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北部龜山島附近海域自然硫煙囪體的成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08:22
臺灣東北部的龜山島位于沖繩海槽向西延伸的部分,其附近海域出現(xiàn)的淺海熱液活動,形成了自然硫含量達到99%以上的煙囪體。本文通過使用掃描電鏡、X熒光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ICP-MS)和穩(wěn)定同位素質譜儀,分析了自然硫樣品的表面形貌、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測定了其硫、鉛同位素組成以及流體樣品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和氫氧同位素組成。采用燃燒法和升華法對自然硫樣品預處理后,進行了樣品微量元素測定準確度的對比研究。在上述基礎上,探討了自然硫的物質來源、流體來源和煙囪體生長情況等問題。研究結果表明:龜山島附近海域的熱液活動與火山活動有關,熱液流體中的氣體組分來自巖漿去氣作用;流體經歷了海水與大氣降水的匯合過程,并在海底下淋濾出部分安山巖的組分;流體噴出海底后,與海水相遇,在有氧環(huán)境中,形成自然硫煙囪體,熱液流體中所攜帶的各種元素與海水中的元素隨自然硫的形成一起保留在自然硫煙囪體內。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2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現(xiàn)代淺海型熱液活動研究概況
2.1 熱液流體研究
2.1.1 流體的噴出形式
2.1.2 流體的化學組分
2.1.3 熱液流體中的氣體組分
2.2 熱液產物研究
第三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3.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3.2 構造地質環(huán)境
3.3 沉積特征
3.4 巖石特征
第四章 樣品情況
4.1 固體樣品
4.2 流體樣品
第五章 分析測試方法
5.1 固體樣品分析測試方法
5.1.1 升華法預處理
5.1.2 燃燒法和升華法的對比
5.2 流體樣品分析測試方法
5.2.1 元素測試方法
5.2.2 同位素的分析測試
第六章 測試結果
6.1 固體樣品
6.1.1 自然硫煙囪體的基本特征
6.1.2 自然硫樣品的元素組成
6.1.3 自然硫樣品的硫同位素組成特征
6.1.4 自然硫樣品的鉛同位素組成特征
6.2 流體樣品
6.2.1 元素組成特征
6.2.2 氫氧同位素特征
第七章 自然硫煙囪體的物質來源探討
7.1 自然界中自然硫的研究概況
7.1.1 自然硫的產出形式
7.1.2 自然硫的微量元素組成
7.1.3 自然硫的同位素組成
7.1.4 自然硫的成因
7.2 部分元素的來源
7.3 元素鉛的來源
第八章 熱液流體的來源探討
8.1 熱液流體的特征
8.2 熱液流體的端元組分特征
8.3 熱液流體來源的初步判斷
第九章 自然硫煙囪體生長過程中受海水的影響程度
第十章 煙囪體生長模型的討論
10.1 國外有關煙囪體生長模型的探討
10.1.1 礦物組合確定煙囪體的生長順序
10.1.2 硫同位素組成確定煙囪體的生長順序
10.1.3 礦物的年代學確定煙囪體生長順序
10.2 龜山島附近熱液自然硫煙囪體的生長模型
10.2.1 自然硫的形成反應
10.2.2 自然硫煙囪體的生長順序
結論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灣島以東海域海底地形特征及其構造控制[J]. 劉保華,鄭彥鵬,吳金龍,韓國忠.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5(05)
[2]現(xiàn)代海底熱液活動區(qū)的分布與構造環(huán)境分析[J]. 欒錫武. 地球科學進展. 2004(06)
[3]大西洋洋中脊海底表層熱液沉積物的鉛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秦蘊珊,翟世奎.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1)
[4]大西洋中脊TAG熱液活動區(qū)海底熱液沉積物的硫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秦蘊珊,趙一陽,翟世奎. 海洋與湖沼. 2000(05)
[5]沖繩海槽中部Jade熱液活動區(qū)中海底熱液沉積物的硫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蔣富清,翟世奎,秦蘊珊,侯增謙.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0(04)
[6]沖繩海槽Jade熱浪活動區(qū)塊狀硫化物的鉛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蔣富清,翟世奎,秦蘊珊. 地球化學. 2000(03)
[7]沖繩海槽現(xiàn)代活動熱水區(qū)CO2-烴類流體:流體包裹體證據(jù)[J]. 侯增謙,張綺玲.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8(02)
[8]沖繩海槽火山巖巖石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李巍然,楊作升,王永吉,張保民. 巖石學報. 1997(04)
[9]沖繩海槽海底熱液活動區(qū)玄武巖的礦物學和巖石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翟世奎,干曉群. 海洋與湖沼. 1995(02)
[10]沖繩海槽浮巖的同位素特征及年代測定[J]. 陳麗蓉,翟世奎,申順喜.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 1993(03)
本文編號:2935319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12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現(xiàn)代淺海型熱液活動研究概況
2.1 熱液流體研究
2.1.1 流體的噴出形式
2.1.2 流體的化學組分
2.1.3 熱液流體中的氣體組分
2.2 熱液產物研究
第三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3.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3.2 構造地質環(huán)境
3.3 沉積特征
3.4 巖石特征
第四章 樣品情況
4.1 固體樣品
4.2 流體樣品
第五章 分析測試方法
5.1 固體樣品分析測試方法
5.1.1 升華法預處理
5.1.2 燃燒法和升華法的對比
5.2 流體樣品分析測試方法
5.2.1 元素測試方法
5.2.2 同位素的分析測試
第六章 測試結果
6.1 固體樣品
6.1.1 自然硫煙囪體的基本特征
6.1.2 自然硫樣品的元素組成
6.1.3 自然硫樣品的硫同位素組成特征
6.1.4 自然硫樣品的鉛同位素組成特征
6.2 流體樣品
6.2.1 元素組成特征
6.2.2 氫氧同位素特征
第七章 自然硫煙囪體的物質來源探討
7.1 自然界中自然硫的研究概況
7.1.1 自然硫的產出形式
7.1.2 自然硫的微量元素組成
7.1.3 自然硫的同位素組成
7.1.4 自然硫的成因
7.2 部分元素的來源
7.3 元素鉛的來源
第八章 熱液流體的來源探討
8.1 熱液流體的特征
8.2 熱液流體的端元組分特征
8.3 熱液流體來源的初步判斷
第九章 自然硫煙囪體生長過程中受海水的影響程度
第十章 煙囪體生長模型的討論
10.1 國外有關煙囪體生長模型的探討
10.1.1 礦物組合確定煙囪體的生長順序
10.1.2 硫同位素組成確定煙囪體的生長順序
10.1.3 礦物的年代學確定煙囪體生長順序
10.2 龜山島附近熱液自然硫煙囪體的生長模型
10.2.1 自然硫的形成反應
10.2.2 自然硫煙囪體的生長順序
結論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灣島以東海域海底地形特征及其構造控制[J]. 劉保華,鄭彥鵬,吳金龍,韓國忠.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5(05)
[2]現(xiàn)代海底熱液活動區(qū)的分布與構造環(huán)境分析[J]. 欒錫武. 地球科學進展. 2004(06)
[3]大西洋洋中脊海底表層熱液沉積物的鉛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秦蘊珊,翟世奎.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1)
[4]大西洋中脊TAG熱液活動區(qū)海底熱液沉積物的硫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秦蘊珊,趙一陽,翟世奎. 海洋與湖沼. 2000(05)
[5]沖繩海槽中部Jade熱液活動區(qū)中海底熱液沉積物的硫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蔣富清,翟世奎,秦蘊珊,侯增謙. 海洋學報(中文版). 2000(04)
[6]沖繩海槽Jade熱浪活動區(qū)塊狀硫化物的鉛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J]. 曾志剛,蔣富清,翟世奎,秦蘊珊. 地球化學. 2000(03)
[7]沖繩海槽現(xiàn)代活動熱水區(qū)CO2-烴類流體:流體包裹體證據(jù)[J]. 侯增謙,張綺玲.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8(02)
[8]沖繩海槽火山巖巖石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李巍然,楊作升,王永吉,張保民. 巖石學報. 1997(04)
[9]沖繩海槽海底熱液活動區(qū)玄武巖的礦物學和巖石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翟世奎,干曉群. 海洋與湖沼. 1995(02)
[10]沖繩海槽浮巖的同位素特征及年代測定[J]. 陳麗蓉,翟世奎,申順喜. 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 1993(03)
本文編號:2935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9353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