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對廣東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的初步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ArcGIS對廣東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的初步研究
【摘要】:選用暴雨洪澇災害的致災因子、孕災因子、承災因子和防災減災能力4個評價指標構建洪澇災害風險評估體系,運用Arc GIS對廣東省暴雨洪澇災害進行風險區(qū)劃,結果顯示,廣東省暴雨洪災高風險區(qū)域主要在粵東、粵西沿海區(qū)域和北江中下游清遠附近區(qū)域。
【作者單位】: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關鍵詞】: 暴雨 洪澇災害 風險評估 ArcGIS
【分類號】:P208;P426.616
【正文快照】: 目前,全球變暖引發(fā)極端天氣頻發(fā),各地的災害性天氣層出不窮,氣候性災害帶來的損失和影響日益增多。分析識別洪水風險,進行洪災風險區(qū)劃和風險管理等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近幾年臺風暴雨對廣東省中小流域防洪安全也帶來嚴重威脅。為了應對越來越嚴峻的防洪壓力,用風險的理念認識和管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蕾;;對做好城市暴雨洪澇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的思考[J];中國民政;2011年07期
2 李桂忱,胡朝霞;暴雨洪澇災害災情級別及其空間分布[J];中國減災;1997年02期
3 馮強,陶詩言,王昂生,李吉順,徐乃璋;暴雨洪澇災害對社會經(jīng)濟和人民生活的影響分析[J];災害學;2001年03期
4 石昌軍;;黔南暴雨洪澇災害情勢及防御[J];貴州氣象;2010年04期
5 蔡大鑫;張京紅;田光輝;劉少軍;謝瑞紅;許向春;;海南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及區(qū)劃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0年S2期
6 秦文華;楊本鋒;;以人為本 科學應對——陜西省咸陽市應對“7·23”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應急管理;2010年12期
7 韋仕麗;張強宜;;望謨縣頻發(fā)暴雨洪澇災害成因分析[J];云南地理環(huán)境研究;2011年S1期
8 侯淑梅;郝家學;仲光嵬;萬文龍;李玉平;林杰星;李建明;;東營市河口區(qū)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qū)劃初步分析[J];暴雨災害;2011年03期
9 俞布;繆啟龍;潘文卓;宋健;張瑋瑋;段春鋒;;杭州市臺風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qū)劃與評價[J];氣象;2011年11期
10 黃琰;李俊;陳大文;蘇登佑;李志芳;;望謨縣暴雨洪澇災害趨勢及防御[J];農(nóng)技服務;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恩亮;任學慧;張焱;;遼寧沿海城市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英文)[A];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方法——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葉幫蘋;劉晨雨;毛天韻;劉志紅;王寶鑒;程瑛;;暴雨洪澇災害預報預警服務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A];S12 水文氣象、地質(zhì)災害氣象預報與服務[C];2012年
3 盧燕宇;田紅;;面向致災過程的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動態(tài)評估方法[A];S12 水文氣象、地質(zhì)災害氣象預報與服務[C];2012年
4 張春艷;;浙江暴雨洪澇災害的統(tǒng)計分析[A];新世紀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氣候系統(tǒng)與氣候變化”分會論文集[C];2003年
5 張繼權;蔣新宇;周靜海;;基于多指標的多空間尺度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研究[A];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20周年慶典會議研究短文集[C];2009年
6 卿清濤;陳文秀;詹兆渝;張順謙;康鳳琴;;暴雨洪澇災害損失時空演變特征分析[A];S12 水文氣象、地質(zhì)災害氣象預報與服務[C];2012年
7 郭文剛;郭松平;周曉明;姚迪;;南京兩次暴雨洪澇災害及其啟示[A];第五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馬東來;劉興朋;張繼權;王春乙;嚴登華;劉曉靜;佟志軍;;安徽省沿淮地區(qū)農(nóng)業(yè)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qū)劃[A];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方法——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俞布;潘文卓;宋健;葛小清;張瑋瑋;;杭州市臺風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qū)劃與評價[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7城市氣象精細預報與服務[C];2011年
10 陳香;;福建暴雨洪澇災害與減災對策研究[A];災害風險管理與空間信息技術防災減災應用研討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興 黃韋華 實習生 司京昆 通訊員 黃子興;我市遭受嚴重暴雨洪澇災害[N];漢中日報;2013年
2 特約記者 周莉;四川保險業(yè)緊急應對暴雨洪澇災害[N];中國保險報;2014年
3 呂蓁;我國部分地區(qū)遭受大范圍暴雨洪澇災害[N];中國證券報;2007年
4 潘躍;南方地區(qū) 遭受嚴重暴雨洪澇災害[N];人民日報;2007年
5 潘躍;湖南南部遭受嚴重暴雨洪澇災害[N];人民日報;2007年
6 本版編輯邋余繼軍 劉天亮 潘躍;重慶部分區(qū)縣遭受暴雨洪澇災害[N];人民日報;2007年
7 記者 柴潤青;南方六省區(qū)暴雨洪澇災害造成71人死亡[N];中國社會報;2007年
8 ;民政部緊急啟動四級響應應對湖北部分地區(qū)遭受的暴雨洪澇災害[N];中國社會報;2007年
9 ;切實做好暴雨洪澇災害防范工作[N];陜西日報;2008年
10 翟立;做好建設系統(tǒng)防范暴雨洪澇災害工作[N];中國建設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謝禮江;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方案設計與系統(tǒng)實現(xiàn)[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2 張珍華;基于可變模糊集理論的洛陽縣域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評價[D];河南大學;2013年
3 郭恩亮;遼寧中部地區(qū)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4 暴麗杰;基于情景的上海浦東暴雨洪澇災害脆弱性評估[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輝;基于GIS的濰坊市暴雨洪澇災害風險區(qū)劃[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年
6 汪朋;基于GIS的濰坊市暴雨洪澇災害影響評估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7 孫建霞;基于GIS和RS技術的吉林省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價[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金有杰;基于GIS的濰坊市暴雨洪澇災害損失評估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9 景垠娜;自然災害風險評估[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722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7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