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大興安嶺北部新林地區(qū)白堊紀花崗質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9 07:39

  本文關鍵詞:大興安嶺北部新林地區(qū)白堊紀花崗質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新林 中生代侵入巖 埃達克質巖 U-Pb測年 地球化學特征 伸展環(huán)境


【摘要】:大興安嶺位于中亞興蒙造山帶的東段,發(fā)育有大量的顯生宙花崗巖和火山巖,區(qū)域上從西北向東南由額爾古納地塊、興安地塊和松嫩地塊拼合構成。研究區(qū)位于額爾古納地塊上,其西側與西伯利亞克拉通相接,北側與俄羅斯的崗仁地塊相連,東側以塔河-喜桂圖縫合帶為界線與興安地塊相接,南側則是中蒙古地塊。由于地處古亞洲洋、蒙古 鄂霍茨克洋和西太平洋三大構造域的疊置部位,研究區(qū)自古生代以來其經歷了非常復雜的構造演化。大興安嶺廣泛發(fā)育有中生代巖漿巖,本文即選取大興安嶺北部新林鎮(zhèn)附近出露的晚中生代侵入巖進行巖石學、年代學、鋯石Hf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樣品的野外特征結合巖相學表明新林鎮(zhèn)侵入巖的巖性主要為石英閃長巖、石英二長巖和二長花崗巖。對三個中性巖樣品進行了鋯石LA-ICP MS U-Pb進行測年,結果顯示其年齡分別為141±1.7 Ma、135±3.4 Ma和124±1.9 Ma,同屬于早白堊世,結合前人的定年結果,將早白堊世的巖漿事件進一步劃分為早白堊世早期和早白堊世晚期兩個階段,相對應的年齡范圍分別為145-130 Ma和125-123Ma。研究區(qū)花崗質巖石六個分析樣品的地球化學分析結果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成分較為接近,其Si O2含量較高,w(Si O2)為61.78%~70.17%(平均66.25%),w(K2O)=3.39%~4.37%,屬于高鉀鈣堿性系列,w(Na2O)/w(K2O)=0.93~1.50,平均值為1.20,偏鈉質型,全堿含量w(Na2O+K2O)為8.04%~8.92%。w(Ca O)=1.45%~3.83%,w(Mg O)=0.49%~2.14%,Mg#=33~46,平均值為41.4。較富鋁,w(Al2O3)=14.8%~16.64%),Al2O3/(Na2O+K2O)比值為1.21~1.38,鋁飽和指數Al2O3/(Ca O+Na2O+K2O)比值為0.86~1.00,屬于準鋁質巖石。其稀土豐度不高,ΣREE=154.1×10-6~235.1×10-6,表現為輕稀土富集右傾型,重稀土平坦。輕重稀土比值LREE/HREE=6.04~10.51,(La/Yb)N=12.42~25.38,輕重稀土分異比較明顯,LREE相對富集,HREE相對虧損。銪異常值δEu=0.53~0.72,平均值為0.65,呈中等-弱Eu負異常。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Th、Rb、Sr、K相對富集,高場強元素(HFSE)Ti、Nb、Ta強烈虧損;◢徺|巖石εHf(t)=2.1~6.2,均為正值,二階段模式年齡(TDM2)普遍較低,為786~1025 Ma,Hf同位素特征顯示源巖漿是中-新元古代地殼垂向生長過程中從虧損地幔中增生的玄武質地殼物質。花崗質巖石具有C型埃達克巖的地球化學特征,是加厚下地殼受到地幔底侵作用發(fā)生部分熔融形成,其中可能有地幔熱能和物質參與了地殼部分熔融。花崗質巖石的野外地質特征和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反映其形成于伸展構造背景。六個樣品的巖性組合特征、主量元素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均與后碰撞花崗巖一致,其中三個酸性花崗巖A/CNK值為0.856~0.995,均1.1,A/NK值為1.21~1.38,均1,鏡下普遍觀察到角閃石而不含白云母和石榴石,符合I型花崗巖的特征,結合區(qū)域構造背景和年代學制約,本文傾向于認為其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帶后碰撞期,擠壓向伸展轉換階段,此階段具有減壓-增溫的特征,導致造山帶物質大規(guī)模熔融形成花崗巖類。
【關鍵詞】:新林 中生代侵入巖 埃達克質巖 U-Pb測年 地球化學特征 伸展環(huán)境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588.12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7
  • 0.1 研究背景及選題依據12-15
  • 0.1.1 自然地理概況12
  • 0.1.2 研究背景12-14
  • 0.1.3 選題依據14-15
  • 0.2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研究思路15-17
  • 0.2.1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15-16
  • 0.2.2 研究思路16
  • 0.2.3 依托項目16
  • 0.2.4 論文實際工作量16-17
  • 第1章 區(qū)域地質概況17-21
  • 1.1 區(qū)域地質背景17
  • 1.2 區(qū)域地層17-19
  • 1.2.1 額爾古納地塊的基底變質巖地層17-19
  • 1.2.2 古生界沉積巖蓋層19
  • 1.2.3 中生界沉積巖蓋層19
  • 1.3 區(qū)域侵入巖19-20
  • 1.4 額爾古納地塊與興安地塊拼合帶20-21
  • 第2章 巖石學特征21-24
  • 2.1 石英閃長巖21-22
  • 2.2 石英二長巖22
  • 2.3 二長花崗巖22-24
  • 第3章 花崗質巖石的形成時代24-32
  • 3.1 樣品制備及年齡分析方法24-26
  • 3.1.1 定年方法24-25
  • 3.1.2 鋯石分選25
  • 3.1.3 樣品制靶和圖像采集25
  • 3.1.4 年齡測定25-26
  • 3.2 測試結果與分析26-27
  • 3.3 形成時代27
  • 3.4 劃分期次27-32
  • 第4章 地球化學特征32-37
  • 4.1 分析方法32-33
  • 4.1.1 樣品制備32
  • 4.1.2 樣品測試32-33
  • 4.2 主量元素特征33-35
  • 4.3 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35-37
  • 第5章 鋯石Hf同位素特征及巖石成因37-49
  • 5.1 鋯石Hf同位素特征37-42
  • 5.1.1 分析方法37
  • 5.1.2 測試結果37-41
  • 5.1.3 源區(qū)特征41-42
  • 5.2 巖石成因42-49
  • 5.2.1 地球化學特征中的成因信息42-44
  • 5.2.2 埃達克巖成因特點分析44-49
  • 第6章 構造背景49-57
  • 6.1 區(qū)域構造演化49-50
  • 6.2 花崗質巖石形成的構造背景50-57
  • 6.2.1 受造山帶影響分析52-54
  • 6.2.2 受巖石圈拆沉作用影響分析54-55
  • 6.2.3 小結55-57
  • 結論及主要認識57-58
  • 參考文獻58-77
  • 作者簡介及科研成果77-78
  • 致謝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祖春,徐學義,夏林圻,李向民,馬中平,王立社;天山石炭-二疊紀后碰撞花崗質巖石地球化學研究[J];西北地質;2005年01期

2 王守信;;甘肅省花崗質巖石的成因探討[J];西北地質;1985年05期

3 Shunso Ishihara;Atsuyuki Mizuno;靳娟娟;;日本九州島西南沿海甑海丘花崗質礫石的年齡[J];世界地質;1988年01期

4 凌賢長;撫順東部地區(qū)紫蘇花崗質巖石特征及成因[J];吉林地質;1995年02期

5 施性明 ,趙元進 ,趙希o,

本文編號:5880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5880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10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