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隔震建筑結構構造圖集》編制技術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17:06
隔震建筑構造是影響隔震建筑減震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現(xiàn)階段的工程應用表明,隔震構造技術的設計不夠科學與細致,隔震節(jié)點構造施工質量不被重視。為進一步規(guī)范隔震構造結構的施工,福建省編制了建筑結構隔震構造地方標準圖集,現(xiàn)針對圖集的主要技術進行說明,主要包括豎向隔震縫與水平隔離縫的取值、典型節(jié)點設計、隔震支座防火構造、隔震支座置于地下室底板以下隔震構造做法、隔震層下部墻體構造做法、預埋鋼板設計、下預埋鋼板定位以及剪力墻下隔震支座的布置,以便設計與施工單位更好地理解圖集,進而更好地指導隔震建筑工程施工。
【文章來源】: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20,18(03)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隔震支座典型節(jié)點1
當隔震支座側邊緣與上、下支墩(柱)外側之間的距離不滿足上述要求,且在原有上、下支墩(柱)截面面積已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若采用加大隔震支座上、下支墩(柱)截面面積的方法,不僅浪費了使用空間,還提高了造價成本,因此,本圖集提出帶擴大頭的上、下支墩(柱)做法[15],具體做法見圖3。圖3 帶擴大頭的上、下支墩
帶擴大頭的上、下支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隔震工程下支墩混凝土及預埋板施工技術分析[J]. 張東鵬,吳應雄,林順建,許燕芳,王銘.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9(03)
[2]近斷層脈沖地震動對基礎隔震結構放大效應的量化分析[J]. 潘毅,時勝杰,常志旺,胡思遠. 土木工程學報. 2018(11)
[3]建筑隔震構造設計與應用現(xiàn)狀[J]. 吳應雄,黃凈,林樹枝,祁皚. 土木工程學報. 2018(02)
[4]考慮不同底層結構形式和剛度的柱頂隔震結構試驗研究[J]. 吳應雄,黃凈,陸劍峰,顏學淵,祁皚.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7(03)
[5]隔震支座下支墩及其埋件施工方法研究[J]. 宋俊杰,李志民,鄧烜,葉烈偉,李進波. 建筑施工. 2017(05)
[6]近場脈沖型地震動下層間隔震的非線性反應與隔震層限位分析[J]. 顏桂云,吳應雄,陳福全.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5(06)
[7]某工程底層柱頂隔震結構抗震性能評價[J]. 吳應雄.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5(05)
本文編號:3512116
【文章來源】: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20,18(03)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隔震支座典型節(jié)點1
當隔震支座側邊緣與上、下支墩(柱)外側之間的距離不滿足上述要求,且在原有上、下支墩(柱)截面面積已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若采用加大隔震支座上、下支墩(柱)截面面積的方法,不僅浪費了使用空間,還提高了造價成本,因此,本圖集提出帶擴大頭的上、下支墩(柱)做法[15],具體做法見圖3。圖3 帶擴大頭的上、下支墩
帶擴大頭的上、下支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隔震工程下支墩混凝土及預埋板施工技術分析[J]. 張東鵬,吳應雄,林順建,許燕芳,王銘.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9(03)
[2]近斷層脈沖地震動對基礎隔震結構放大效應的量化分析[J]. 潘毅,時勝杰,常志旺,胡思遠. 土木工程學報. 2018(11)
[3]建筑隔震構造設計與應用現(xiàn)狀[J]. 吳應雄,黃凈,林樹枝,祁皚. 土木工程學報. 2018(02)
[4]考慮不同底層結構形式和剛度的柱頂隔震結構試驗研究[J]. 吳應雄,黃凈,陸劍峰,顏學淵,祁皚.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7(03)
[5]隔震支座下支墩及其埋件施工方法研究[J]. 宋俊杰,李志民,鄧烜,葉烈偉,李進波. 建筑施工. 2017(05)
[6]近場脈沖型地震動下層間隔震的非線性反應與隔震層限位分析[J]. 顏桂云,吳應雄,陳福全.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2015(06)
[7]某工程底層柱頂隔震結構抗震性能評價[J]. 吳應雄.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5(05)
本文編號:35121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5121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