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建立及精度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5 03:43
針對適用于銀川地區(qū)的平均溫度模型較少的問題,提出1種應用于銀川地區(qū)的加權平均溫度模型:使用2008—2017年銀川探空站的數(shù)據(jù)建立模型;并利用Bevis經(jīng)驗公式、姚宜斌模型、龔紹琦模型對其精度進行檢驗。實驗結果表明,所建立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所對應的平均偏差、平均相對誤差、均方差均小于已有模型,其精度更高、適用性更強,可以應用于銀川地區(qū)大氣可降水量的反演。
【文章來源】:導航定位學報. 2020,8(04)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銀川探空站Tm與Ts時間演變關系
從圖1可以看出,Tm普遍低于Ts,Tm與Ts之間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升降幅度也保持同步,峰值和谷值亦對應得,可以判斷Tm與Ts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繪制銀川探空站Tm與Ts散點分布及趨勢線,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所有散點均分布在趨勢線附近,且在趨勢線上下波動,這也證明了Tm與Ts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為了驗證建立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精度,統(tǒng)計了由探空資料計算得到的加權平均溫度真值,與模型擬合值之間的殘差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殘差值在-10~10 mm所占比例為92.36%;殘差值在-20~-15,-15~-10與10~15 mm所占的比例分別為0.43%,4.46%與2.75%。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本文所建立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較為可靠。結合已有模型,對本文所建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進行精度檢驗,分別計算平均偏差、平均相對誤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根誤差(root mean square,RMS),其結果如表3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島地區(qū)CORS反演水汽中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建立[J]. 李斐,劉智敏,李洋洋,郭金運.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3)
[2]區(qū)域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構建與適用性分析[J]. 王朋遠,李飛,鄭南山.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3)
[3]甘肅省加權平均溫度時空分布特征分析與模型建立[J]. 高志鈺,李建章,寇瑞雄,李振昌,陳晨.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3)
[4]大氣加權平均溫度建模及其在GPS/PWV中的應用[J]. 許九靖,趙興旺,申建華.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1)
[5]廣西地區(qū)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J]. 謝劭峰,靳利洋,王新橋,黃良珂.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12)
[6]新疆地區(qū)地基GPS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建立與分析[J]. 黎峻宇,劉立龍,蔡成輝,林國標,黃良珂.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7(01)
[7]徐州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研究[J]. 狄利娟,李星光,鄭南山. 導航定位學報. 2015(02)
[8]鄭州地區(qū)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確定[J]. 張洛愷,楊力,王艷玲,王金娜,張好,楊玉海. 測繪科學技術學報. 2014(06)
[9]北京地區(qū)地基GPS加權平均溫度計算本地化模型研究[J]. 朱爽. 測繪工程. 2014(04)
[10]Tm-Ts的相關性分析及全球緯度相關的線性關系模型構建[J]. 姚宜斌,張豹,許超鈐,陳家君. 科學通報. 2014(09)
博士論文
[1]地基GPS遙感大氣可降水量及其在氣象中的應用研究[D]. 李國平.西南交通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極端天氣條件下大氣可降水量地基GPS反演研究[D]. 李星光.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5
[2]利用CORS資料反演區(qū)域大氣可降水量的研究[D]. 司海燕.長安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51727
【文章來源】:導航定位學報. 2020,8(04)CSCD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銀川探空站Tm與Ts時間演變關系
從圖1可以看出,Tm普遍低于Ts,Tm與Ts之間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升降幅度也保持同步,峰值和谷值亦對應得,可以判斷Tm與Ts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繪制銀川探空站Tm與Ts散點分布及趨勢線,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所有散點均分布在趨勢線附近,且在趨勢線上下波動,這也證明了Tm與Ts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為了驗證建立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精度,統(tǒng)計了由探空資料計算得到的加權平均溫度真值,與模型擬合值之間的殘差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殘差值在-10~10 mm所占比例為92.36%;殘差值在-20~-15,-15~-10與10~15 mm所占的比例分別為0.43%,4.46%與2.75%。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本文所建立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較為可靠。結合已有模型,對本文所建的銀川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進行精度檢驗,分別計算平均偏差、平均相對誤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根誤差(root mean square,RMS),其結果如表3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島地區(qū)CORS反演水汽中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建立[J]. 李斐,劉智敏,李洋洋,郭金運.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3)
[2]區(qū)域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構建與適用性分析[J]. 王朋遠,李飛,鄭南山.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3)
[3]甘肅省加權平均溫度時空分布特征分析與模型建立[J]. 高志鈺,李建章,寇瑞雄,李振昌,陳晨.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3)
[4]大氣加權平均溫度建模及其在GPS/PWV中的應用[J]. 許九靖,趙興旺,申建華. 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18(01)
[5]廣西地區(qū)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J]. 謝劭峰,靳利洋,王新橋,黃良珂.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12)
[6]新疆地區(qū)地基GPS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的建立與分析[J]. 黎峻宇,劉立龍,蔡成輝,林國標,黃良珂. 桂林理工大學學報. 2017(01)
[7]徐州地區(qū)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研究[J]. 狄利娟,李星光,鄭南山. 導航定位學報. 2015(02)
[8]鄭州地區(qū)大氣加權平均溫度模型確定[J]. 張洛愷,楊力,王艷玲,王金娜,張好,楊玉海. 測繪科學技術學報. 2014(06)
[9]北京地區(qū)地基GPS加權平均溫度計算本地化模型研究[J]. 朱爽. 測繪工程. 2014(04)
[10]Tm-Ts的相關性分析及全球緯度相關的線性關系模型構建[J]. 姚宜斌,張豹,許超鈐,陳家君. 科學通報. 2014(09)
博士論文
[1]地基GPS遙感大氣可降水量及其在氣象中的應用研究[D]. 李國平.西南交通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極端天氣條件下大氣可降水量地基GPS反演研究[D]. 李星光.中國礦業(yè)大學 2015
[2]利用CORS資料反演區(qū)域大氣可降水量的研究[D]. 司海燕.長安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517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5517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