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徐家圍子斷陷構造變形機制及其砂箱物理模擬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0 02:01
  本文以區(qū)域地質資料、三維地震資料為基礎,對骨干地震剖面采用新解釋方案進行重新解釋,從斷裂的幾何學特征研究出發(fā),結合區(qū)域構造演化階段及大地構造背景,對斷裂活動時期進行厘定,并運用平衡剖面技術編制構造發(fā)育史平衡剖面,對徐家圍子斷下構造演化過程及成因機制進行系統(tǒng)分析;運用構造物理模擬實驗等方法,對徐家圍子斷陷同裂陷期主干斷裂特征及分布以及構造演化過程進行模擬,為成因機制分析的結果提供佐證。徐家圍子斷陷共發(fā)育F1、F2和F3三條主干斷裂,F1和F2斷裂為斷陷的主干邊界斷裂,F3斷裂認為是F1和F2之間受先存斷層控制,經歷多期構造變形產生的變換斷裂,具有走滑特征。F1和F2斷裂平面走向具有多走向分段連接的特征,反映了研究區(qū)經歷了多期次多方向的變形改造作用,主干斷裂控制了斷陷的發(fā)育和地層的分布。徐家圍子斷陷構造演化階段可以劃分為以下5個階段: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前裂陷期基底形成階段、中生代火石嶺組時期初始裂陷階段、沙河子組時期強裂陷階段、沙河子組末期開始的裂陷萎縮階段以及登婁庫組沉積之后的后裂陷階段。結合斷裂的幾何學及運動學特征,認為徐家圍子斷陷同裂陷期各個階段構造應力方向不同:火石嶺組時期為初...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徐家圍子斷陷構造變形機制及其砂箱物理模擬實驗研究


圖0.1技術路線圖

區(qū)域構造背景,中國東北


第一章 徐家圍子斷陷區(qū)域地質背景第一章 徐家圍子斷陷區(qū)域地質背景1.1 盆地動力學背景松遼盆地地處我國東北地區(qū)中部,是一個大型的中新生代陸相盆地。平面上的展布為北北東向,多面環(huán)山,西側毗鄰大興安嶺,東側為張廣才嶺,北側為小興安嶺。受多個地球動力學系統(tǒng)能夠影響,其構造背景極為復雜,總體可以區(qū)分出前中生代板塊構造和中新生代陸內構造演化階段,前者是盆地形成的基礎,后者直接控制盆地的發(fā)展演化。前中生代本區(qū)主要由額爾古納—大興安嶺構造區(qū),張廣才嶺—松遼—錫林浩特構造區(qū),佳木斯—興凱構造區(qū)和西拉木倫構造區(qū)和那丹哈達地體等五個一級構造單元組成[46, 47]。該時期演化特征表現(xiàn)為塊體的拼貼聚合,從板塊格架上來看,松遼盆地主要位于西伯利亞板塊南緣與華北板塊北緣各自向外增生的褶皺帶上,松遼盆地基底屬褶皺帶性質,而非中間地塊(圖 1.1)。

剖面圖,結構特征,剖面圖,裂陷


第一章 徐家圍子斷陷區(qū)域地質背景裂陷期、坳陷期、再裂陷期、再坳陷期及反轉期。宋均秋根據盆地的地層充填特征,認為盆地演化分為六個階段:基底拼合褶皺期、初始裂陷期、裂陷階段、坳陷階段、構造反轉階段、新生代小幅度伸展斷陷階段等[57]。云金表[58],孫永河[59],劉露[6]等學者依據前人所做的研究工作,認為垂向上松遼盆地具有典型的“下斷上凹”的結構特點,因此松遼盆地形成可以劃分為斷陷、坳陷及反轉三個階段。龍偉[3]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劃分為擠壓隆起階段、伸展斷陷階段、熱沉降坳陷階段、萎縮和消亡階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松遼盆地構造演化階段劃分為:前裂陷期(基底形成)、同裂陷期及后裂陷期,相應的在剖面上,盆地表現(xiàn)為三層結構(如圖 1.3),即盆地基底,下部構造層和上部構造層。進一步的,針對裂陷期將其細分為初始裂陷階段、強裂陷階段及裂陷萎縮階段。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徐家圍子斷陷徐中斷裂特征及形成機制[J]. 李鈺瑋,陳均亮,張瑩,田桂榮.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2018(02)
[2]廣義斷層模式[J]. 童亨茂.  地質論評. 2015(S1)
[3]二連盆地早白堊世斷陷分布及其與基底構造的關系[J]. 漆家福,趙賢正,李先平,楊明慧,肖揚,于福生,董越崎.  地學前緣. 2015(03)
[4]二連盆地早白堊世斷陷及基底構造的耦合性[J]. 李先平,張少華,李林波,楊明慧,盧永合,周多,屈曉艷.  地質科學. 2015(01)
[5]長嶺復式斷陷群構造特征及天然氣富集規(guī)律[J]. 王有功,呂延防,付廣,王偉,孫永河,柳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6)
[6]三肇凹陷斷層垂向分段生長與扶楊油層油源斷層的厘定[J]. 王海學,付曉飛,付廣,呂延防,杜微,劉桐汐.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14(11)
[7]斷層分段生長定量表征及在油氣成藏研究中的應用[J]. 付曉飛,孫兵,王海學,孟令東.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15(02)
[8]柴達木盆地西北部新生代褶皺-沖斷帶形成機制的物理模擬[J]. 劉重慶,周建勛,張博.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4)
[9]松遼盆地北部斷裂演化序列與反轉構造帶形成機制[J]. 孫永河,陳藝博,孫繼剛,付曉飛,胡明.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3(03)
[10]基底斷層在斷陷盆地斷層系統(tǒng)發(fā)育中的作用——以蘇北盆地南部高郵凹陷為例[J]. 朱光,姜芹芹,樸學峰,謝成龍.  地質學報. 2013(04)

博士論文
[1]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構造特征研究[D]. 龍偉.成都理工大學 2017
[2]松遼盆地斷陷期火山地層序列與構造—火山—盆地充填演化[D]. 陳崇陽.吉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束鹿凹陷構造特征及形成演化過程物理模擬[D]. 馮軍.東北石油大學 2017
[2]徐家圍子斷陷走滑構造成因機制及對深層天然氣的控制作用研究[D]. 劉露.東北石油大學 2016
[3]構造平衡剖面技術及其在海塔盆地中的應用[D]. 楊文璐.東北石油大學 2014
[4]海塔盆地中部斷陷帶轉換帶形成演化及其控藏機理[D]. 王海學.東北石油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44602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44602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209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