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缸內自燃著火與火焰?zhèn)鞑サ恼{控
發(fā)布時間:2021-10-25 11:54
在一臺輕型光學發(fā)動機上對比了部分預混壓燃(PPC)和燃料活性控制壓燃(RCCI)兩種燃燒模式的著火及燃燒發(fā)展過程,并分別探究了不同噴射策略對兩種燃燒方式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PPC燃燒模式,混合氣濃度分層越小,燃燒過程中自燃占比越高;混合氣濃度分層越大,燃燒過程中火焰?zhèn)鞑フ急仍礁?對于RCCI燃燒模式,缸內直噴高活性燃料比例較高時,燃燒是從高活性區(qū)到低活性區(qū)分階段順序自燃;缸內直噴高活性燃料比例較低時,燃燒是火焰?zhèn)鞑ヅc自燃共同主導的過程.從而闡明了PPC和RCCI相較于均質壓燃(HCCI)能夠實現(xiàn)更高負荷高效清潔燃燒的本質是,燃燒發(fā)展歷程從單純的多點自燃燃燒轉變?yōu)榛鹧鎮(zhèn)鞑ヅc自燃共存.
【文章來源】:內燃機學報. 2020,38(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試驗裝置與方法
1.1 試驗裝置
1.2 試驗方法
1.3 燃料
2 結果與討論
2.1 相同噴油時刻下PPC和RCCI兩種燃燒模式的對比
2.2 不同噴射策略對于RCCI燃燒方式的影響
2.3 不同噴射時刻對于PPC燃燒方式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油噴射壓力對HCII燃燒過程影響的可視化[J]. 何旭,吳昊,陳永全,高永利,李向榮,劉福水. 內燃機學報. 2017(06)
[2]燃料特性對雙燃料燃燒影響的可視化試驗[J]. 劉海峰,李明坤,唐青龍,耿超. 內燃機學報. 2017(04)
[3]雙燃料發(fā)動機缸內分層激光誘導熒光實驗及化學動力學模擬研究[J]. 唐青龍,劉海峰,李明坤,堯命發(fā). 物理化學學報. 2016(12)
[4]激光誘導熒光法測量內燃機雙燃料燃燒過程中的甲醛和羥基[J]. 唐青龍,耿超,李明坤,劉海峰,堯命發(fā). 物理化學學報. 2015(12)
[5]汽/柴油混合燃料火焰中的碳煙生成特性[J]. 戴鈺杰,劉福水,何旭,劉鳳山. 內燃機學報. 2015(02)
[6]均質壓燃與低溫燃燒的燃燒技術研究進展與展望[J]. 堯命發(fā),劉海峰. 汽車工程學報. 2012(02)
本文編號:3457347
【文章來源】:內燃機學報. 2020,38(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1 試驗裝置與方法
1.1 試驗裝置
1.2 試驗方法
1.3 燃料
2 結果與討論
2.1 相同噴油時刻下PPC和RCCI兩種燃燒模式的對比
2.2 不同噴射策略對于RCCI燃燒方式的影響
2.3 不同噴射時刻對于PPC燃燒方式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油噴射壓力對HCII燃燒過程影響的可視化[J]. 何旭,吳昊,陳永全,高永利,李向榮,劉福水. 內燃機學報. 2017(06)
[2]燃料特性對雙燃料燃燒影響的可視化試驗[J]. 劉海峰,李明坤,唐青龍,耿超. 內燃機學報. 2017(04)
[3]雙燃料發(fā)動機缸內分層激光誘導熒光實驗及化學動力學模擬研究[J]. 唐青龍,劉海峰,李明坤,堯命發(fā). 物理化學學報. 2016(12)
[4]激光誘導熒光法測量內燃機雙燃料燃燒過程中的甲醛和羥基[J]. 唐青龍,耿超,李明坤,劉海峰,堯命發(fā). 物理化學學報. 2015(12)
[5]汽/柴油混合燃料火焰中的碳煙生成特性[J]. 戴鈺杰,劉福水,何旭,劉鳳山. 內燃機學報. 2015(02)
[6]均質壓燃與低溫燃燒的燃燒技術研究進展與展望[J]. 堯命發(fā),劉海峰. 汽車工程學報. 2012(02)
本文編號:3457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34573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