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zhì)論文 >

華南地區(qū)上地幔P波三維速度結構和動力學意義:來自有限頻層析成像的證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5-01-20 16:41
   利用155個寬頻帶流動地震儀記錄的連續(xù)地震波形數(shù)據(jù),通過有限頻層析成像技術,反演獲得了華南地區(qū)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三維速度模型.結果顯示,大致以江南造山帶為界,研究區(qū)域南部的華夏塊體的大部分區(qū)域上地幔存在一個清晰的低速異常構造,而研究區(qū)北部的揚子克拉通的大部分區(qū)域上地幔則存在高速異常結構,并且這些速度異常體都向下延伸到地幔轉(zhuǎn)換帶.一個重要的結果是在(27°N,118°E)處觀測到通過410-km界面的上涌流,并且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向西和向北擴展,顯示為華夏塊體深部200~400 km深度的大范圍低速異常,可能為華夏塊體廣泛分布的新生代巖漿活動提供深部來源.更重要的是華夏塊體通過410-km界面上涌流在上涌的過程中向北延伸,越過江南造山帶"侵入"到揚子克拉通的南部地區(qū),造成了揚子克拉通較厚的巖石圈對應的高速異常體向南傾斜的假象.最后,位于117°E(郯廬斷裂的南端)以東的揚子克拉通巖石圈已經(jīng)被"活化",即被來自南部熱的軟流圈物質(zhì)替而代之.同時,推斷在華夏塊體下方地幔轉(zhuǎn)換帶內(nèi)低速異常體可能是與海南地幔柱有關.海南地幔柱和(27°N,118°E)410-km界面上涌流的關系還有待于今后更大范...

【文章頁數(shù)】:16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數(shù)據(jù)
2 方法
    2.1 有限頻理論
    2.2 模型參數(shù)化與反演
    2.3 地殼修正
    2.4 檢測板測試
3 結果
    3.1 華夏塊體下方的低速結構異常
    3.2 秦嶺—大別造山帶南側上地幔的高速異常體
4 討論
    4.1 華夏塊體上地幔的低速異常和地幔熱物質(zhì)流
    4.2 揚子克拉通下方高速異常結構
    4.3 秦嶺—大別造山帶
5 結論



本文編號:40293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40293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ba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