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地區(qū)早南華世鉀質斑脫巖的發(fā)現及其大地構造意義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0 04:53
贛南地區(qū)位于華夏陸塊西緣,區(qū)內早南華世上施組中產出有多層乳白色、黃綠色凝灰質粘土巖(斑脫巖)。本次主要對其中斑脫巖開展了系統(tǒng)的地球化學和年代學的研究工作,分析結果表明,它們都具有富鉀的性質(K20>3.5%),可歸屬為鉀質斑脫巖序列;LA-ICP-MS鋯石U-Pb測年結果顯示,所研究的斑脫巖具有三組諧合年齡,分別為(774.3±8.5)Ma、(774.1±8.8)Ma和(756.0±7.5)Ma,都為早南華世巖漿活動的產物。微量元素特征還顯示其源巖性質起源于中酸性火山巖,并形成于火山島弧構造環(huán)境。鋯石H洞位素分析顯示其εHf(t)變化較大(-20.1~5.8),TDM2年齡介于1306~3030Ma,表明其巖漿演化過程中有幔源物質的加入。綜合構造背景及時限性,華夏西緣(贛南地區(qū))早南華世上施組的鉀質斑脫巖發(fā)現,表明774Ma~756Ma間華夏內部還存在洋殼俯沖形成的火山弧巖漿活動,進—步證實揚子與華夏在早南華世還未發(fā)生碰撞拼貼。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研究區(qū)構造綱要簡圖
■■??關k?□>'?{*?m〇-c?|?|z-#牐眩椋簦簦????祕師??圖2-2研宄區(qū)構造綱要簡圖??Fig?2-2?Main?tectonic?map?of?the?survey?area??(一)基底褶皺??研宄區(qū)位于羅霄一諸廣弧形褶皺帶中段,基底褶皺相當發(fā)育,以原始層理面為主要??變形面,出現大量時代不同、方向各異的的背斜、向斜,并且由于后期多重應力作用會??形成復式背斜、復式向斜,使得大多數地層發(fā)生倒轉,所包含的變質基底主要包括南華??紀,震旦紀以及寒武紀的地層,巖層傾角多在50?75°間。褶皺軸跡軸向多呈近南北向??延伸。由于褶皺兩側的地層產狀與軸面大致相同,在剖面圖(圖2-3)上表示為緊閉的??同斜褶皺,地層發(fā)生倒轉。??誠?80。??2?
區(qū)內發(fā)育于遂川一萬安一泰和一線。該斷裂各段稍有不同。北東段可分為三個帶(圖??自北而南為弱碎裂帶一強碎裂巖化帶一^化碎裂巖帶。顯示了構造巖分布性,即自??為:原巖帶一掛化構造角礫巖帶一弱硅化碎裂巖帶一強硅化構造巖帶一初碎裂巖化??巖、鈣質砂巖帶一原巖帶(鈣質泥巖、泥質灰?guī)r)。但對稱性不明顯,可能反映了??動的多期性的特點。南西段在以張性構造為主的斷裂帶中,發(fā)育了以擠壓構造巖組??應變帶一超碎裂巖帶。上述構造跡象表明,該斷裂的活動具有長期性和多期性及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贛東北蛇綠巖帶新元古代(800Ma)高鎂安山巖的發(fā)現及其意義[J]. 王存智,余明剛,黃志忠,洪文濤,趙希林,姜楊,周效華,段政,邢光福. 地質論評. 2016(05)
[2]揚子陸塊東南緣浙江金華地區(qū)青白口紀晚期島弧巖漿活動——來自富鈮輝長巖和高鎂閃長巖鋯石U-Pb年齡和地球化學證據[J]. 姜楊,趙希林,邢光福,李龍明,段政. 地質通報. 2015(08)
[3]贛中相山鈾礦田基底變質巖原巖恢復及其形成環(huán)境[J]. 時國,郭福生,謝財富,余關美. 中國地質. 2015(02)
[4]揚子克拉通東南緣新元古代陸緣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構造意義[J]. 姜楊,趙希林,林壽發(fā),Donald W.DAVIS,邢光福,李龍明,段政. 地質學報. 2014(08)
[5]揚子西緣中元古代沉積地層鋯石U-Pb年齡及Hf同位素組成[J]. 李懷坤,張傳林,姚春彥,相振群.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3(08)
[6]華南陸塊的形成與Rodinia超大陸聚合-裂解——觀察、解釋與檢驗[J]. 李獻華,李武顯,何斌.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2(06)
[7]華南構造演化的基本特征[J]. 舒良樹. 地質通報. 2012(07)
[8]奧陶紀和志留紀鉀質斑脫巖研究評述[J]. 胡艷華,劉健,周明忠,汪方躍,丁興,凌明星,孫衛(wèi)東. 地球化學. 2009(04)
[9]贛中南新元古代潭頭群變質沉積巖物源及構造背景[J]. 張芳榮,吳富江,黃新曙.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10]華南雙橋山群和河上鎮(zhèn)群凝灰?guī)r中的鋯石SHRIMP U-Pb年齡——對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帶演化的制約[J]. 高林志,楊明桂,丁孝忠,劉燕學,劉訓,凌聯海,張傳恒. 地質通報. 2008(10)
本文編號:3446281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一研究區(qū)構造綱要簡圖
■■??關k?□>'?{*?m〇-c?|?|z-#牐眩椋簦簦????祕師??圖2-2研宄區(qū)構造綱要簡圖??Fig?2-2?Main?tectonic?map?of?the?survey?area??(一)基底褶皺??研宄區(qū)位于羅霄一諸廣弧形褶皺帶中段,基底褶皺相當發(fā)育,以原始層理面為主要??變形面,出現大量時代不同、方向各異的的背斜、向斜,并且由于后期多重應力作用會??形成復式背斜、復式向斜,使得大多數地層發(fā)生倒轉,所包含的變質基底主要包括南華??紀,震旦紀以及寒武紀的地層,巖層傾角多在50?75°間。褶皺軸跡軸向多呈近南北向??延伸。由于褶皺兩側的地層產狀與軸面大致相同,在剖面圖(圖2-3)上表示為緊閉的??同斜褶皺,地層發(fā)生倒轉。??誠?80。??2?
區(qū)內發(fā)育于遂川一萬安一泰和一線。該斷裂各段稍有不同。北東段可分為三個帶(圖??自北而南為弱碎裂帶一強碎裂巖化帶一^化碎裂巖帶。顯示了構造巖分布性,即自??為:原巖帶一掛化構造角礫巖帶一弱硅化碎裂巖帶一強硅化構造巖帶一初碎裂巖化??巖、鈣質砂巖帶一原巖帶(鈣質泥巖、泥質灰?guī)r)。但對稱性不明顯,可能反映了??動的多期性的特點。南西段在以張性構造為主的斷裂帶中,發(fā)育了以擠壓構造巖組??應變帶一超碎裂巖帶。上述構造跡象表明,該斷裂的活動具有長期性和多期性及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贛東北蛇綠巖帶新元古代(800Ma)高鎂安山巖的發(fā)現及其意義[J]. 王存智,余明剛,黃志忠,洪文濤,趙希林,姜楊,周效華,段政,邢光福. 地質論評. 2016(05)
[2]揚子陸塊東南緣浙江金華地區(qū)青白口紀晚期島弧巖漿活動——來自富鈮輝長巖和高鎂閃長巖鋯石U-Pb年齡和地球化學證據[J]. 姜楊,趙希林,邢光福,李龍明,段政. 地質通報. 2015(08)
[3]贛中相山鈾礦田基底變質巖原巖恢復及其形成環(huán)境[J]. 時國,郭福生,謝財富,余關美. 中國地質. 2015(02)
[4]揚子克拉通東南緣新元古代陸緣弧型TTG的厘定及其構造意義[J]. 姜楊,趙希林,林壽發(fā),Donald W.DAVIS,邢光福,李龍明,段政. 地質學報. 2014(08)
[5]揚子西緣中元古代沉積地層鋯石U-Pb年齡及Hf同位素組成[J]. 李懷坤,張傳林,姚春彥,相振群.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3(08)
[6]華南陸塊的形成與Rodinia超大陸聚合-裂解——觀察、解釋與檢驗[J]. 李獻華,李武顯,何斌.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2(06)
[7]華南構造演化的基本特征[J]. 舒良樹. 地質通報. 2012(07)
[8]奧陶紀和志留紀鉀質斑脫巖研究評述[J]. 胡艷華,劉健,周明忠,汪方躍,丁興,凌明星,孫衛(wèi)東. 地球化學. 2009(04)
[9]贛中南新元古代潭頭群變質沉積巖物源及構造背景[J]. 張芳榮,吳富江,黃新曙.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10]華南雙橋山群和河上鎮(zhèn)群凝灰?guī)r中的鋯石SHRIMP U-Pb年齡——對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帶演化的制約[J]. 高林志,楊明桂,丁孝忠,劉燕學,劉訓,凌聯海,張傳恒. 地質通報. 2008(10)
本文編號:34462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44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