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底拖網(wǎng)海洋生物種類組成及物種多樣性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Daya Ba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species composition, dominant species and species diversity in Daya Bay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bottom trawl data from the survey of benthos in Daya Bay from 2004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29 species of marine animals, belonging to 10 phyla, 16 classes, 175 families, 309 genera, were obtained from 2015 to 2015. The species number of each voyage varied from 75 to 114 species. In different seasons, molluscs, arthropods and fish were the main biological group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in Daya Bay is different. The trend of west ba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ast in spring before 2007, and that of summer is rising to southwest of bay before 2008. The main dominant species in Daya Bay showed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spring were Timoclea imbricata or Paratapes undulatus. The dominant species with the highest dominance in summer 2004 and 2007 were frequently changed. After 2008, Turritella bacillum had the highest dominance, and the dominant degree was highest in autumn, 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bottom trawl in Daya Bay decreased gradually after 2004. In particular,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northern Gulf has declined seriously, and has been greatly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At present, the local area of Daya Bay is responsible for maintaining the diversity of species in the whole bay, and the benthic ecosystem is more fragile.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南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06179,41776172)
【分類號】:Q178.5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艷紅,趙惠勛;干擾與物種多樣性維持理論研究進展[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汪永華,陳北光,蘇志堯;物種多樣性研究的進展[J];生態(tài)科學;2000年03期
3 李帥英,吳增志,李保會;物種多樣性研究進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2年01期
4 ;科學家說東南亞物種多樣性因濫伐森林受損[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03年05期
5 ;中國物種多樣性居世界第三位[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1期
6 董文鴿;郭憲國;;云南物種多樣性研究現(xiàn)狀和保護[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14期
7 周紅章,于曉東,羅天宏,何君艦;物種多樣性變化格局與時空尺度[J];生物多樣性;2000年03期
8 楊利民;物種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進展[J];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4期
9 吳小巧,丁雨龍;江蘇云臺山物種多樣性及保護[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4年02期
10 肖輝林;捕食動物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性[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潔;唐廷貴;;天津物種多樣性現(xiàn)狀及喪失原因分析[A];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未來——第二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2 Abdulla Abbas;Adiljan Abdulla;Reyim Mamut;Mayira Mahmut;Anwar Tumur;;新疆阿伍寨溝地衣的物種多樣性(英文)[A];Abstract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ystematic Lichenology & Bryology[C];2010年
3 吳志強;黃德練;常濤;耿俊杰;武文麗;姜恒;;廣西欽州茅尾海紅樹林保護區(qū)魚類物種多樣性分析[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魚類學分會、中國動物學會魚類學分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4 郭明權;閆淑珍;陳雙林;;云南大圍山自然保護區(qū)的黏菌物種多樣性[A];中國菌物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貴州省食用菌產(chǎn)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會議摘要[C];2014年
5 田豐歌;徐兆禮;;水團變化對福建中部近海浮游動物物種多樣性的影響[A];中國甲殼動物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游水生;何育城;吳明盛;;福建武平帽布天然米櫧林皆伐火燒后物種多樣性變化的研究[A];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未來——第二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7 朱海勇;陳永金;劉加珍;;塔里木河中游物種多樣性與水鹽關系分析[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8 高欣;朱曦;魯慶彬;楊仙玉;胡軍祥;周圻;;浙江望東W煾呱絞刈勻槐;で鎦侄嘌匝芯縖A];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研究進展Ⅶ——第七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錦秀;劉宏茂;許再富;傅德志;;民間植物分類系統(tǒng)及其用來進行區(qū)域性物種多樣性快速評估的探討[A];第五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馮邦;楊祝良;;齒菌屬真菌的物種多樣性和生物地理學研究[A];2012年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會議摘要[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我國是物種多樣性最豐富國家之一[N];云南科技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薛秀泓;物種多樣性同樣可共生互利[N];中國改革報;2008年
3 綜合;什么是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N];友報;2008年
4 記者 江萌邋通訊員 劉穎;合法貿(mào)易可促進物種多樣性發(fā)展[N];湖北日報;2007年
5 黃蓉芳;廣州致力物種多樣性保護[N];中國花卉報;2011年
6 記者 蔡玉冰 通訊員 易祖盛;關注東亞脊椎動物物種多樣性[N];廣東科技報;2011年
7 劉偉邋記者 葉娟娟;我省211種植物受嚴重威脅亟待保護[N];河北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宏濤;蜿蜒型河流空間異質(zhì)性和物種多樣性相關關系研究[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7年
2 劉會玉;物種多樣性對棲息地毀壞時空異質(zhì)性的響應機制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江小雷;人工草地植物種多樣性對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D];蘭州大學;2006年
4 張全國;物種多樣性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chǎn)力與穩(wěn)定性的作用:藻類微宇宙實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盧煒麗;重慶四面山植物群落結構及物種多樣性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6 張巧明;秦嶺南坡中段主要植物群落及物種多樣性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2年
7 劉艷紅;東北東部森林植物多樣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2年
8 王世雄;黃土高原子午嶺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時空格局與過程[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杜喜春;佛坪和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種子植物群落和物種多樣性[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希華;中國典型常綠闊葉林植物地理與物種多樣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嚴嚴;蒙古沙冬青深色有隔內(nèi)生真菌定殖和物種多樣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劉志強;12種植物根瘤內(nèi)生固氮放線菌物種多樣性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3 王庭權;艾比湖區(qū)域荒漠植物的物種多樣性、點格局和生態(tài)位[D];新疆大學;2015年
4 鄭智;白水江自然保護區(qū)植物、兩棲爬行動物物種多樣性海拔分布格局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涂磊;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植物群落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6年
6 劉慶福;景觀異質(zhì)性對多尺度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區(qū)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時間[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7 張碩;遼西南草地植物資源與物種多樣性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8 張衛(wèi)東;柴窩堡湖濕地植被變化的初步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9 沈夢偉;中國螞蟻宏生態(tài)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10 李文亮;石膏山植物區(qū)系特征與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1194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211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