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樺甸油頁巖有機巖相特征及其富集特性

發(fā)布時間:2017-08-09 16:34

  本文關鍵詞:樺甸油頁巖有機巖相特征及其富集特性


  更多相關文章: 樺甸油頁巖 礦物瀝青基質 分離富集


【摘要】:為了研究油頁巖中有機組分結合特性對有機質分離富集的影響,利用薄片透射光、反射單偏光、反射熒光等煤巖學研究手段研究樺甸油頁巖中有機組分的種類、含量及賦存狀態(tài),并利用兩種密度分離手段研究油頁巖中有機質的解離特性。結果表明,樺甸油頁巖有機質的變質程度較低,有機顯微組分以瀝青質體為主,占85.8%,鏡質組和惰質組含量較低;有機質與礦物結合緊密,形成有機-礦物復合體,密度分離方法對有機質與礦物質分離效果有限;浮沉實驗小于1.40 g/cm3密度級樣品的熱解失重量及失重速率均低于較高密度級產物,這與顆粒狀鏡質組、惰質組與礦物質結合程度相對較差,在較低密度級產物中富集有關。
【作者單位】: 煤炭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研究分院;煤炭資源高效開采與潔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樺甸油頁巖 礦物瀝青基質 分離富集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規(guī)劃(973計劃,2014CB744302)項目資助~~
【分類號】:P618.12
【正文快照】: Received:2015-09-15;Revised:2015-11-26.中國的能源現狀是“富煤、貧油、少氣”,油頁巖是石油的有益補充,利用油頁巖熱解提油替代石油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1]。中國的油頁巖儲量豐富,油頁巖品質總體上為中等偏好[2]。頁巖油的產率和品質與油頁巖中有機質的種類、含量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孔令文;樺甸不同密度級油頁巖理化特性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祖發(fā),肖賢明,傅家謨,R.W.T.Wilkins;中國典型煤的激光顯微熒光特征及R-I-VR_o相關模式圖的建立[J];沉積學報;1999年S1期

2 姚素平,張景榮,金奎勵;用顯微熒光和顯微傅立葉紅外光譜研究顯微組分的熱演化規(guī)律[J];沉積學報;1996年03期

3 肖賢明,,劉德漢,傅家謨;我國聚煤盆地煤系烴源巖生烴評價與成烴模式[J];沉積學報;1996年S1期

4 郝石生;我國有機地球化學的發(fā)展與瞻望[J];沉積學報;1997年02期

5 李佩珍,張學軍,黃蓉,陸現彩;低熟烴源巖的有機巖石學描述及研究[J];沉積學報;1997年02期

6 李新景,叢德茂,金珂,盧松年;大民屯凹陷高蠟原油的正構烷烴分析[J];斷塊油氣田;1998年03期

7 黃擎宇,王淑芝;熒光在干酪根類型劃分中的應用[J];大慶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8 陳建平,黃第藩;烴源巖中礦物瀝青基質成烴潛力探討[J];地球化學;1997年06期

9 陳建平,黃第藩,李晉超,秦勇,朱興珊;西北地區(qū)侏羅紀煤系有機質成烴模式[J];地球化學;1999年04期

10 劉祖發(fā),肖賢明,傅家謨,劉德漢,申家貴;海相鏡質體反射率用作早古生代烴源巖成熟度指標研究[J];地球化學;1999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苗建宇;新疆北部主要盆地二疊系烴源巖沉積環(huán)境與生烴特征[D];西北大學;2001年

2 黃保家;鶯瓊盆地天然氣成因類型及成藏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2年

3 肖中堯;哈得4油田成藏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2年

4 楊家靜;四川盆地樂山-龍女寺古隆起震旦系油氣藏形成演化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2年

5 宋建中;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土壤和表層沉積物有機質的非均質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3年

6 郭汝泰;東營北部復合含油氣系統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3年

7 楊琛;煤中干酪根的非均質性與疏水性有機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為間的關系[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8 劉中云;臨南洼陷油氣成藏動力學系統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3年

9 張敏;柴達木盆地北緣油源及含油氣系統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10 陳建軍;酒西坳陷的生烴條件與油氣源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全有;煤成烴熱模擬地球化學特征研究[D];中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2001年

2 李宗亮;合肥盆地烴源巖特征及其熱演化史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3 石彬;鄂爾多斯盆地姬塬地區(qū)延長組油氣成藏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永莉,劉招君,荊惠林,張海龍,張建;樺甸盆地古近系樺甸組油頁巖礦床沉積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朱莉娜;煤燃燒過程中微量元素鉻、鉛的遷移轉化規(guī)律研究[J];電力環(huán)境保護;2001年04期

3 柏靜儒;豆海強;孫佰仲;王擎;李少華;孫鍵;;油頁巖及半焦混合燃燒的燃盡特性[J];動力工程;2007年05期

4 鄭劉根;劉桂建;齊翠翠;張瑩;陳怡偉;;淮北煤田煤中汞的賦存狀態(tài)[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5 Stephen A. Holditch ,徐合獻;非常規(guī)油氣藏在未來油氣行業(yè)中日益增強的作用[J];國外油田工程;2004年03期

6 崔鳳英,李莉;微波場的溫度測量[J];工業(yè)計量;2002年05期

7 梁杰;婁元娥;席建奮;孫家亮;;褐煤地下氣化過程中鉛和砷的遷移規(guī)律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年11期

8 劉晶,陸曉華,郭欣,鄭楚光;煤中痕量砷和汞的形態(tài)分析[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7期

9 宋紹軍,楚湘濤,郭真,靳克;吉林省礦產資源的基本現狀及開發(fā)利用展望[J];吉林地質;2005年01期

10 張占存;;煤的吸附特征及煤中孔隙的分布規(guī)律[J];煤礦安全;2006年09期



本文編號:6462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6462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9ac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