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動力論文 >

氫氧化銅納米棒結構表面強化微槽群熱沉內(nèi)潤濕與傳熱特性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1 11:45
【摘要】:微槽群熱沉具有高強度的相變傳熱能力,其傳熱性能與其潤濕特性緊密相關。構建微/納米結構表面被認為是進一步提高微槽群熱沉內(nèi)液體潤濕及傳熱特性的有效手段,然而現(xiàn)有研究中關于納米結構表面強化微槽群熱沉內(nèi)潤濕及傳熱特性研究較少,只有少數(shù)關于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內(nèi)強化流動沸騰和池沸騰傳熱特性的報道。此外,常見的納米結構表面制備工藝需要高花費、體積龐大的設備,涉及較為復雜、耗時的加工步驟,加工成本較高,制備得到能夠大規(guī)模工程應用的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仍具有挑戰(zhàn)性。本文將高效、低成本、易實現(xiàn)的堿輔助表面氧化法成功應用到微槽群結構中,在其表面原位生成了氫氧化銅納米棒陣列結構,得到了一種新穎的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并對其強化潤濕特性和傳熱特性進行了理論和實驗研究,旨在為基于微槽群的微納尺度相變傳熱熱沉的優(yōu)化設計和性能改善提供理論依據(jù),對解決高功率密度電子器件的散熱難題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通過探索工藝參數(shù),利用線切割工藝和堿輔助表面氧化法,制備得到了槽道尺寸(槽寬0.3 mm,槽深0.6 mm,槽間距0.3 mm)相同的三種熱沉:紫銅微槽群熱沉、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和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通過掃描電鏡和接觸角測量儀的測試,三種熱沉中,紫銅微槽群熱沉表面接觸角為65.2°;當反應進行至某一時刻時,紫銅微槽群表面觀察到有氫氧化銅納米棒結構生成,制備得到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表面接觸角減小為45°;當繼續(xù)增加反應時間到某一時刻時,紫銅微槽群熱沉表面均勻地覆蓋了稠密且細長的氫氧化銅納米棒陣列結構,制備得到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接觸角為4.1°。測試結果表明:在一定時間范圍內(nèi),堿輔助表面氧化反應時間越長,表面生成的納米棒尺寸越長、數(shù)量越多,親水性越好,氫氧化銅納米棒結構表面的生成顯著提高了微槽群熱沉表面的親水性。隨后本文進行了上述三種熱沉內(nèi)液體工質軸向潤濕長度和蒸發(fā)流動特性的可視化對比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氫氧化銅納米棒表面顯著強化了微槽群熱沉的潤濕性,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具有最優(yōu)異的潤濕特性。在無輸入熱流密度時,對于豎直放置的上述三種熱沉,水在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和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內(nèi)的潤濕長度相比于紫銅微槽群熱沉分別提高了 150%和300%。在無輸入熱流密度時,對于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水和乙醇在熱沉內(nèi)的潤濕長度都隨著熱沉的傾斜角(與水平方向夾角)的增加而減小。在輸入熱流密度為12.5~75 kW·m-2的純蒸發(fā)傳熱條件下,當輸入熱流密度相同時,水在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內(nèi)潤濕長度最高,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內(nèi)潤濕長度次之,紫銅微槽群熱沉內(nèi)潤濕長度最低,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能夠支持的輸入熱流密度最高。通過建立無輸入熱流密度條件下微槽群結構內(nèi)液體毛細爬升的理論模型和進行毛細爬升實驗,定量評價了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毛細性能的改善。實驗結果表明當液體工質為蒸餾水時,對于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其考慮重力效應時的毛細性能參數(shù)K/Reff比不考慮重力時的高261%,因此重力效應不可忽略。對于具有相同微槽尺寸(槽寬0.3 mm,槽深0.6 mm,槽間距0.3 mm)的紫銅微槽群結構和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毛細性能參數(shù)K/reff分別為4.3μ 和25 μm,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結構表面的生成使得紫銅微槽群結構的毛細性能參數(shù)提高了約481%,毛細性能增量比是目前報道的最高值之一。通過對毛細壓力和滲透率的進一步計算發(fā)現(xiàn),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結構表面使得微槽群毛細壓力顯著增加的同時,也略微提高了滲透率,因此大幅度增強了微槽群的毛細性能,這很好地解釋了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潤濕特性提高的原因。本文基于自適應理論,發(fā)展了用以預測純蒸發(fā)傳熱條件下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內(nèi)液體潤濕長度的一維軸向流動理論模型,其綜合考慮了接觸角、傾斜角、表面結構和輸入熱流密度等影響因素。通過與實驗結果的對比表明,該模型能夠很好地描述純蒸發(fā)傳熱條件下,液體在不同表面親水性的槽群結構熱沉內(nèi)的潤濕特性。本文進行了上述三種熱沉的傳熱特性的對比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純蒸發(fā)傳熱條件下,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具有最優(yōu)的傳熱性能。在輸入熱流密度相同時,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的表面溫度明顯低于紫銅微槽群熱沉,蒸發(fā)傳熱系數(shù)的最大增強比為100%,這是因為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的形成可以大幅擴展具有高傳熱性能的蒸發(fā)薄液膜面積,顯著提高蒸發(fā)傳熱系數(shù)。另一方面,在發(fā)生沸騰傳熱時,表面生成的氫氧化銅納米棒陣列結構形成了許多微/納尺度的孔隙,大大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導致整個換熱表面的汽化核心密度增加,因此超親水氫氧化銅納米棒微納復合槽群結構熱沉相比于紫銅微槽群熱沉具有更好的沸騰傳熱性能。
【圖文】:

光滑銅表面,靜態(tài)接觸,亞微米結構


第1章引言逡逑(如圖1.邋3),實驗結果表明:亞微米結構和微針翅結構相比光滑表面均對沸騰逡逑換熱有很大的強化作用,他們的熱通量是光滑表面的1.8?2.3倍,在低熱流密度逡逑區(qū),亞微米結構芯片具有最高的傳熱性能。逡逑(a)微針翅表面結構SEM圖邐(b)亞微米結構表面AFM圖逡逑(a)邋Surface邋of邋microneedle邋fins邐(b)邋Submicron邋structured邋surface逡逑圖i.3微針翅表面和亞微米結構表面微觀圖逡逑Figure邋1.3邋Submicron邋structured邋surface邋and邋surface邋of邋microneedle邋fins逡逑隨后,Kunugi等人研宄了一種由百微米級長度的碳納米管、氧化鋁和氧逡逑化銅納米顆粒組成的納米多孔結構表面的強化換熱特性,結果發(fā)現(xiàn)納米顆粒表面逡逑可以強化換熱。Vemuri等人[4()]以FC-72介電流體為工質研究了氧化鋁納米多孔逡逑表面對池沸騰傳熱的強化作用,在傳熱實驗中發(fā)現(xiàn),相較于光滑表面,氧化鋁納逡逑米多孔表面的起沸點降低,他們認為納米表面增強換熱的原因在于其增加了汽化逡逑核心的密度。Ujereh等人[41]研究了碳納米管涂層對池沸騰換熱的影響情況,實驗逡逑測試了不同碳納米管陣列密度和面積覆蓋比的樣品

槽群,樹皮,表面,三角形微槽


Tang等人[33]利用犁削擠壓(ploughing-extrusion)法制備了三角形微槽,隨逡逑后用NaOH溶液對其進行表面化學腐蝕,形成了具有表面樹皮狀微米粗糙結構的逡逑復合槽群毛細芯,其表面微觀結構如圖1.6。他們系統(tǒng)研宄了溶液濃度和腐蝕時逡逑間對復合芯的毛細性能的影響,如圖1.7,結果表明,相比于原始未被腐蝕的三逡逑角形微槽,復合結構內(nèi)液體的潤濕高度大大提高,I.5moI/L的溶液反應lOmin后,,逡逑毛細性能參數(shù)的X椉喲锏階鈑胖擔岣吡隋澹玻埃罰。辶x希聥摃埽哄義蟇 逡逑m邋■邋izz邋s^*邋*邋*邋ass邐J邐u*-w邋i?jw*ja-ss3.邋*?r*邐腳喝邋i逡逑(a)三角形微槽表面微觀結構邐(b)復合槽群毛細芯的表面結構逡逑(a)邋Triangular邋microgroove邋surface邐(b)邋Hybrid邋wick邋Surface逡逑圖1.6具有表面樹皮狀微米粗糙結構的復合槽群毛細芯丨55丨逡逑Figure邋1.6邋Hybrid邋wick邋combined邋microgrooves邋and邋bark邋micron邋rough邋structure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K1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睿;;納米流體強化波浪型細通道熱沉傳熱研究[J];機械與電子;2017年05期

2 林林;陳楊楊;王曉東;;雙層微通道熱沉關鍵參數(shù)的優(yōu)化[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4年03期

3 潘瑤;楊瑞琦;李林;陳彬彬;楊金國;劉偉;;進出口方式對微小通道熱沉性能的影響[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4年05期

4 周杭生;張惠生;毛亨國;;大型空間環(huán)境模擬設備熱沉設計與研究[J];低溫與超導;2009年05期

5 郭汝海;;高功率激光二極管的準被動熱沉[J];光機電信息;2009年07期

6 單巍巍;丁文靜;劉敏;王紫娟;;氣氦熱沉結構優(yōu)化設計[J];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2009年S1期

7 王立;;不銹鋼-銅熱沉是新的發(fā)展方向[J];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2007年05期

8 王立;陳薇君;;載人艙不銹鋼-銅熱沉的特點[J];航天器環(huán)境工程;2001年01期

9 范嗣強;;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熱沉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J];激光雜志;2018年02期

10 王瑞;孫華強;王曉冬;李傲;陳文;;不銹鋼板式熱沉流動與傳熱的數(shù)值模擬[J];真空;201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權;王建禮;李象遠;;化學推進劑裂解熱沉的測定新方法及其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五屆全國化學推進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潘存海;何奇宇;崔文秀;王志娜;吳曉波;;金剛石膜半導體熱沉焊前表面金屬化工藝研究[A];第九次全國焊接會議論文集(第2冊)[C];1999年

3 丁文靜;劉波濤;劉敏;王紫娟;簡亞彬;;調(diào)溫熱沉應用的技術研究[A];第八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暨中國航天低溫專業(yè)信息網(wǎng)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王者昌;;帶熱沉鎢極氬弧焊應力變形若干問題的探討(4)[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者昌;;帶熱沉鎢極氬弧焊應力應變?nèi)舾蓡栴}的探討(2)[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徐飛;;不銹鋼管銅翅片結構熱沉關鍵加工技術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馮上升;鄺九杰;盧天健;;翅片/泡沫熱沉沖擊換熱特性數(shù)值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8 王者昌;;帶熱沉鎢極氬弧焊應力應變?nèi)舾蓡栴}的探討(1)[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者昌;;帶熱沉鎢極氬弧焊應力變形若干問題的探討(3)[A];第十六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叢昱;許國梁;陳帥;吳春田;王曉東;張濤;;燃料高效催化吸熱途徑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國燃燒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特約記者 周代輝;盯緊“零非!蹦繕瞬凰蓜覽N];東北電力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用鹿;高效微小通道熱沉散熱系統(tǒng)設計及其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長庚;基于沖擊射流的電子器件冷卻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賈貞健;正癸烷熱裂解/引發(fā)裂解模型及其化學熱沉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劉海強;粗糙表面散熱模型及其在激光器熱分析中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5 周明正;銀納米流體熱物性及其在微針肋熱沉中強化傳熱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胡錦炎;固液相變儲能熱沉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7 安賓;微尺度散熱器結構優(yōu)化及冷凝器流型調(diào)控結構改進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7年

8 謝寧寧;噴霧冷卻及其換熱強化的實驗與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2年

9 成克用;含化學熱沉的氣膜冷卻流動與換熱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翟玉玲;復雜結構微通道熱沉流動可視化及傳熱過程熱力學分析[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雨;氫氧化銅納米棒結構表面強化微槽群熱沉內(nèi)潤濕與傳熱特性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9年

2 賈星光;定向凝固多孔銅微通道熱沉散熱性能的優(yōu)化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8年

3 矯楊;船體梁結構低應力無變形焊接技術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8年

4 林慶宏;集成壓電微泵一體式熱沉設計及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5 孫華強;小型熱真空環(huán)境模擬裝置熱沉的熱力學分析[D];東北大學;2013年

6 金漫麗;高效微小通道熱沉的設計及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王燕靈;基于3D打印技術的高效液冷熱沉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6年

8 冷川;截斷型雙層微通道熱沉設計與優(yōu)化[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9 倪琴菲;基于金剛石膜熱沉的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封裝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3年

10 趙恒;應用于散熱領域的吸熱反應化學熱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6742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26742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e21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