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晚中新世紅河斷裂走滑反轉(zhuǎn)事件的海底滑坡證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8-08-23 12:25
【摘要】:晚中新世(~5.5Ma),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發(fā)育面積約18000km~2、最大沉積厚度達到930m的大型海底滑坡.大型海底滑坡具有明顯的地震相特征,頭部發(fā)育正斷層,側(cè)向邊界形成陡崖,底部形成強剪切面,內(nèi)部地震反射雜亂,被平行-亞平行的連續(xù)地震相所圍限,呈現(xiàn)從南向北的主體搬運方向,主要物源來自于位于中南半島以東、廣樂隆起以北的瓊東南盆地南部區(qū)域.在區(qū)域上,晚中新世紅河斷裂發(fā)生走滑反轉(zhuǎn),中南半島的隆升和侵蝕加劇,南海西部的沉積速率突然加速,這些事件為大型海底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條件與觸發(fā)機制.大型海底滑坡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晚中新世紅河斷裂走滑反轉(zhuǎn)構(gòu)造事件的沉積學(xué)證據(jù),并通過海底滑坡頂界面地質(zhì)時間的約束,推斷紅河斷裂反轉(zhuǎn)過程中最劇烈的構(gòu)造活動發(fā)生在~5.5Ma.
[Abstract]:In the late Miocene (5. 5 Ma), a large submarine landslide with a maximum sedimentary thickness of 930 m was found in the deep water area of southeastern Hainan Basin. Large submarine landslid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eismic facies, with normal faults on the head, steep cliffs at the lateral boundary, strong shear planes at the bottom, disorderly internal seismic reflection, and bounded by parallel and sub-parallel continuous seismic facies. The main body transport direction from south to north comes from the southern area of Qiongdongnan basin located east of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north of Guangle uplift. In the region, the strike-slip reversal occurred in the late Miocene Red River fault, the uplift and erosion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increased, and the deposition rat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ddenly accelerated. These events provided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trigger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submarine landslides. The discovery of large-scale submarine landslides provides sediment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strike-slip inversion tectonic events of the Honghe fault in the late Miocene, and through the constraints of geological time at the top interface of the submarine landslid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most intense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inversion process of the Honghe fault occurred at 5.5Ma.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xué)院深?茖W(xué)與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學(xué)海洋學(xué)院;中石油杭州地質(zhì)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批準號:41576049)和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批準號:91228208,91028007,91428309)資助
【分類號】:P73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伊左林;廈門某碼頭附近海底滑坡分析與治理[J];中國港灣建設(shè);2005年05期

2 D.B.Prior;金波;;海底滑坡——形態(tài)和命名[J];海洋地質(zhì)譯叢;1983年06期

3 吳時國;陳珊珊;王志君;李清平;;大陸邊緣深水區(qū)海底滑坡及其不穩(wěn)定性風(fēng)險評估[J];現(xiàn)代地質(zhì);2008年03期

4 陳珊珊;孫運寶;吳時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海底滑坡在地震剖面上的識別及形成機制[J];海洋地質(zhì)前沿;2012年06期

5 孫運寶;吳時國;王志君;李清平;王秀娟;董冬冬;劉峰;;南海北部白云大型海底滑坡的幾何形態(tài)與變形特征[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8年06期

6 李家鋼;修宗祥;申宏;江鳳鳴;;海底滑坡塊體運動研究綜述[J];海岸工程;2012年04期

7 張永明;畢建強;孫圣堂;石曉偉;肖春橋;;青島嶗山頭海域海底滑坡的聲波探測[J];工程地球物理學(xué)報;2012年02期

8 王磊;吳時國;李偉;;人機交互地貌解釋技術(shù)在海底滑坡研究中的應(yīng)用[J];地球物理學(xué)進展;2013年06期

9 馬云;李三忠;梁金強;索艷慧;戴黎明;王霄飛;張丙坤;;南海北部瓊東南盆地海底滑坡特征及其成因機制[J];吉林大學(xué)學(xué)報(地球科學(xué)版);2012年S3期

10 E.A.Okal;沈;;大海嘯預(yù)報[J];地震地質(zhì)譯叢;199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運寶;吳時國;李清平;;白云海底滑坡的幾何形態(tài)與變形特征[A];中國地球物理學(xué)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來向華;葉銀燦;潘國富;;土的穩(wěn)定狀態(tài)理論在海底滑坡研究中的應(yīng)用[A];海洋地質(zhì)環(huán)境與資源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3 張亮;欒錫武;;對海底滑坡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xué)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xué)會第十三次學(xué)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毅鳳;William Ussler Ⅲ;Haflidi Haflidason;;Storegga海底滑坡冷泉活動的孔隙水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xué)學(xué)會第13屆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趙芳;南海北部陸緣裂后期巖漿活動及海底滑坡事件研究[D];中國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2 馬云;南海北部陸坡區(qū)海底滑坡特征及觸發(fā)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8條

1 閆楠;波浪影響下的海底滑坡泥流運動過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15年

2 李偉;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地震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國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周慶杰;南海北部陸坡白云凹陷區(qū)海底滑坡的識別與特征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4 孫柏濤;海底滑坡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4年

5 田建龍;海底滑坡過程數(shù)值模擬及其對管線的作用[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4年

6 繆成章;海底滑坡及其對海底管線的影響[D];浙江大學(xué);2007年

7 陶言祺;基于SPH深度積分模型的海底滑坡數(shù)值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xué);2015年

8 楊曉云;天然氣水合物與海底滑坡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xué);2010年



本文編號:21990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1990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4ba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