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張家灘頁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9-19 00:46
  頁巖厚度、總有機碳含量、脆性礦物含量、粉砂質紋層/夾層分布及厚度等是頁巖油氣評價的關鍵參數(shù),其與頁巖沉積環(huán)境密切相關,研究頁巖形成過程中沉積環(huán)境特征及其演化對于頁巖油氣儲層評價和甜點預測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鄂爾多斯盆地中南部重點井張家灘頁巖進行系統(tǒng)的巖心觀察和并使用Niton Xl3t 950 XRF儀器進行密集的元素地球化學測試,分析了頁巖沉積過程中古氣候、古水深、鹽度等沉積環(huán)境的演化及碎屑顆粒粒度、古生成力、粉砂質紋層厚度與分布等特征。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建立TOC與元素的定量關系并探討了其內在聯(lián)系,建立了頁巖礦物與TOC的定量關系?偨Y前人的頁巖巖相研究成果,提出一套元素預測粉砂質紋層的指標,建立了基于粉砂質紋層、TOC及脆性礦物含量的頁巖巖相劃分方法。綜合巖相分布特征,頁巖古環(huán)境演化特征,TOC及脆性指數(shù)分布特征提出Y22井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甜點。主要認識如下:Niton Xl3t-950礦石元素分析儀與傳統(tǒng)實驗室原位XRF儀器相比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測試迅速的優(yōu)點。與北美頁巖平均值相比,張家灘頁巖Rb、Fe、Zr、P、Ba、Zn、V、U、Ni等更為富集;Sr/Ca、Zr/Rb...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文】:

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張家灘頁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評價


鄂爾多斯東南部張家灘頁巖元素地球化學及頁巖氣評價研究技術路線

張家灘,頁理,泥河,銅川市


本次工作利用 3 條露頭剖面、5 口鉆井巖心觀察和測量的結果,分析了研究區(qū)延長組頁巖的發(fā)育特征。為了建立對研究區(qū)張家灘頁巖及其地層發(fā)育特征的感性認識,本次研究針對目的層段設計了野外剖面觀察,并對地層剖面巖性變化進行了刻畫。本次觀察的 3 條剖面中,銅川市金鎖關鎮(zhèn)淌泥河村長 7 段沉積厚約 80 米,巖性主要為黑色頁巖,頁理非常發(fā)育(圖 2-2),中間夾少量凝灰質或粉砂質夾層(圖 2-2,圖 2-3,圖 2-4)。泥頁巖表面風化嚴重,成碎片狀,風化后呈土黃色、褐黃色。刨去數(shù)厘米后張家灘頁巖新鮮面呈暗黑色,沿頁理因水的淋濾呈褐黃色。銅川金鎖關、柳林溝地區(qū)位于渭北隆起上,因構造運動地層發(fā)生掀斜、倒轉和變形,小斷層、裂隙、小皺褶等非常發(fā)育。如圖 2-5 所示,銅川市金鎖關鎮(zhèn)淌泥河張家灘頁巖中發(fā)育多條小斷層,柳林溝張家灘頁巖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fā)生揉皺(圖 2-6)。銅川附近張家灘頁巖中可見同生變形構造,是深湖相沉積,厚度較大。

張家灘,泥河,銅川市,粉砂


圖 2-3 銅川市金鎖關鎮(zhèn)淌泥河張家灘頁巖的砂質夾層圖 2-5 銅川市金鎖關鎮(zhèn)淌泥河張家灘頁巖中斷層發(fā)育露頭、巖心觀察表明,研究區(qū)內頁黃色、白色粉砂質夾層和粉砂質紋層與國內外部分學者也開始注意到頁巖中發(f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延長期沉積體系及巖相古地理演化[J]. 李文厚,龐軍剛,曹紅霞,肖麗,王若谷.  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3)
[2]準噶爾盆地中央坳陷帶油氣成藏過程分析[J]. 尹偉,鄭和榮,徐士林,馬麗娟,賈慶素,伍新和.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8(04)
[3]中國頁巖氣資源勘探潛力[J]. 張金川,徐波,聶海寬,汪宗余,林拓,姜生玲,宋曉微,張琴,王廣源,張培先.  天然氣工業(yè). 2008(06)
[4]鄂爾多斯盆地長7優(yōu)質烴源巖的巖石學、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發(fā)育環(huán)境[J]. 張文正,楊華,楊奕華,孔慶芬,吳凱.  地球化學. 2008(01)
[5]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層序地層特征新認識[J]. 張鳳奎,張忠義,張林.  地層學雜志. 2008(01)
[6]潛江凹陷潛江組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氣候意義[J]. 李春榮,陳開遠.  石油地質與工程. 2007(06)
[7]微量元素分析在判別沉積環(huán)境中的應用——以江漢盆地潛江組為例[J]. 劉剛,周東升.  石油實驗地質. 2007(03)
[8]中國非常規(guī)天然氣勘探雛議[J]. 張金川,薛會,卞昌蓉,王艷芳,唐玄.  天然氣工業(yè). 2006(12)
[9]半干旱區(qū)沼澤沉積剖面特征元素比值及其物源、氧化還原變化信息[J]. 王國平,張玉霞,翟正麗,賈琳.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6(03)
[10]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程度異常分布區(qū)及形成時期探討[J]. 任戰(zhàn)利,張盛,高勝利,崔軍平,劉新社.  地質學報. 2006(05)



本文編號:34006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4006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10b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