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料油模擬自然風化條件下其含硫多環(huán)芳烴組分的變化
[Abstract]:Outdoor natural weather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fuel oil (0 ~ 100 d),). The weathering law of sulfur-contain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benzothiophene series in fuel oil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enzo [b] naphthalene [2o 1-d] thiophene is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short weathering period (0 ~ 45 d),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decreases gradually after 100 d weathering. The diagnostic ratios of 13 sulfur-contain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basically stable within 60 days of weathering, and could be used to indicate whether the oil samples were homologous within 60 days of weathering. The diagnostic ratios of 1-MDBT / DBTN / C0-BNT-3-MDBTN / C0-BNT / 1-MDBT and C3-DBT/C3-BNT were unstable within 100 days of weathering. It is not suitable for 60 ~ 100 d weathered oil identification.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tài)研究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海洋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功能實驗室;
【基金】:國家基金委-山東省聯(lián)合基金項目“海洋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U1406403) 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2G2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06112) 青島市黃島區(qū)海洋科技專項項目(2014-4-20) 泰山學者海外創(chuàng)新人才基金資助~~
【分類號】:X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楊佰娟;侯偉;王小如;;基于金剛烷特征比值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原油鑒別[J];海洋科學;2013年02期
2 羅健,程克明,付立新,胡英杰,姜乃煌;烷基二苯并噻吩——烴源巖熱演化新指標[J];石油學報;2001年03期
3 李景貴;海相碳酸鹽巖二苯并噻吩類化合物成熟度參數(shù)研究進展與展望[J];沉積學報;2000年03期
4 徐恒振,周傳光,馬永安,尚龍生,李洪,姚子偉,許乙烈,楊慶霄;溢油指示物(指標)的HPLC模糊最大矩陣元研究[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0年01期
5 包建平,王鐵冠,陳發(fā)景;烴源巖中烷基二苯并噻吩組成及其地球化學意義[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象春;薛圣同;崔晶;王濤;;油藏注水開發(fā)過程中原油芳烴成熟度參數(shù)變化特征及意義[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2 馬安來;;金剛烷類化合物在有機地球化學中的應用進展[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年05期
3 尹琴;嚴永新;王勇;賈秀容;紀甜甜;馬榮芳;;準噶爾盆地春光區(qū)塊沙灣組原油芳烴特征[J];新疆石油地質;2016年02期
4 楊佰娟;鄭立;蔣鳳華;孫承君;;一種燃料油模擬自然風化條件下其含硫多環(huán)芳烴組分的變化[J];海洋科學;2016年04期
5 魏國齊;謝增業(yè);宋家榮;楊威;王志宏;李劍;王東良;李志生;謝武仁;;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氣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5年06期
6 李穎;朱揚明;郝芳;鄒華耀;郭彤樓;;四川盆地北部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高成熟煤系烴源巖芳烴熱演化與應用[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5年07期
7 常象春;王鐵冠;陶小晚;程斌;;哈拉哈塘凹陷奧陶系原油芳烴生物標志物特征及油源[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5年02期
8 劉顯陽;趙彥德;王飛;羅安湘;向才富;;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三疊系和侏羅系原油芳烴化合物特征與意義[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9 師生寶;李美俊;朱雷;;石油及沉積有機質中C_1-和C_2-烷基二苯并噻吩鑒定及分布[J];石油實驗地質;2014年05期
10 李建華;徐明杰;張濟慈;康雁;李嶺;;基于Android的移動化學計算平臺研究[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14年08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詹天榮;張魁英;楊佰娟;鄭立;臧家業(yè);王小如;黎先春;;自然風化條件下原油中金剛烷的風化規(guī)律[J];環(huán)境化學;2012年02期
2 韓彬;曹磊;鄭立;李景喜;王小如;;金剛烷類風化規(guī)律及其在油源鑒別中的應用[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1年04期
3 張魁英;楊佰娟;鄭立;臧家業(yè);詹天榮;王小如;黎先春;;基于原油中金剛烷指紋半定量分析進行原油鑒別[J];分析化學;2011年04期
4 楊佰娟;鄭立;陳軍輝;臧家業(yè);王小如;黎先春;;黃、渤海漂移滸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脂肪酸組成及聚類分析的研究[J];海洋與湖沼;2009年05期
5 馬安來;金之鈞;朱翠山;彭守濤;張衛(wèi)彪;;塔河油田原油中金剛烷化合物絕對定量分析[J];石油學報;2009年02期
6 包木太;孫培艷;崔文林;高振會;;基于石油烴特征比值的多元統(tǒng)計方法進行原油鑒別[J];分析化學;2008年04期
7 陳軍輝;謝明勇;傅博強;楊妙峰;王小如;;西洋參中無機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6年07期
8 陳軍輝;謝明勇;王遠興;張中偉;彭日煌;王小如;;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西洋參樣品分類研究[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6年02期
9 李景貴,崔明中,張謙;雙金剛烷指標作為下古生界高、過成熟階段碳酸鹽巖成熟度衡量標尺的討論[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8年02期
10 徐恒振,李宗品;模糊最大矩陣元鑒別海面溢油[J];環(huán)境科學;199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萍;姚檀棟;叢志遠;燕新梁;康世昌;張勇;;珠穆朗瑪峰地區(qū)土壤和植被中多環(huán)芳烴的含量及海拔梯度分布[J];科學通報;2006年21期
2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陶澍研究團隊定量分析了我國居民多環(huán)芳烴呼吸暴露風險[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戴敏英,周陳年;海水中多環(huán)芳烴的測定[J];海洋科學;1982年04期
4 戴敏英,周陳年;渤海灣水中多環(huán)芳烴含量的分布[J];海洋科學;1983年04期
5 劉淑琴,王鵬;環(huán)境中的多環(huán)芳烴與致癌性[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4期
6 孫曉宇;龔煈;趙大琛;;危險的多環(huán)芳烴[J];百科知識;2013年19期
7 李志萍,陳鴻漢,陳肖剛,陳愛玖,沈照理;多環(huán)芳烴生物恢復技術的研究進展[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2年05期
8 湯莉莉,唐翔宇,朱永官,繆啟龍;北京地區(qū)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的分布特征[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9 王雅琴,左謙,焦杏春,吳水平,陶澍;北京大學及周邊地區(qū)非取暖期植物葉片中的多環(huán)芳烴[J];環(huán)境科學;2004年04期
10 丁翔;謝周清;向彩紅;麥碧嫻;王新明;孫立廣;盛國英;傅家謨;;“雪龍?zhí)枴?003北極航次氣相多環(huán)芳烴緯度分布觀測[J];極地研究;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國光;張志恒;葉雪珠;袁玉偉;孫彩霞;楊桂玲;;杭州市郊區(qū)表層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的風險分析[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杭維琦;薛光璞;;南京市環(huán)境空氣中多環(huán)芳烴的污染特征[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下冊)[C];2005年
3 魏垠;高銘徽;郭良宏;;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多環(huán)芳烴及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4 秦寧;朱櫻;徐福留;;白洋淀大氣多環(huán)芳烴的污染特征與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09暨第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陶澍;;從多環(huán)芳烴的排放、遷移與暴露說起[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9:環(huán)境污染與人體健康[C];2007年
6 馬靜;Yuichi Horii;程金平;王文華;Kurunthachalam Kannan;;電子電器廢棄物拆解地區(qū)中氯代多環(huán)芳烴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7 劉金泉;吳明松;王麗;黃君禮;;二氧化氯對多環(huán)芳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A];二氧化氯研究與應用--2010二氧化氯與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劉艷;張經(jīng)華;林金明;;多環(huán)芳烴檢測技術研究進展[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胡健;張國平;劉,
本文編號:2178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17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