàn)略措施[2],而廣西北部灣因其1 595 km海岸線及獨特地理位置,具有極重要戰(zhàn)略地位。廣西北部灣位于中國南海西北部,是一個面積約1.3×105 km2的自然半封閉大海灣,具有復雜的氣候特征、多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顯著生態(tài)多樣性,按地理位置可劃分為防城港海域(珍珠灣至防城港毗鄰海域)、欽州海域(欽州灣毗鄰海域至大風江)、北海海域(廉州灣至鐵山港毗鄰海域)[3](圖1)。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的關注與重視,以及廣西“十一五”規(guī)劃以重工業(yè)為廣西沿海城市主導產業(yè)的戰(zhàn)略部署[4],中石油千萬噸級煉油項目、欽州電廠、防城港千萬噸級鋼鐵基地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于此[5],發(fā)展的同時也向海灣輸入了大量的重金屬等污染物,使廣西北部灣面臨著巨大污染壓力與挑戰(zhàn),也使國家發(fā)展面臨著巨大阻力。因此,調查并研究廣西北部灣重金屬污染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廣西近岸海水重金屬含量已明顯高于外海[6],同時,沉積物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在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存在二次釋放的潛在風險,從而對水相造成持久性影響[7],而重金屬的生物富集作用也從另一方面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了極大危害與破壞[8],海洋污染問題已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減少,甚至滅絕[9]。因此,研究廣西北部灣重金屬污染狀況需結合海水、沉積物和生物體等介質綜合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曹妃甸表層沉積物和底棲生物重金屬的污染特征與生物積累[J]. 梁淼,李德鵬,孫麗艷,鐘慧穎,鞠茂偉,陳兆林,路波. 海岸工程. 2018(04)
[2]防城港灣夏季水質及表層沉積物重金屬污染評價[J]. 羅萬次,雷富,葉朝放,周鵬,許廷波,李嘯宇,農立成.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15(02)
[3]湛江港海域海水和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評價[J]. 劉芳文,顏文,苗莉,徐維海. 海洋技術學報. 2015(02)
[4]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我國沿海城市和港口的發(fā)展[J]. 劉宗義. 城市觀察. 2014(06)
[5]欽州灣及其入海河流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分布及污染特征分析[J]. 張丹,黎大榮,陳建華,王英輝,李平陽.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4(05)
[6]近5a北部灣防城港近岸海水重金屬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 何祥英.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23)
[7]欽州灣表層海水重金屬的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J]. 戴梓茹,張晨曉,鐘秋平,李尚平. 廣州化工. 2014(07)
[8]北部灣潮間帶波紋巴非蛤的重金屬污染特征與食用風險研究[J]. 楊菲菲,孟范平,王群,程鳳蓮,李永富,王志峰,王靜.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2)
[9]2010年冬季廣西北部灣近岸海域表層海水和沉積物中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及評價[J]. 姜發(fā)軍,尹闖,張榮燦,許銘本,莊軍蓮,雷富. 海洋環(huán)境科學. 2013(06)
[10]欽州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特征[J]. 舒俊林,王運芳,韋細姣.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13(04)
碩士論文
[1]聯(lián)合應用2種雙殼類的生物標志物評價北部灣底棲環(huán)境質量[D]. 王群.中國海洋大學 2014
[2]基于系列生物標志物的北部灣潮間帶底棲環(huán)境質量評價[D]. 程鳳蓮.中國海洋大學 2012
[3]廣西北海段潮間帶表層沉積物中重金屬地球化學特征及潛在生態(tài)危害評價[D]. 夏鵬.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08
本文編號:33917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33917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