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測繪論文 >

基于DEM的龍虎山地區(qū)地貌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25 04:37

  本文關鍵詞:基于DEM的龍虎山地區(qū)地貌特征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龍虎山 丹霞地貌 Hack剖面 SLK 面積高度積分


【摘要】:丹霞地貌起源于中國,發(fā)展于中國,在中國已有70多年的研究歷史。從研究現狀來看,丹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義、分類和定性描述上,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很少。隨著2010年中國丹霞申遺的成功,丹霞被全世界所認識,這也為丹霞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控制丹霞地貌發(fā)育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入手,運用地貌學中普遍使用的地貌參數來對丹霞地貌發(fā)育的環(huán)境進行分析,定量化方法的加入有利于國際間的對比研究,推動丹霞研究的國際化。 中國東南發(fā)育有眾多的丹霞地貌,江西龍虎山以其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早已成為丹霞研究的熱點地區(qū)。本文基于DEM數據和GIS技術對龍虎山地區(qū)的地貌參數進行了提取,結合區(qū)域地質數據對提取的參數進行分析。主要的分析結論如下: (1)研究區(qū)內的斷層對地形坡度、坡向、起伏度的控制作用明顯,在斷層的兩側往往分布有以上不同的地形因子。 (2)研究區(qū)內7條河流的縱剖面最佳擬合函數為指數和對數,表明河流仍處于發(fā)育的壯年期及壯年早期,這可能是受區(qū)域構造活動的影響,導致河流發(fā)育滯緩。而其中的兩條河(R1和R4)因受構造活動影響較小,發(fā)育更為成熟(壯年期),水系密度分析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3)河流Hack剖面的形態(tài)指示了區(qū)內構造抬升運動的歷史,且抬升速率存在差異。而Hack剖面局部的凹-凸形態(tài)反映了斷層近期的活動對河流的影響。 (4)研究區(qū)內的標準化河長坡降指標(SLK)與巖性、構造、支流匯入均有一定的關系,但高SLK值的分布更多是指示斷層的活動。 (5)流域面積高度積分的分析結果表明,區(qū)內整體地貌的侵蝕程度較高(HI0.4),子流域高HI值更多是集中在研究區(qū)的東南角和一些斷層附近。 這些地貌特征參數都指示了武夷山隆起對研究區(qū)的影響,致使研究區(qū)的地層在第四紀以來處于抬升狀態(tài),而抬升速率的差異導致了斷層的切割。另外,地殼的抬升形成的地勢差加之濕潤多雨的氣候造就了強烈的侵蝕作用。這一切都為區(qū)內丹霞的發(fā)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龍虎山 丹霞地貌 Hack剖面 SLK 面積高度積分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P931;P208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10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0-16
  • 1.2.1 國內外丹霞地貌研究現狀10-14
  • 1.2.2 國內外地貌參數研究現狀14-16
  • 1.3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16-18
  • 第2章 研究區(qū)概況18-24
  • 2.1 地理位置18
  • 2.2 氣象水文18-19
  • 2.3 地貌概況19
  • 2.4 地質概況19-24
  • 2.4.1 構造19-22
  • 2.4.2 地層22-24
  • 第3章 野外調查與數據介紹24-30
  • 3.1 丹霞地貌與構造的關系24-25
  • 3.2 野外地質地貌調查25-28
  • 3.3 數字高程模型(DEM)28-30
  • 第4章 區(qū)域地貌特征分析30-59
  • 4.1 基本地貌形態(tài)特征分析30-32
  • 4.1.1 坡度30-31
  • 4.1.2 坡向31
  • 4.1.3 起伏度31-32
  • 4.2 水系流域的提取與分析32-38
  • 4.2.1 水系的提取與分級32-35
  • 4.2.2 水系密度分析35-36
  • 4.2.3 流域劃分36-38
  • 4.3 河流縱剖面分析38-42
  • 4.3.1 河流縱剖面的提取38-39
  • 4.3.2 河流縱剖面擬合函數分析39-42
  • 4.4 HACK 剖面及標準化河長坡降指標(SLK)分析42-50
  • 4.4.1 Hack 剖面與 SLK42-46
  • 4.4.2 Hack 剖面分析46-47
  • 4.4.3 標準化河長坡降指標(SLK)分析47-50
  • 4.5 流域面積高度曲線及 HI 值分析50-59
  • 4.5.1 流域面積高度曲線及 HI 值50-55
  • 4.5.2 子流域 HI 值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55-57
  • 4.5.3 子流域 HI 值分析57-59
  • 第5章 區(qū)域三維地貌展示59-62
  • 5.1 制作方法59-61
  • 5.2 作用及意義61-62
  • 5.2.1 旅游服務61
  • 5.2.2 科普教育61
  • 5.2.3 地質公園建設61-62
  • 第6章 結論與建議62-64
  • 6.1 結論62-63
  • 6.2 建議63-64
  • 致謝64-65
  • 參考文獻65-71
  • 附錄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洪壯;李有利;楊景春;;北天山流域河長坡降指標與Hack剖面的新構造意義[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版(預印本);2009年02期

2 付順;闞璦珂;吳旭;李國慶;;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景觀數據庫平臺構建[J];測繪科學;2011年05期

3 楊志;郭福生;劉林清;;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6年01期

4 辜寄蓉;范曉;江瀏光艷;王勉;;四川省地質遺跡景觀空間數據庫設計與實現[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7年04期

5 程三友;王紅梅;李英杰;;渭河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1年03期

6 孫崇亮;王卷樂;;基于DEM的水系自動提取與分級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08年01期

7 彭華;中國丹霞地貌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2000年03期

8 歐陽杰;朱誠;彭華;;丹霞地貌的國內外研究對比[J];地理科學;2011年08期

9 王若柏,郭良遷,韓慕康,葉燕林,鄔倫;河北平原水系密度與隱伏活動構造的關系[J];地理學報;2002年03期

10 侯建軍,韓慕康;渭河盆地全新世隱伏構造活動[J];地理學報;199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江龍;中國東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機理及其地學效應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73511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73511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c64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