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機制建設研究
本文關鍵詞:中國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機制建設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一帶一路” 能源 合作 互惠 可持續(xù)發(fā)展
【摘要】:能源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加強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能源合作,提高互信互利和合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文章分析了中國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的內容、方式,應用SWOT分析方法對構建中國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機制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在研究現(xiàn)有機制及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中國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機制的基本框架,以期推動中國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提升中國能源產業(yè)實力,促進這個區(qū)域內各個國家在合作發(fā)展中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 西安財經學院經濟學院;
【關鍵詞】: “一帶一路” 能源 合作 互惠 可持續(xù)發(fā)展
【分類號】:F426.2;F436
【正文快照】: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行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等息息相關,能源安全日益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點。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能源配置國際化趨勢增強,各國在能源領域相互依賴程度增加,通過能源合作實現(xiàn)能源安全和區(qū)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中華;陳衛(wèi)理;;廣東能源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廣東科技;2010年08期
2 鄧郁松;;能源發(fā)展要解決四大關鍵問題[J];中國石油石化;2011年02期
3 李文義;;能源轉型發(fā)展必須先轉變思想[J];能源與節(jié)能;2011年02期
4 吳開堯;朱啟貴;;能源衛(wèi)星核算體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5 劉鐵男;;中歐能源合作前景廣闊[J];中國科技投資;2012年16期
6 姚潔;朱進;;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總量及結構調整變動情況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2年25期
7 ;國家能源局發(fā)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J];能源技術經濟;2012年07期
8 ;美國能源局發(fā)布2013年度能源展望——未來數十年美國能源生產增速高于消耗增速[J];東方電機;2013年01期
9 李毅中;;適應世界能源新變化 改善我國能源布局[J];全球化;2013年07期
10 ;能源生產[J];中國經濟景氣月報;2013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能源“十五”發(fā)展重點規(guī)劃[A];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第四屆信息發(fā)布會專輯[C];2001年
2 范維唐;;21世紀中國能源[A];21世紀中國煤炭工業(yè)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新形勢下中國能源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A];《電站信息》2012年第8期[C];2012年
4 ;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在京召開[A];《電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5 吳君隆;谷曉江;程進;金明亮;馬燕;;貴州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A];貴州省軟科學研究論文選編(2005-2008)[C];2009年
6 曾少軍;;全球能源與環(huán)境現(xiàn)狀及前景[A];國際經濟分析與展望(2012~2013)[C];2013年
7 ;能源局副局長: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仍偏低[A];《電站信息》2012年第6期[C];2012年
8 章鵬;何小敏;;江西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探討[A];長三角清潔能源論壇論文專輯[C];2005年
9 何倫志;安尼瓦爾·阿木提;張新花;;中國的中亞能源發(fā)展策略[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10 ;國家能源局召開能源重大戰(zhàn)略問題調研工作啟動會[A];《風電技術》2013年06月第3期(總第39期)[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湯一原;國家能源局來京調研能源工作[N];北京日報;2013年
2 BP集團首席科學家 魏艾倫(Ellen D.Williams) 采訪整理 本報記者 顧虹;資源局限性改變能源生產方式[N];中國石油報;2013年
3 郭陽;我市能源生產產品實現(xiàn)穩(wěn)步增長[N];鄂爾多斯日報;2014年
4 李苑;能源經濟格局悄然形成[N];華中電力報;2007年
5 國家能源局;我國積極開展國際能源互利合作[N];中國能源報;2009年
6 孫昊;中國與中亞或建能源合作機制[N];國家電網報;2009年
7 綜合;我國首批16個國家能源研發(fā)(實驗)中心成立[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8 杰弗里·斯泰爾斯 編譯 李慧;廢水變能源:雖有前景,但需審慎[N];中國能源報;2011年
9 記者 姜虹;國家能源局官員指出:能源工業(yè)須實現(xiàn)六大轉變[N];中國化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李雁爭;國家能源局“三定”方案正式獲批[N];上海證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才煒;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外部性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張新花;中國的中亞能源策略[D];新疆大學;2009年
3 石紅蓮;低碳經濟時代中美氣候與能源合作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張濤;基于環(huán)境約束的江蘇能源消費結構優(yōu)化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5 張明;基于指數分解的我國能源相關CO_2排放及交通能耗分析與預測[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譚玉華;個體為本的綜合能源系統(tǒng)建模及仿真[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姚巧玉;基于技術進步的我國行業(yè)能源回彈效應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5年
3 胡賀;中國經濟增長、能源生產和消費與大氣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楊再強;青島市生物質能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5 盧越;國際石油低價背景下的中國能源戰(zhàn)略調整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6 吳幸楠;我國能源回彈效應影響因素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7 徐建云;東北亞能源合作中的美國因素探析[D];暨南大學;2007年
8 張李昂;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0年
9 Akulova Yulia;中俄能源合作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Azamat Baimoldin;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能源合作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98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59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