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載波相位差分定位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精度載波相位差分定位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RTK 載波相位 LAMBDA 降相關 整周模糊度動態(tài)確定 PSO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各類定位服務對定位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贕PS定位實現(xiàn)的雙差動態(tài)差分定位(real-time kinematic,縮寫為RTK)是目前工業(yè)應用中能實現(xiàn)的精度最高的定位服務。然而存在整周模糊度問題,為此流行的做法是采用馬爾科夫估計得到模糊度浮點解和其協(xié)方差陣,但雙差測量值不同的權重,導致搜索空間扁長,不利于搜索,為此,采用降相關算法把搜索域轉(zhuǎn)換到相關性弱的空間。 本系統(tǒng)為了達到求解模糊最好效果,同時考慮降相關耗時和搜索耗時兩方面。 (1)實驗分析了三種常用的降相關算法性能,得出整數(shù)高斯算法降相關效果稍差于喬里斯基算法,但其耗時明顯少于喬里斯基算法,本著RTK實時性需求,本系統(tǒng)采用耗時較少的連續(xù)二維的高斯變換實現(xiàn)降相關。 (2)該進PSO算法搜索模糊度整數(shù)解。權重因子ω采用適時變化的種群成熟度來描述;針對粒子群算法收斂快,群體多樣性急速降低,易陷入局部最優(yōu),采用遺傳算法變異思想,對種群采用分群策略,次優(yōu)和最差采用交叉變異,對達到最優(yōu)的個體按給定的概率Pm進行隨機變異,采用對已達到最優(yōu)位置的粒子按給定概率進行隨機變異的策略避免局部最優(yōu);對已經(jīng)達到最優(yōu)的s個粒子計算得到平均適應度Fave,當最大適應度與平均適應度小于某一數(shù)值時,算法結(jié)束。 實驗分析,得出基于模糊域的整周模糊度搜索,降相關是實現(xiàn)成功搜索的關鍵。通過基線向量對比Lambda算法和改進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整周模糊度的定位精度,得出改進PSO算法解算精度為20cm,次于LAMBDA算法,但搜索耗時較少。 系統(tǒng)設計方面,兩根相距四米的GPS天線。二次開發(fā)接收機,輸出RINEX格式數(shù)據(jù),通過編寫的上位機串口軟件,,采集數(shù)據(jù)并保存到文檔中。
【關鍵詞】:RTK 載波相位 LAMBDA 降相關 整周模糊度動態(tài)確定 PSO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P228.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4
- 1.1 課題背景和意義9-11
- 1.2 論文的主要工作11-12
- 1.3 論文的組織結(jié)構12-14
- 第二章 差分 GPS 理論14-36
- 2.1 差分 GPS 概述14-15
- 2.2 GPS 信號及其導航電文15-20
- 2.2.1 GPS 衛(wèi)星信號15-17
- 2.2.2 導航電文格式17
- 2.2.3 空間坐標系17-19
- 2.2.4 時間系統(tǒng)19
- 2.2.5 軌道理論19-20
- 2.3 GPS 測量及其誤差20-26
- 2.3.1 偽距測量20-22
- 2.3.2 載波相位測量22-25
- 2.3.3 測量誤差25-26
- 2.4 相對定位26-33
- 2.4.1 相對定位27-30
- 2.4.2 雙差載波相位測量的根本問題30-33
- 2.5 數(shù)據(jù)鏈33-34
- 2.6 本章總結(jié)34-36
- 第三章 整周模糊度求解技術36-56
- 3.1 研究現(xiàn)狀36-37
- 3.2 LAMBDA 算法37-43
- 3.2.1 牛頓迭代及其線性化37-38
- 3.2.2 馬爾柯夫估計38-39
- 3.2.3 LAMBDA 算法39-43
- 3.3 雙差模糊度降相關研究43-49
- 3.3.0 整數(shù)高斯變換44-47
- 3.3.1 基于矩陣喬里斯基分解的降相關47-49
- 3.3.2 基于矩陣 QR 分解的 LLL 模糊度降相關49
- 3.4 微粒群算法求解49-55
- 3.4.1 標準微粒群算法50-52
- 3.4.2 改進粒子群算法52-55
- 3.5 本章總結(jié)55-56
- 第四章 系統(tǒng)硬件設計56-67
- 4.1 系統(tǒng)整體設計56-57
- 4.2 基帶板電路57-66
- 4.2.1 電源57-58
- 4.2.2 DSP 芯片及其外圍電路58-63
- 4.2.3 外部存儲器接口(EMIF)63-65
- 4.2.4 時鐘電路65-66
- 4.3 本章總結(jié)66-67
- 第五章 系統(tǒng)軟件設計與實驗分析67-79
- 5.1 開發(fā)環(huán)境及系統(tǒng)架構67-69
- 5.1.1 系統(tǒng)結(jié)構67-68
- 5.1.2 通信協(xié)議68-69
- 5.2 下位機軟件設計69-72
- 5.3 上位機軟件設計72-74
- 5.4 實驗分析74-78
- 5.5 本章總結(jié)78-79
- 第六章 總結(jié)與展望79-82
- 6.1 本文完成工作總結(jié)79-80
- 6.2 本文的結(jié)論與展望80-82
- 參考文獻82-86
- 致謝86-88
- 附錄(攻讀碩士期間所獲得的獎項)8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廣運;載波相位差分GPS定位技術[J];測繪工程;1999年01期
2 任超;王霜;;一種整周模糊度快速求解的改進LAMBDA方法[J];測繪科學;2010年04期
3 魏瑞娟;李學軍;任維成;聶榮建;;單基站CORS的建設與應用研究[J];測繪通報;2010年06期
4 劉志平;何秀鳳;;改進的GPS模糊度降相關LLL算法[J];測繪學報;2007年03期
5 陳樹新,王永生,陳飛;實時動態(tài)載波相位差分GPS定位精度分析[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2年03期
6 許化龍;胡來紅;孫偉;;最小二乘搜索法在GPS動態(tài)定位中的應用研究[J];彈箭與制導學報;2006年S2期
7 晏紅波;任超;盧獻健;;一種整周模糊度快速求解的分組搜索法[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1年03期
8 王建;張獻州;;改進粒子群算法的GPS單歷元模糊度搜索[J];測繪科學;2013年06期
9 楊艷利;劉鳳霞;;如何消除和減弱影響GPS測量精度的誤差[J];華北國土資源;2008年02期
10 程建華;王晶;晏亮;時俊宇;;高維情況下雙差整周模糊度LAMBDA法解算分析[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慶林;基于單站地基GNSS的電波折射參數(shù)估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宋高順;MIMU輔助衛(wèi)星測姿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9694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96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