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nSAR技術提取廈門市DEM及其精度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11-05 04:42
從InSAR技術的原理出發(fā),描述了利用InSAR技術提取DEM的技術流程,并提取了廈門市DEM;以美國NASA和日本METI聯(lián)合研制的30 m分辨率的ASTER GDEM V2數(shù)據(jù)為參考,進行精度分析。結果表明,利用InSAR技術生成DEM是可行的,在海拔較低、地勢較平坦區(qū)域提取的DEM精度較高。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SAR干涉測量成像示意圖[9]
利用In SAR技術提取DEM的技術流程圖
利用In SAR技術提取的DEM與ASTER GDEM V2對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極具潛力的空間對地觀測新技術——合成孔徑雷達干涉[J]. 劉國祥,丁曉利,陳永奇,李志林,鄭大偉. 地球科學進展. 2000(06)
[2]基于InSAR技術對西部高山地區(qū)DEM的重建[J]. 薛繼群,鄧喀中,范洪冬,祝傳廣. 測繪工程. 2011(03)
[3]InSAR技術獲取高山峽谷區(qū)DEM精度研究[J]. 黃潔慧,謝謨文,王增福,劉翔宇,付強. 遙感信息. 2012(01)
[4]InSAR技術提取DEM及其精度分析[J]. 張有軍,岳順. 勘察科學技術. 2017(05)
[5]基于InSAR技術在山地區(qū)域DEM提取及精度評定[J]. 裴旭,李巖,王立娜,周亮.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8(05)
[6]利用升降軌sentinel-1A提取昆明DEM及其精度分析[J]. 張建柱,麻源源,麻衛(wèi)峰. 礦山測量. 2018(06)
本文編號:3701939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SAR干涉測量成像示意圖[9]
利用In SAR技術提取DEM的技術流程圖
利用In SAR技術提取的DEM與ASTER GDEM V2對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極具潛力的空間對地觀測新技術——合成孔徑雷達干涉[J]. 劉國祥,丁曉利,陳永奇,李志林,鄭大偉. 地球科學進展. 2000(06)
[2]基于InSAR技術對西部高山地區(qū)DEM的重建[J]. 薛繼群,鄧喀中,范洪冬,祝傳廣. 測繪工程. 2011(03)
[3]InSAR技術獲取高山峽谷區(qū)DEM精度研究[J]. 黃潔慧,謝謨文,王增福,劉翔宇,付強. 遙感信息. 2012(01)
[4]InSAR技術提取DEM及其精度分析[J]. 張有軍,岳順. 勘察科學技術. 2017(05)
[5]基于InSAR技術在山地區(qū)域DEM提取及精度評定[J]. 裴旭,李巖,王立娜,周亮.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18(05)
[6]利用升降軌sentinel-1A提取昆明DEM及其精度分析[J]. 張建柱,麻源源,麻衛(wèi)峰. 礦山測量. 2018(06)
本文編號:37019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7019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