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流層延遲對GNSS單點定位影響的全球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1-04-18 22:46
為研究對流層延遲時空差異性引起的單點定位偏差的不確定性,首先利用IGS ZPD產品分析其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STD與測站空間分布的相關性,結果顯示,ZPD均值約為2.4 m,其存在隨緯度增加而減小的總體趨勢,但沿赤道不完全對稱,在北半球離散度較大;然后針對單點定位模型,推導對流層延遲對定位參數(shù)解算的影響公式,并評估其對單點定位的影響,結果表明,對流層延遲對U方向的影響最大(可達7~15 m),對N方向的影響居中(在±0.6 m以內),對E方向的影響最。ㄔ凇0.2 m以內)。
【文章來源】: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IGS測站分布及ZPD均值
表2 ZPD統(tǒng)計量(均值[最大值, 最小值])Tab.2 ZPD statistics (mean[max,min]) 春 夏 秋 冬 最大值 2 474.8[2 284.5,2 718.2] 2 488.5[2 241.0,2 710.5] 2 475.6[2 260.5,2 702.1] 2 476.9[2 298.9,2 702.8] 最小值 2 423.6[2 255.5,2 661.9] 2 434.0[2 210.6,2 649.6] 2 421.4[2 232.9,2 645.5] 2 420.6[2 268.4,2 633.6] 極差值 51.2[20.5, 95.6] 54.4[23.0, 119.6] 54.2[23.0, 123.0] 56.3[21.3, 132.3] STD值 13.7[4.8, 27.3] 14.8[5.9, 34.9] 14.7[5.3, 38.1] 14.8[4.8, 34.4]進一步繪制各測站ZPD均值隨緯度的變化情況(圖3)。由圖可見,4個季節(jié)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全球范圍內ZPD的空間分布主要與緯度相關,總體上看,ZPD隨緯度增加而減小,但其沿赤道不完全對稱,在北半球的離散度較大。這可能是由于北半球海陸分布造成對流層延遲的空間變化較復雜,尤其是海陸交界處對流層延遲的變化比海洋和大陸更劇烈,而南半球以海洋為主,ZPD分布較為規(guī)律[10]。
進一步繪制各測站ZPD均值隨緯度的變化情況(圖3)。由圖可見,4個季節(jié)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全球范圍內ZPD的空間分布主要與緯度相關,總體上看,ZPD隨緯度增加而減小,但其沿赤道不完全對稱,在北半球的離散度較大。這可能是由于北半球海陸分布造成對流層延遲的空間變化較復雜,尤其是海陸交界處對流層延遲的變化比海洋和大陸更劇烈,而南半球以海洋為主,ZPD分布較為規(guī)律[10]。2 對流層延遲對GNSS單點定位的影響公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新的全球對流層天頂延遲模型GZTD[J]. 姚宜斌,何暢勇,張豹,許超鈐.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7)
[2]全球對流層天頂延遲模型IGGtrop的建立與分析[J]. 李薇,袁運斌,歐吉坤,李慧,李子申. 科學通報. 2012(15)
本文編號:3146301
【文章來源】: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IGS測站分布及ZPD均值
表2 ZPD統(tǒng)計量(均值[最大值, 最小值])Tab.2 ZPD statistics (mean[max,min]) 春 夏 秋 冬 最大值 2 474.8[2 284.5,2 718.2] 2 488.5[2 241.0,2 710.5] 2 475.6[2 260.5,2 702.1] 2 476.9[2 298.9,2 702.8] 最小值 2 423.6[2 255.5,2 661.9] 2 434.0[2 210.6,2 649.6] 2 421.4[2 232.9,2 645.5] 2 420.6[2 268.4,2 633.6] 極差值 51.2[20.5, 95.6] 54.4[23.0, 119.6] 54.2[23.0, 123.0] 56.3[21.3, 132.3] STD值 13.7[4.8, 27.3] 14.8[5.9, 34.9] 14.7[5.3, 38.1] 14.8[4.8, 34.4]進一步繪制各測站ZPD均值隨緯度的變化情況(圖3)。由圖可見,4個季節(jié)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全球范圍內ZPD的空間分布主要與緯度相關,總體上看,ZPD隨緯度增加而減小,但其沿赤道不完全對稱,在北半球的離散度較大。這可能是由于北半球海陸分布造成對流層延遲的空間變化較復雜,尤其是海陸交界處對流層延遲的變化比海洋和大陸更劇烈,而南半球以海洋為主,ZPD分布較為規(guī)律[10]。
進一步繪制各測站ZPD均值隨緯度的變化情況(圖3)。由圖可見,4個季節(jié)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在全球范圍內ZPD的空間分布主要與緯度相關,總體上看,ZPD隨緯度增加而減小,但其沿赤道不完全對稱,在北半球的離散度較大。這可能是由于北半球海陸分布造成對流層延遲的空間變化較復雜,尤其是海陸交界處對流層延遲的變化比海洋和大陸更劇烈,而南半球以海洋為主,ZPD分布較為規(guī)律[10]。2 對流層延遲對GNSS單點定位的影響公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新的全球對流層天頂延遲模型GZTD[J]. 姚宜斌,何暢勇,張豹,許超鈐.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7)
[2]全球對流層天頂延遲模型IGGtrop的建立與分析[J]. 李薇,袁運斌,歐吉坤,李慧,李子申. 科學通報. 2012(15)
本文編號:31463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146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