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嶺勉略構造帶橫現河地區(qū)變質沉積巖形成時代及物源——來自LA-ICP-MS碎屑鋯石U-Pb年齡的證據
發(fā)布時間:2021-07-21 17:00
朱家山巖組、喬子溝巖片位于南秦嶺勉略構造帶橫現河以北,是勉略構造帶中強烈韌性變形的沉積巖系,是勉略構造混雜巖帶的基質巖系,研究其形成時代、沉積物源,對于深入了解勉略構造帶的形成時代與構造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橫現河以北地區(qū)朱家山巖組、喬子溝巖片中的變質沉積巖(絹英千枚巖)為研究對象,進行碎屑鋯石LA-ICP-MS鋯石U-Pb年代學研究,探討其形成時代及沉積物源。所獲得的碎屑鋯石年齡可以分為3組:古生代年齡組(375~542 Ma),可以劃分為晚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晚期年齡組(375~424Ma),主要峰值為390Ma、394Ma,早古生代早期年齡組(530~542Ma);新元古代年齡組(552~977 Ma),可以劃分為新元古代晚期年齡組(552~797Ma),主要峰值為758Ma、787Ma,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齡組(800~977Ma),主要峰值為855Ma、951Ma;中元古代晚期年齡組(1 008~1 124Ma)。朱家山巖組、喬子溝巖片碎屑鋯石最小年齡組分別為375~385Ma(平均年齡為380.3Ma)、377~389 Ma(平均年齡為383 Ma),說明朱家山巖組、喬子溝巖...
【文章來源】:西北地質. 2020,53(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25 頁
【部分圖文】:
(a,c)勉略構造帶北部淺變質沉積巖(M330-1和M1255-2)碎屑鋯石年齡諧和圖和(b,d)年齡直方圖與概率密度圖
對采自橫現河北的朱家山巖組(樣品M330-1)和喬子溝巖片(樣品M1255-2)中的絹云石英千枚巖進行了碎屑鋯石U-Pb定年和鋯石內部結構陰極發(fā)光(CL)觀察,陰極發(fā)光圖像照片見圖3a、圖3b。雙目鏡下顯示所測鋯石均無色透明,自形程度較好。樣品M330-1中鋯石Th含量為10.98×10-6~1 552×10-6,U含量為16.7×10-6~794×10-6,Th/U值為0.37~3.06,大多數點大于0.4,僅有1顆鋯石Th/U值小于0.4。樣品M1255-2中鋯石Th和U含量和比值差異較大,Th含量為0.91×10-6~853.98×10-6,U含量為5.58×10-6~537.72×10-6,Th/U值為0.27~93.11,都顯示典型的巖漿振蕩環(huán)帶結構,并且部分鋯石CL圖像顯示清晰細密的震蕩環(huán)帶(3,12,41,66,75)以及寬緩的震蕩環(huán)帶(33),可能分別為花崗質巖漿鋯石、中-基性巖漿鋯石。目前,對于鋯石的成因主要通過鋯石的CL圖像及Th/U值來區(qū)分鋯石為巖漿成因還是變質成因,鋯石的晶形和內部結構可以反映鋯石的地質歷史,巖漿成因的鋯石一般結構較為簡單,發(fā)育有良好的震蕩環(huán)帶或者板狀環(huán)帶等生長環(huán)帶。生長環(huán)帶反映的是鋯石生長時Zr、Si以及Hf、P、Y、U和Th的含量變化(CORFU et al.,2003)。一般認為具有震蕩環(huán)帶且Th/U值高于0.4為典型的巖漿成因鋯石,而變質成因的鋯石其Th/U值一般低于0.1(吳元保等,2004)。但也存在很多反例,如快速生長的變質鋯石含相對高的Th/U值(WHITE-HOUSE M J等,2002),以及不徹底的變質重結晶鋯石可殘留相對高的Th/U值,花崗巖在高度演化過程中含Th的獨居石和綠簾石等礦物的結晶使得鋯石常會具有低Th/U值(BINGEN et al.,2001)。因此筆者在依據CL圖像及Th/U值基礎上,結合基礎地質等因素解釋其相應年齡的地質含義。2件樣品各測定了80個鋯石微區(qū)同位素年齡數據,其中大多數的數據點具有基本諧和的同位素年齡(圖4a、圖4c)。刪除了諧和度特別低的數據點,總共有142個數據點被選出進行年齡統計(表1、表2)。所獲得的碎屑鋯石年齡可以分為3組:古生代年齡28顆(375~542 Ma),約占總數的19.7%,可以劃分為晚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晚期年齡組(375~424 Ma),主要峰值為390 Ma、394Ma,早古生代早期年齡組(530~542Ma);新元古代年齡108顆(552~977 Ma),約占總數的76.1%,可以劃分為新元古代晚期年齡組(552~797Ma),主要峰值為758Ma、787Ma,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齡組(800~977 Ma),主要峰值為855 Ma、951Ma;中元古代晚期年齡6顆(1 008~1 124Ma),約占總數的4.2%,無明顯的峰值。
2件樣品各測定了80個鋯石微區(qū)同位素年齡數據,其中大多數的數據點具有基本諧和的同位素年齡(圖4a、圖4c)。刪除了諧和度特別低的數據點,總共有142個數據點被選出進行年齡統計(表1、表2)。所獲得的碎屑鋯石年齡可以分為3組:古生代年齡28顆(375~542 Ma),約占總數的19.7%,可以劃分為晚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晚期年齡組(375~424 Ma),主要峰值為390 Ma、394Ma,早古生代早期年齡組(530~542Ma);新元古代年齡108顆(552~977 Ma),約占總數的76.1%,可以劃分為新元古代晚期年齡組(552~797Ma),主要峰值為758Ma、787Ma,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齡組(800~977 Ma),主要峰值為855 Ma、951Ma;中元古代晚期年齡6顆(1 008~1 124Ma),約占總數的4.2%,無明顯的峰值。4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揚子板塊西北緣新元古代洋縣桑溪溝花崗巖成因:Rodina超大陸裂解與地殼重熔[J]. 段博林,蘇犁,王靜,肖亮. 地球化學. 2018(05)
[2]北大巴山花櫟村鎂鐵質巖地球化學、年代學及其構造環(huán)境制約[J]. 許光,王坤明,王宗起,張英利,王剛,武昱東. 地質通報. 2018(07)
[3]南秦嶺北緣淅川地區(qū)泥盆紀地層的物源及構造背景[J]. 徐大良,彭練紅,劉浩,鄧新,魏運許,張維峰. 地球科學. 2018(07)
[4]西秦嶺吳家山群地層時代及物源特征:來自碎屑鋯石U-Pb年齡證據[J]. 丁振舉,文成雄,國阿千,牛廣德,王增祥,劉志宇.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2)
[5]揚子陸塊北緣上兩地區(qū)二長花崗巖成因:鋯石U-Pb年代學、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學制約[J]. 劉偉,楊曉勇,馬志鑫,孫志明,廖忠禮. 地質學報. 2018(01)
[6]南秦嶺勉略構造帶黑溝峽火山巖年代學及地球化學特征——新元古代勉略洋盆存在及俯沖的記錄[J]. 徐通,裴先治,李瑞保,劉成軍,陳有炘,李佐臣,裴磊,左文乾. 地質論評. 2017(02)
[7]南秦嶺旬陽盆地東部晚泥盆世巖漿成因鈉長巖及其構造意義[J]. 羅金海,周亞軍,徐歡,尤佳,李亦飛,車自成. 地質學報. 2017(02)
[8]北大巴山超基性、基性巖墻和堿質火山雜巖形成時代的新證據及其地質意義[J]. 向忠金,閆全人,宋博,王宗起. 地質學報. 2016(05)
[9]南秦嶺勉略構造帶張兒溝新元古代變安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鋯石LA-ICP-MSU-Pb年齡——Rodinia超大陸聚合事件的記錄[J]. 徐通,裴先治,劉成軍,陳有炘,李瑞保,李佐臣,裴磊. 地質論評. 2016(02)
[10]新元古代揚子北緣地殼增生事件:來自漢南祖師店奧長花崗巖地球化學、鋯石LA-ICP-MS U-Pb年代學和Hf同位素證據[J]. 敖文昊,張宇昆,張瑞英,趙燕,孫勇. 地質論評. 2014(06)
博士論文
[1]秦嶺南緣勉略構造帶康縣—略陽地區(qū)組成特征及構造演化研究[D]. 徐通.長安大學 2016
[2]揚子克拉通黃陵背斜廟灣蛇綠雜巖成因及大地構造意義[D]. 蔣幸福.中國地質大學 2014
[3]南秦嶺新元古代—古生代巖漿事件與中生代冷碰撞造山[D]. 王瑞瑞.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3
[4]南秦嶺增生雜巖帶構造巖石組合及其形成過程[D]. 王濤.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8
[5]南秦嶺古生代盆地演化中幕式流體成巖成礦作用研究[D]. 劉淑文.長安大學 2006
[6]勉略—阿尼瑪卿構造帶的形成演化與動力學特征[D]. 裴先治.西北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揚子地塊北緣大漢山地區(qū)新元古代花崗巖巖石學、地球化學、鋯石年代學及其地質意義[D]. 敖文昊.西北大學 2015
[2]揚子西北緣新元古代漢南酸性雜巖礦物化學研究[D]. 劉澤瑞.中國地質大學 2013
[3]南秦嶺與揚子地體西北緣志留—泥盆系碎屑鋯石物源分析及構造意義[D]. 段亮.西北大學 2010
[4]揚子地塊北緣花崗巖SHRIMP鋯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學特征研究[D]. 耿英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本文編號:3295423
【文章來源】:西北地質. 2020,53(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25 頁
【部分圖文】:
(a,c)勉略構造帶北部淺變質沉積巖(M330-1和M1255-2)碎屑鋯石年齡諧和圖和(b,d)年齡直方圖與概率密度圖
對采自橫現河北的朱家山巖組(樣品M330-1)和喬子溝巖片(樣品M1255-2)中的絹云石英千枚巖進行了碎屑鋯石U-Pb定年和鋯石內部結構陰極發(fā)光(CL)觀察,陰極發(fā)光圖像照片見圖3a、圖3b。雙目鏡下顯示所測鋯石均無色透明,自形程度較好。樣品M330-1中鋯石Th含量為10.98×10-6~1 552×10-6,U含量為16.7×10-6~794×10-6,Th/U值為0.37~3.06,大多數點大于0.4,僅有1顆鋯石Th/U值小于0.4。樣品M1255-2中鋯石Th和U含量和比值差異較大,Th含量為0.91×10-6~853.98×10-6,U含量為5.58×10-6~537.72×10-6,Th/U值為0.27~93.11,都顯示典型的巖漿振蕩環(huán)帶結構,并且部分鋯石CL圖像顯示清晰細密的震蕩環(huán)帶(3,12,41,66,75)以及寬緩的震蕩環(huán)帶(33),可能分別為花崗質巖漿鋯石、中-基性巖漿鋯石。目前,對于鋯石的成因主要通過鋯石的CL圖像及Th/U值來區(qū)分鋯石為巖漿成因還是變質成因,鋯石的晶形和內部結構可以反映鋯石的地質歷史,巖漿成因的鋯石一般結構較為簡單,發(fā)育有良好的震蕩環(huán)帶或者板狀環(huán)帶等生長環(huán)帶。生長環(huán)帶反映的是鋯石生長時Zr、Si以及Hf、P、Y、U和Th的含量變化(CORFU et al.,2003)。一般認為具有震蕩環(huán)帶且Th/U值高于0.4為典型的巖漿成因鋯石,而變質成因的鋯石其Th/U值一般低于0.1(吳元保等,2004)。但也存在很多反例,如快速生長的變質鋯石含相對高的Th/U值(WHITE-HOUSE M J等,2002),以及不徹底的變質重結晶鋯石可殘留相對高的Th/U值,花崗巖在高度演化過程中含Th的獨居石和綠簾石等礦物的結晶使得鋯石常會具有低Th/U值(BINGEN et al.,2001)。因此筆者在依據CL圖像及Th/U值基礎上,結合基礎地質等因素解釋其相應年齡的地質含義。2件樣品各測定了80個鋯石微區(qū)同位素年齡數據,其中大多數的數據點具有基本諧和的同位素年齡(圖4a、圖4c)。刪除了諧和度特別低的數據點,總共有142個數據點被選出進行年齡統計(表1、表2)。所獲得的碎屑鋯石年齡可以分為3組:古生代年齡28顆(375~542 Ma),約占總數的19.7%,可以劃分為晚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晚期年齡組(375~424 Ma),主要峰值為390 Ma、394Ma,早古生代早期年齡組(530~542Ma);新元古代年齡108顆(552~977 Ma),約占總數的76.1%,可以劃分為新元古代晚期年齡組(552~797Ma),主要峰值為758Ma、787Ma,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齡組(800~977 Ma),主要峰值為855 Ma、951Ma;中元古代晚期年齡6顆(1 008~1 124Ma),約占總數的4.2%,無明顯的峰值。
2件樣品各測定了80個鋯石微區(qū)同位素年齡數據,其中大多數的數據點具有基本諧和的同位素年齡(圖4a、圖4c)。刪除了諧和度特別低的數據點,總共有142個數據點被選出進行年齡統計(表1、表2)。所獲得的碎屑鋯石年齡可以分為3組:古生代年齡28顆(375~542 Ma),約占總數的19.7%,可以劃分為晚古生代早期—早古生代晚期年齡組(375~424 Ma),主要峰值為390 Ma、394Ma,早古生代早期年齡組(530~542Ma);新元古代年齡108顆(552~977 Ma),約占總數的76.1%,可以劃分為新元古代晚期年齡組(552~797Ma),主要峰值為758Ma、787Ma,新元古代早中期年齡組(800~977 Ma),主要峰值為855 Ma、951Ma;中元古代晚期年齡6顆(1 008~1 124Ma),約占總數的4.2%,無明顯的峰值。4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揚子板塊西北緣新元古代洋縣桑溪溝花崗巖成因:Rodina超大陸裂解與地殼重熔[J]. 段博林,蘇犁,王靜,肖亮. 地球化學. 2018(05)
[2]北大巴山花櫟村鎂鐵質巖地球化學、年代學及其構造環(huán)境制約[J]. 許光,王坤明,王宗起,張英利,王剛,武昱東. 地質通報. 2018(07)
[3]南秦嶺北緣淅川地區(qū)泥盆紀地層的物源及構造背景[J]. 徐大良,彭練紅,劉浩,鄧新,魏運許,張維峰. 地球科學. 2018(07)
[4]西秦嶺吳家山群地層時代及物源特征:來自碎屑鋯石U-Pb年齡證據[J]. 丁振舉,文成雄,國阿千,牛廣德,王增祥,劉志宇. 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 2018(02)
[5]揚子陸塊北緣上兩地區(qū)二長花崗巖成因:鋯石U-Pb年代學、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學制約[J]. 劉偉,楊曉勇,馬志鑫,孫志明,廖忠禮. 地質學報. 2018(01)
[6]南秦嶺勉略構造帶黑溝峽火山巖年代學及地球化學特征——新元古代勉略洋盆存在及俯沖的記錄[J]. 徐通,裴先治,李瑞保,劉成軍,陳有炘,李佐臣,裴磊,左文乾. 地質論評. 2017(02)
[7]南秦嶺旬陽盆地東部晚泥盆世巖漿成因鈉長巖及其構造意義[J]. 羅金海,周亞軍,徐歡,尤佳,李亦飛,車自成. 地質學報. 2017(02)
[8]北大巴山超基性、基性巖墻和堿質火山雜巖形成時代的新證據及其地質意義[J]. 向忠金,閆全人,宋博,王宗起. 地質學報. 2016(05)
[9]南秦嶺勉略構造帶張兒溝新元古代變安山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鋯石LA-ICP-MSU-Pb年齡——Rodinia超大陸聚合事件的記錄[J]. 徐通,裴先治,劉成軍,陳有炘,李瑞保,李佐臣,裴磊. 地質論評. 2016(02)
[10]新元古代揚子北緣地殼增生事件:來自漢南祖師店奧長花崗巖地球化學、鋯石LA-ICP-MS U-Pb年代學和Hf同位素證據[J]. 敖文昊,張宇昆,張瑞英,趙燕,孫勇. 地質論評. 2014(06)
博士論文
[1]秦嶺南緣勉略構造帶康縣—略陽地區(qū)組成特征及構造演化研究[D]. 徐通.長安大學 2016
[2]揚子克拉通黃陵背斜廟灣蛇綠雜巖成因及大地構造意義[D]. 蔣幸福.中國地質大學 2014
[3]南秦嶺新元古代—古生代巖漿事件與中生代冷碰撞造山[D]. 王瑞瑞.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3
[4]南秦嶺增生雜巖帶構造巖石組合及其形成過程[D]. 王濤.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8
[5]南秦嶺古生代盆地演化中幕式流體成巖成礦作用研究[D]. 劉淑文.長安大學 2006
[6]勉略—阿尼瑪卿構造帶的形成演化與動力學特征[D]. 裴先治.西北大學 2001
碩士論文
[1]揚子地塊北緣大漢山地區(qū)新元古代花崗巖巖石學、地球化學、鋯石年代學及其地質意義[D]. 敖文昊.西北大學 2015
[2]揚子西北緣新元古代漢南酸性雜巖礦物化學研究[D]. 劉澤瑞.中國地質大學 2013
[3]南秦嶺與揚子地體西北緣志留—泥盆系碎屑鋯石物源分析及構造意義[D]. 段亮.西北大學 2010
[4]揚子地塊北緣花崗巖SHRIMP鋯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學特征研究[D]. 耿英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0
本文編號:32954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29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