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城市規(guī)劃區(qū)活斷層地震探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9 01:46
大西安地區(qū)位于渭河盆地內,北鄰鄂爾多斯地臺,南邊與秦嶺造山帶北緣相接,兩邊地塊抬升形成了現在的渭河斷陷盆地,屬新構造運動十分強烈的鄂爾多斯地塊周緣斷陷盆地帶之一。這一特殊的構造環(huán)境決定了渭河斷陷盆地的活動斷裂較發(fā)育,存在具有發(fā)生大地震能力的晚更新世斷層和全新世斷層,歷史地震災害特別嚴重。活斷層與地震和地質災害的發(fā)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規(guī)劃區(qū)內開展淺層活斷層地震探測研究,對在大西安地區(qū)進行科學規(guī)劃和建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顢鄬犹綔y最精確的辦法就是鉆探。但是由于鉆探成本高,鉆井深度有限等因素,淺層地震勘探成為活斷層探測最有效的辦法。由于淺層地震勘探原理的局限性,對于超淺層地震反射界面弱的地層無法成像,因此需要結合槽探來確定斷層的上斷點。大西安活斷層探測區(qū)主要是針對西安市及其周邊地區(qū),淺層地震資料具有以下特點:激發(fā)能量弱,測線長度較長、面波區(qū)域較大,環(huán)境噪音強,野外原始資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而活斷層探測地震剖面要求達到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這就給地震資料處理增加了難度。本文重點著手于地震數據處理和斷層的定位。圍繞野外資料采集、靜校正問題、信噪比問題、分辨率問題、速度分析精度和斷層解釋展開...
【文章來源】:長安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多道信號xj(n)與標準信號(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控震源地震數據子波最小相位化方法[J]. 高少武,魏庚雨,趙波,賀振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06)
[2]黃土覆蓋的階地陡坎附近渭河斷裂活斷層探測[J]. 師亞芹,馮希杰,種瑾,卞菊梅,張安良,許國昌,戴王強,李曉妮. 地震地質. 2009(01)
[3]渭河斷裂西安段的展布及其結構特征[J]. 師亞芹,馮希杰,戴王強,任雋,李曉妮,韓恒悅. 地震學報. 2008(06)
[4]地球物理方法對城市活斷層的探測與研究[J]. 易兵,曾昭發(fā),薛建,李恩澤.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8(02)
[5]渭河斷裂深、中、淺和近地表顯示[J]. 馮希杰,李曉妮,任雋,師亞芹,戴王強,王夫運,苗康運,韓恒悅. 地震地質. 2008(01)
[6]臨潼—長安斷裂帶的幾何結構及形成機理[J]. 師亞芹,馮希杰,戴王強,李曉妮,任雋,種瑾. 地震學報. 2008(02)
[7]涇陽ML5.2級地震的地形變特征[J]. 邢西淳,王爭良,毛娟,邵輝成. 地殼形變與地震. 1999(04)
[8]口鎮(zhèn)—關山斷裂的現今活動特征[J]. 米豐收,韓恒悅,靳金泉,劉海云.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1993(02)
[9]渭河裂谷盆地的構造特征分析[J]. 王全慶,裴先治.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1990(01)
[10]渭河地塹斷裂構造研究[J]. 王景明. 地質論評. 1984(03)
本文編號:3400761
【文章來源】:長安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多道信號xj(n)與標準信號(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可控震源地震數據子波最小相位化方法[J]. 高少武,魏庚雨,趙波,賀振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06)
[2]黃土覆蓋的階地陡坎附近渭河斷裂活斷層探測[J]. 師亞芹,馮希杰,種瑾,卞菊梅,張安良,許國昌,戴王強,李曉妮. 地震地質. 2009(01)
[3]渭河斷裂西安段的展布及其結構特征[J]. 師亞芹,馮希杰,戴王強,任雋,李曉妮,韓恒悅. 地震學報. 2008(06)
[4]地球物理方法對城市活斷層的探測與研究[J]. 易兵,曾昭發(fā),薛建,李恩澤.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08(02)
[5]渭河斷裂深、中、淺和近地表顯示[J]. 馮希杰,李曉妮,任雋,師亞芹,戴王強,王夫運,苗康運,韓恒悅. 地震地質. 2008(01)
[6]臨潼—長安斷裂帶的幾何結構及形成機理[J]. 師亞芹,馮希杰,戴王強,李曉妮,任雋,種瑾. 地震學報. 2008(02)
[7]涇陽ML5.2級地震的地形變特征[J]. 邢西淳,王爭良,毛娟,邵輝成. 地殼形變與地震. 1999(04)
[8]口鎮(zhèn)—關山斷裂的現今活動特征[J]. 米豐收,韓恒悅,靳金泉,劉海云.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1993(02)
[9]渭河裂谷盆地的構造特征分析[J]. 王全慶,裴先治.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1990(01)
[10]渭河地塹斷裂構造研究[J]. 王景明. 地質論評. 1984(03)
本文編號:3400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40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