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觀測資料的海浪與混合層深度相關性分析
本文關鍵詞:基于觀測資料的海浪與混合層深度相關性分析 出處:《海洋科學進展》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觀測數(shù)據(jù)角度出發(fā),考察海浪與上層海洋混合層深度的變化關系。采用衛(wèi)星高度計和三套溫度觀測數(shù)據(jù),利用改進的混合層深度提取方法,獲得海洋混合層深度。簡要分析了多年月平均的有效波高和混合層深度的空間分布特征及時間變化規(guī)律,并進一步分析了它們的相關性。二者直接相關性分析的結果表明,在南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區(qū)二者的相關系數(shù)較大,而赤道地區(qū)較小。濾除年周期的氣候態(tài)月平均場后,計算的距平相關系數(shù)在赤道區(qū)域較小;但在太平洋東部、南部和南印度洋存在一個大值區(qū)。此外,進一步研究了有效波高和混合層深度年際距平的相關系數(shù),其空間分布特征與二者的距平相關系數(shù)的分布特征類似。為探究混合層深度的影響因素,同時也分析了風場與混合層深度的相關系數(shù)。綜合上述結果,海浪和上層海洋的混合層深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海浪過程是風輸入能量向次表層海洋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環(huán)境科學與數(shù)值模擬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亞洲區(qū)域海陸氣相互作用機理及其在全球變化中的作用(2010CB950404)和中尺度渦旋在海洋混合中的作用研究(41106032)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南海及周邊海域風浪流耦合同化精細化數(shù)值預報與信息服務系統(tǒng)(2013AA09A506) 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波浪能重點開發(fā)利用區(qū)資源勘查和選劃(OE-W01區(qū)塊)(GHME2011ZC07)
【分類號】:P731.2;P714.1
【正文快照】: 海洋系統(tǒng)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種海洋現(xiàn)象及物理過程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海洋上混合層是大氣與海洋之間動量、熱量和質(zhì)量交換的中介,海浪又是存在于海氣界面上的一種重要運動形態(tài),其對海洋上混合層的動力及熱力過程有重要影響。Wang和Huang[1-2]估算了風應力輸入給海洋Ekman層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平,杜巖,王東曉,甘子鈞;南;旌蠈幽暄h(huán)特征[J];熱帶海洋學報;2001年01期
2 孫琪田;關于海水降溫期中上混合層的深度及其溫、鹽度的計算[J];海洋科學;1982年06期
3 徐永福;使用水塊混合層模式模擬上層海洋的季節(jié)變化[J];熱帶海洋;1994年04期
4 劉輝;王靜;;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方法估算海洋上混合層深度的初步研究[J];熱帶海洋學報;2008年03期
5 吳德星,孫即霖,王凡,傅子瑯,陳榮裕,毛慶文,苗偉鋒;TOGA-COARE IOP部分觀測資料初步分析[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1993年S2期
6 劉秦玉,賈旭晶,孫即霖,張秀芝;1998年夏季風爆發(fā)前后南海上混合層的特征及成因[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00年04期
7 劉志亮,田紀偉,李柄瑞,牟林;考慮穿透性太陽輻射的一維時變海洋混合層數(shù)值模式[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3年06期
8 李菁楠;陳學恩;;不同輻射背景下大西洋熱鹽環(huán)流下沉區(qū)混合層深度變化[J];海洋與湖沼;2014年04期
9 劉秦玉,孫即霖,賈旭晶;春季南海南部上混合層數(shù)值模擬與數(shù)值實驗[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10 郭敬;陳顯堯;張遠凌;;影響南;旌蠈欲}度季節(jié)變化的因素分析[J];海洋科學進展;201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成學;劉秦玉;賈英來;;南;旌蠈由疃鹊募竟(jié)變化及年際變化特征[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2 孫成學;劉秦玉;賈英來;;南;旌蠈由疃鹊募竟(jié)變化及年際變化特征[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文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及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劉玲玲;黃瑞新;王凡;;混合層的日循環(huán)和擾動對潛沉、浮露的影響[A];“海洋動力過程與天氣、氣候變化”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彭婕;凌鐵軍;王斌;;一個海洋混合層模式對中國近海浮標SST日變化的模擬[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2 災害天氣監(jiān)測、分析與預報[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群;海浪破碎對海洋上混合層影響的數(shù)值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2 劉志亮;穿透性太陽輻射和鹽度作用對混合層深度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范聰慧;多因素對海洋上混合層深度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2 石永芳;全球海浪與混合層深度的變化及相關性分析[D];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2年
,本文編號:13268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aiyang/132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