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密林陡谷區(qū)活動性滑坡InSAR精細識別——以瀾滄江梅里雪山段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12-10 10:54
西南山區(qū)地質災害頻發(fā),近年來,茂縣滑坡、白格滑坡、水城滑坡等多起大型滑坡災害表明,災難型滑坡事件的發(fā)生不僅與該地區(qū)易孕育地質災害的條件有關,無法準確識別與監(jiān)控滑坡災害的發(fā)育發(fā)展情況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基于主動式微波遙感成像的InSAR技術,針對傳統(tǒng)的地面式地質災害調查手段與光學遙感技術受限的高山地區(qū),以海拔高、地形陡,夏秋季山高林密、多降雨,春冬季天氣寒冷、多降雪的瀾滄江梅里雪山段為例,開展活動性地質災害識別的研究。使用多源遙感數據,包括SAR與多時相傳統(tǒng)光學遙感影像,以及PALSAR–1/2和升、降軌的Sentinel–1數據,展開多時段、多角度、多波長、多空間分辨率的組合對地觀測;結合D-InSAR、IPTA-InSAR和Stacking計算結果,人機交互及目視解譯,并利用Google Earth平臺多時相光學遙感數據及3維地貌進行核驗。針對典型滑坡災害進行地面核驗,結合現場調查結果與InSAR計算結果分析其穩(wěn)定性,得到如下成果:1)共識別滑坡地質災害92處,其中:位于瀾滄江河谷段的滑坡地質災害共76處(占總解譯數的82.6%),瀾滄江支流解譯5處,德欽縣城周邊地區(qū)解譯滑坡1...
【文章頁數】:14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動力災變與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研究[J]. 鄧建輝,戴福初,文寶萍,姚鑫. 工程科學與技術. 2019(05)
[2]基于天-空-地一體化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jiān)測預警[J]. 許強,董秀軍,李為樂.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9(07)
[3]基于InSAR技術的2016年11月25日西昆侖Mw6.6地震構造變形研究[J]. 周振凱,姚鑫. 地質學報. 2018(02)
[4]基于地貌特征的淺層崩滑體遙感自動識別[J]. 姚鑫,張永雙,王獻禮,熊探宇. 地質通報. 2008(11)
本文編號:3716622
【文章頁數】:14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動力災變與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研究[J]. 鄧建輝,戴福初,文寶萍,姚鑫. 工程科學與技術. 2019(05)
[2]基于天-空-地一體化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與監(jiān)測預警[J]. 許強,董秀軍,李為樂.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19(07)
[3]基于InSAR技術的2016年11月25日西昆侖Mw6.6地震構造變形研究[J]. 周振凱,姚鑫. 地質學報. 2018(02)
[4]基于地貌特征的淺層崩滑體遙感自動識別[J]. 姚鑫,張永雙,王獻禮,熊探宇. 地質通報. 2008(11)
本文編號:37166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7166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