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交替下陜西地震時空分布規(guī)律與相關因子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6 06:25
為了研究在旱澇交替下陜西省地震時空分布與其驅動因子的關系,首先采用年尺度同步分析了旱澇交替下地震活動的變化特征;進而運用Mann-Kendall法和啟發(fā)式分割算法對陜西省區(qū)域旱澇交替下地震震級與氣象因子進行趨勢分析以及變異點診斷;最后,運用交叉小波變換分析了其相關關系。結果表明:在年尺度上,旱澇交替下地震活動表現(xiàn)出在地震活躍期(平靜期),旱澇次數(shù)呈多發(fā)性(稀少性)的特征;地震最大值和降水序列較為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變異點;地震最小值和氣溫序列發(fā)生突變,其分別在地震活動的活躍期與平靜期的開始時刻,且兩個序列分別呈下降趨勢和上升趨勢;地震震級對降水和氣溫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但對降水的敏感程度更大。
【文章來源】: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2020,17(05)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震級-時間序列和應變積累釋放曲線
綜上所述,在年尺度上,旱澇交替下地震活動表現(xiàn)出在地震活躍期(平靜期),旱澇次數(shù)呈多發(fā)性(稀少性)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對旱澇事件與地震活動交替出現(xiàn)的驅動力進行分析。4.2 基于Mann—Kendall法的趨勢分析
表1 1970~2001年陜西省地震震級最大值、最小值與降水、氣溫的趨勢變化結果Table 1 The extreme magnitude of earthquakes and the trend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1970~2001 區(qū)域 陜西省 秦嶺以北 秦嶺以南 Z 趨勢 是否顯著 Z 趨勢 是否顯著 Z 趨勢 是否顯著 地震最大值 -0.129 73 下降 否 0.356 76 上升 否 -0.145 95 下降 否 地震最小值 -2.497 3 下降 是 -2.221 7 下降 是 -1.524 3 下降 否 降水 -0.956 77 下降 否 -1.248 7 下降 否 -0.891 9 下降 否 氣溫 1.573 上升 否 2.481 1 上升 是 -0.437 84 下降 否4.3 基于啟發(fā)式分割算法的變異診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環(huán)青海湖地區(qū)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季風環(huán)流因素[J]. 丁之勇,魯瑞潔,劉暢,段晨曦. 地球科學進展. 2018(03)
[2]基于小波變換的徑流周期與ENSO事件響應關系研究[J]. 張洪波,俞奇駿,陳克宇,顧磊.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4)
[3]基于小波分析的撫松縣降水量變化對礦泉水資源量的響應研究[J]. 高月,卞建民,宋超,叢璐. 水文. 2016(02)
[4]淺析南陽地震與氣象要素變化的關系[J]. 祝曉紅.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26)
[5]氣候變化背景下寧夏近50年來的干旱變化特征[J]. 杜靈通,宋乃平,王磊,南嶺.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2)
[6]基于啟發(fā)式分割和近似熵法的徑流序列變異診斷[J]. 黃生志,黃強,王義民,陳昱潼.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4)
[7]濟南泉域地下水位動態(tài)及其對降水響應的交叉小波分析[J]. 祁曉凡,楊麗芝,韓曄,尚浩,邢立亭. 地球科學進展. 2012(09)
[8]亞洲地區(qū)Benioff應變釋放和強震活動的周期性特征研究[J]. 蔣長勝,趙祎喆,王行舟. 地震. 2010(03)
[9]基于啟發(fā)式分割算法的水文變異分析研究[J]. 陳廣才,謝平.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5)
[10]中國地震災害現(xiàn)狀及地震災害系統(tǒng)工程研究[J]. 王根龍,張軍慧,梁永朵. 災害學. 2006(03)
本文編號:3571920
【文章來源】:工程地球物理學報. 2020,17(05)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震級-時間序列和應變積累釋放曲線
綜上所述,在年尺度上,旱澇交替下地震活動表現(xiàn)出在地震活躍期(平靜期),旱澇次數(shù)呈多發(fā)性(稀少性)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對旱澇事件與地震活動交替出現(xiàn)的驅動力進行分析。4.2 基于Mann—Kendall法的趨勢分析
表1 1970~2001年陜西省地震震級最大值、最小值與降水、氣溫的趨勢變化結果Table 1 The extreme magnitude of earthquakes and the trend of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1970~2001 區(qū)域 陜西省 秦嶺以北 秦嶺以南 Z 趨勢 是否顯著 Z 趨勢 是否顯著 Z 趨勢 是否顯著 地震最大值 -0.129 73 下降 否 0.356 76 上升 否 -0.145 95 下降 否 地震最小值 -2.497 3 下降 是 -2.221 7 下降 是 -1.524 3 下降 否 降水 -0.956 77 下降 否 -1.248 7 下降 否 -0.891 9 下降 否 氣溫 1.573 上升 否 2.481 1 上升 是 -0.437 84 下降 否4.3 基于啟發(fā)式分割算法的變異診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環(huán)青海湖地區(qū)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季風環(huán)流因素[J]. 丁之勇,魯瑞潔,劉暢,段晨曦. 地球科學進展. 2018(03)
[2]基于小波變換的徑流周期與ENSO事件響應關系研究[J]. 張洪波,俞奇駿,陳克宇,顧磊.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04)
[3]基于小波分析的撫松縣降水量變化對礦泉水資源量的響應研究[J]. 高月,卞建民,宋超,叢璐. 水文. 2016(02)
[4]淺析南陽地震與氣象要素變化的關系[J]. 祝曉紅.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5(26)
[5]氣候變化背景下寧夏近50年來的干旱變化特征[J]. 杜靈通,宋乃平,王磊,南嶺. 自然災害學報. 2015(02)
[6]基于啟發(fā)式分割和近似熵法的徑流序列變異診斷[J]. 黃生志,黃強,王義民,陳昱潼.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4)
[7]濟南泉域地下水位動態(tài)及其對降水響應的交叉小波分析[J]. 祁曉凡,楊麗芝,韓曄,尚浩,邢立亭. 地球科學進展. 2012(09)
[8]亞洲地區(qū)Benioff應變釋放和強震活動的周期性特征研究[J]. 蔣長勝,趙祎喆,王行舟. 地震. 2010(03)
[9]基于啟發(fā)式分割算法的水文變異分析研究[J]. 陳廣才,謝平.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5)
[10]中國地震災害現(xiàn)狀及地震災害系統(tǒng)工程研究[J]. 王根龍,張軍慧,梁永朵. 災害學. 2006(03)
本文編號:35719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5719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