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能源消費 經濟增長 碳排放 系統(tǒng)動力學 情景分析
【摘要】:能源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人類對能源的依賴程度也日益提高。能源消費系統(tǒng)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與經濟、人口、環(huán)境等外在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如何把握中國能源消費的變化趨勢以及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前沿問題。因此本文運用系統(tǒng)動力學的方法對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貢獻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界定中國“能源消費-經濟增長”系統(tǒng)。中國“能源消費-經濟增長”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主要是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經濟增長子系統(tǒng)、能源消費子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子系統(tǒng)。其中,經濟增長子系統(tǒng)最重要的組成要素包括人口數量、國名生產總值以及對社會資本的投資與利用情況等,這些要素都能在經濟增長系統(tǒng)中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能源消費子系統(tǒng)則包括煤炭消費、天然氣消費、石油消費、電力(水電、風電、核電)消費等要素,這些要素之間也都存在反饋關系;環(huán)境子系統(tǒng)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廢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總量等要素,對于這些要素來說,要素與要素之間還存在著因果反饋關系。(2)構建了中國“能源消費-經濟增長”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采用物質流分析法分析了經濟增長子系統(tǒng)、能源消費子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子系統(tǒng)要素間的因果關系和反饋機制,然后研究了中國“能源消費-經濟增長”之間的聯動關系,構建了中國“能源消費-經濟增長”的動力學模型系統(tǒng),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闡述了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3)采用情景分析法,對中國“能源消費-經濟增長”系統(tǒng)進行模擬仿真,計算并分析了2013-2030年在中國經濟發(fā)展情景、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情景和中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景這三類情景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雙重約束下的碳排放量的情況。并據此提出中國能源消費在低碳經濟發(fā)展下的政策建議。根據情景模擬和模型預測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中國經濟保持穩(wěn)定發(fā)展的情景下,單靠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和經濟增長速度不能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但是增加了技術進步的作用因素之后能夠有效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且能在2026年中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最后根據情景結果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426.2;F124.1;N941.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紅珠;王小輝;馬高;;陜西省能源消費碳排放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5年01期
2 李仁鵬;;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J];財經界(學術版);2015年01期
3 王茜瑤;朱家明;紀元昕;趙美中;;我國區(qū)域能源消費結構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4 曹淑艷;霍婷婷;王璐;陳前;劉思池;麻麗萍;高威;張瑞星;;農村家庭能源消費碳中和能力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S3期
5 王敬華;;山東省能源消費分析及其優(yōu)化策略[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11期
6 王俊;陳柳欽;;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轉型與大氣污染治理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14年50期
7 王蕾;魏后凱;;中國城鎮(zhèn)化對能源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J];資源科學;2014年06期
8 柯文嵐;沙景華;閆晶晶;;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鄂爾多斯市生態(tài)經濟系統(tǒng)均衡發(fā)展研究[J];資源與產業(yè);2013年05期
9 陳煜;孫慧;劉媛媛;黃濤;;中國西部地區(qū)能源消費碳排放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資源與產業(yè);2013年04期
10 何昭麗;孫慧;王雅楠;;新疆能源消費碳排放現狀及因素分解分析[J];資源與產業(yè);201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圓;袁建輝;姜慧勤;宋天野;;我國能源消耗、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的關聯研究——以華東地區(qū)為例[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丁穎輝;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經濟增長對銅產業(yè)的傳導機制及實證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2 李連德;中國能源供需的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D];東北大學 ;2009年
,本文編號:1173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ongligc/117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