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H1>
發(fā)布時間:2017-04-15 19:05
本文關鍵詞: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stro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中國,各類大型工程建設以及一些基礎性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擋土墻作為一項重要的輔助工程,它以獨特的優(yōu)勢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工程建設中,擋土墻工程在各類工程施工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擋土墻土壓力是擋土墻設計的重要依據,對擋土墻土壓力的研究分析是極其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通過ANSYS有限元軟件建立出RT變位模式擋土墻及墻后土體的計算模型,然后運用分段位移約束研究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通過墻后土體的水平位移云圖分析墻后土體相對位移區(qū)與相關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得出擋土墻沿墻高的土壓力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通過變化各個參數(shù)分析其對土壓力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結合墻體位移對摩擦角的發(fā)揮及考慮位移的朗肯土壓力理論推求出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改進的朗肯土壓力計算公式,利用該公式計算得出的土壓力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等結果與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結果進行比較。本文通過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和公式計算研究表明:(1)土體處于非極限狀態(tài)下,擋土墻繞墻頂向土體方向發(fā)生一定的轉動位移,墻后回填土體存在一定的相對位移區(qū),該區(qū)形狀呈現(xiàn)倒梯形。相對位移區(qū)范圍大小受到墻體的轉動位移比、回填土體的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的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因素的影響。墻體轉動位移增大,相對位移區(qū)范圍增大;隨著回填土體的內摩擦角、彈性模量、泊松比的分別增大,相對位移區(qū)的范圍均增大。(2)RT變位模式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被動土壓力分布大小及規(guī)律受到墻體轉動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影響。隨著墻體轉動位移比的增大,土壓力增大,增大速率逐漸減小。位移比一定時,擋土墻墻頂附近土壓力增大效果不明顯,越是距離墻底附近的土體土壓力增大效果越明顯;墻體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彈性模量、泊松比增大,土壓力分布曲線的曲率均增大。(3)RT變位模式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被動土壓力的合力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受到墻體轉動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影響。墻體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回填土體彈性模量分別增大,土壓力合力均增大,合力作用點均降低;回填土體的泊松比增大,土壓力合力增大,合力作用點有略微的升高。(4)利用改進朗肯土壓力計算公式,計算得出RT變位模式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被動土壓力的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與有限元得出的結果從整體上很一致,可為工程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擋土墻 繞墻頂轉動 非極限狀態(tài) 有限元 被動土壓力 改進朗肯土壓力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76.4;TU4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緒論14-26
- 1.1 引言14
- 1.2 土壓力的研究現(xiàn)狀14-23
- 1.2.1 線性土壓力理論14-17
- 1.2.2 非線性土壓力理論17-19
- 1.2.3 其他土壓力理論及計算方法19-23
- 1.3 主要研究內容以及技術路線23-26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3-24
- 1.3.2 研究的技術路線24-26
- 第二章 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簡介26-34
- 2.1 數(shù)值分析法26-28
- 2.1.1 有限單元法分析法27
- 2.1.2 ANSYS有限元計算軟件簡介27-28
- 2.1.3 ANSYS分析類型28
- 2.1.4 ANSYS分析基本過程28
- 2.2 擋土墻土壓力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模型28-34
- 2.2.1 擋土墻土壓力問題平面應變模型簡化28-29
- 2.2.2 有限元幾何模型29
- 2.2.3 有限元物理模型29-32
- 2.2.4 有限元分析過程32-34
- 第三章 擋土墻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土體位移分析34-44
- 3.1 擋土墻的相對位移區(qū)34-35
- 3.2 擋土墻位移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35-36
- 3.3 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36-38
- 3.4 回填土體彈性模量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38-41
- 3.5 泊松比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41-42
- 3.6 本章小結42-44
- 第四章 擋土墻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被動土壓力分析44-58
- 4.1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墻體位移比的被動土壓力分析44-47
- 4.1.1 不同墻體位移比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44-45
- 4.1.2 不同墻體位移比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45-46
- 4.1.3 不同墻體位移比對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分析46-47
- 4.2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內摩擦角的被動土壓力47-50
- 4.2.1 不同內摩擦角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47-48
- 4.2.2 不同內摩擦角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48-49
- 4.2.3 不同內摩擦角對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分析49-50
- 4.3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填體彈性模量的被動土壓力50-53
- 4.3.1 不同填土彈性模量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50-52
- 4.3.2 不同填土彈性模量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52
- 4.3.3 不同填土彈性模量對合力作用點的影響分析52-53
- 4.4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填土泊松比的被動土壓力53-56
- 4.4.1 不同填土泊松比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53-54
- 4.4.2 不同填土泊松比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54-55
- 4.4.3 不同填土泊松比對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分析55-56
- 4.5 本章小結56-58
- 第五章 擋土墻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被動土壓力公式58-74
- 5.1 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擋土墻位移對摩擦角的影響58-59
- 5.2 RT位移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擋土墻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及計算公式59-61
- 5.2.1 擋土墻模型基本假定59
- 5.2.2 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與土壓力計算公式59-61
- 5.3 公式解與有限元解的對比61-72
- 5.3.1 土壓力分布的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2-64
- 5.3.2 土壓力系數(shù)的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4-67
- 5.3.3 被動總土壓力的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7-69
- 5.3.4 土壓力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公式計算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9-72
- 5.4 本章小結72-74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4-76
- 6.1 結論74
- 6.2 展望74-76
- 參考文獻76-80
- 致謝80-8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魯瑞林;張永興;王桂林;胡居義;;山區(qū)高填涵頂垂直土壓力現(xiàn)場測試及計算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12期
2 李寧波,張吾渝;土壓力計算存在的問題[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3 冉隆重;對土壓力計算方法的幾點改進意見[J];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4 楊超;劉希亮;王光勇;;硬粘土基坑開挖土壓力變化規(guī)律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唐小萍;;粘性土壓力計算公式的修正[J];建設科技;2006年18期
6 姜晨光;賀勇;劉波;朱佑國;吳曉峰;;基坑開挖坑壁土壓力原位監(jiān)測與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7 曾玉瑩;鄭小戰(zhàn);;考慮位移效應的支護結構土壓力計算[J];水運工程;2006年12期
8 趙建平;余闖;陳國興;宰金珉;;受位移影響的土壓力模型在工程實例模擬分析中的應用[J];巖土力學;2006年S1期
9 李興高;劉維寧;;剛性擋墻上土壓力不確定性的計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10 彭功勛;李承海;;基坑支護結構土壓力計算理論探討[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日慶;俞建霖;龔曉南;張吾渝;;基坑開挖中土壓力計算方法探討[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馮忠居;;溝埋式大型鋼筋混凝土蛋型管道土壓力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6年
3 董誠;鄭穎人;唐曉松;;滲流條件下基坑水-土壓力不同計算方法的比較[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宋明健;楊慶;鐘義敏;;基坑真實土壓力的影響因素[A];四川省煤田地質局論文集[C];2010年
5 戚繼榮;劉祖春;;軟土基坑土壓力計算的理論分析與探討[A];江蘇省地質學會巖土工程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03年
6 張飛;李鏡培;;考慮卸載及硬化效應的基坑水土壓力計算[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韓業(yè)龍;鄭剛;刁鈺;聶東清;;考慮非極限狀態(tài)土壓力的水泥土攪拌樁圍護結構水平變形計算方法[A];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f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 李廣信;周順和;;擋土結構上的土壓力與超靜孔壓力的關系[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9 姜晨光;賀勇;朱燁昕;姜科;顧持真;;基于引力場的基坑坑壁土壓力計算方法與實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正威;崔京浩;;基坑橫撐和滲流對墻后土壓力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立明;有支點柔性支護結構主動區(qū)土壓力和增強機理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2 李永剛;溝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壓力統(tǒng)一計算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3 宋飛;考慮側向變形的各向異性填土土壓力計算方法及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4 許錫昌;土壓力問題與基坑變形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4年
5 馬少俊;動靜荷載下?lián)跬翂ν翂毫τ嬎慵跋嚓P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吳明;深基坑工程若干土力學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姜朋明;轉動狀態(tài)下?lián)跬翂ν翂毫Φ膰烂芙夥捌鋺肹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8 張寧霞;公路大跨徑高填方涵洞工作特性綜合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9 彭社琴;超深基坑支護結構與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10 陳頁開;擋土墻上土壓力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分析[D];浙江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石聰;砂土中沉井側壁摩阻力離心機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龍飛;成都裂隙性黏土基坑土壓力計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張衍;非極限土壓力作用下雙排樁支護結構內力變形分析[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4 李苗苗;庫侖土壓力的力學機制研究及其工程應用[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5 李偉龍;填土性質與邊坡對高填方黃土明洞土壓力影響的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6 柯才桐;擋土墻土壓力計算理論研究[D];海南大學;2014年
7 李彥平;嵌入式筒型結構土壓力計算及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8 王德芳;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縖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9 何淳健;裝配式管型通道土壓力和結構內力分析[D];浙江大學;2009年
10 傅洪堯;大直徑薄殼圓筒結構筒后土壓力的空間計算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stro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309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09036.html
本文關鍵詞: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stro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中國,各類大型工程建設以及一些基礎性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擋土墻作為一項重要的輔助工程,它以獨特的優(yōu)勢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被廣泛的應用于各類工程建設中,擋土墻工程在各類工程施工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擋土墻土壓力是擋土墻設計的重要依據,對擋土墻土壓力的研究分析是極其有必要的。本文首先通過ANSYS有限元軟件建立出RT變位模式擋土墻及墻后土體的計算模型,然后運用分段位移約束研究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通過墻后土體的水平位移云圖分析墻后土體相對位移區(qū)與相關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并得出擋土墻沿墻高的土壓力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通過變化各個參數(shù)分析其對土壓力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結合墻體位移對摩擦角的發(fā)揮及考慮位移的朗肯土壓力理論推求出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改進的朗肯土壓力計算公式,利用該公式計算得出的土壓力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等結果與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結果進行比較。本文通過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和公式計算研究表明:(1)土體處于非極限狀態(tài)下,擋土墻繞墻頂向土體方向發(fā)生一定的轉動位移,墻后回填土體存在一定的相對位移區(qū),該區(qū)形狀呈現(xiàn)倒梯形。相對位移區(qū)范圍大小受到墻體的轉動位移比、回填土體的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的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因素的影響。墻體轉動位移增大,相對位移區(qū)范圍增大;隨著回填土體的內摩擦角、彈性模量、泊松比的分別增大,相對位移區(qū)的范圍均增大。(2)RT變位模式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被動土壓力分布大小及規(guī)律受到墻體轉動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影響。隨著墻體轉動位移比的增大,土壓力增大,增大速率逐漸減小。位移比一定時,擋土墻墻頂附近土壓力增大效果不明顯,越是距離墻底附近的土體土壓力增大效果越明顯;墻體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彈性模量、泊松比增大,土壓力分布曲線的曲率均增大。(3)RT變位模式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被動土壓力的合力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受到墻體轉動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及回填土體彈性模量、泊松比等影響。墻體位移比、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回填土體彈性模量分別增大,土壓力合力均增大,合力作用點均降低;回填土體的泊松比增大,土壓力合力增大,合力作用點有略微的升高。(4)利用改進朗肯土壓力計算公式,計算得出RT變位模式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被動土壓力的分布、大小及合力作用點位置,與有限元得出的結果從整體上很一致,可為工程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擋土墻 繞墻頂轉動 非極限狀態(tài) 有限元 被動土壓力 改進朗肯土壓力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476.4;TU4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4
- 第一章 緒論14-26
- 1.1 引言14
- 1.2 土壓力的研究現(xiàn)狀14-23
- 1.2.1 線性土壓力理論14-17
- 1.2.2 非線性土壓力理論17-19
- 1.2.3 其他土壓力理論及計算方法19-23
- 1.3 主要研究內容以及技術路線23-26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23-24
- 1.3.2 研究的技術路線24-26
- 第二章 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簡介26-34
- 2.1 數(shù)值分析法26-28
- 2.1.1 有限單元法分析法27
- 2.1.2 ANSYS有限元計算軟件簡介27-28
- 2.1.3 ANSYS分析類型28
- 2.1.4 ANSYS分析基本過程28
- 2.2 擋土墻土壓力有限元數(shù)值計算模型28-34
- 2.2.1 擋土墻土壓力問題平面應變模型簡化28-29
- 2.2.2 有限元幾何模型29
- 2.2.3 有限元物理模型29-32
- 2.2.4 有限元分析過程32-34
- 第三章 擋土墻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土體位移分析34-44
- 3.1 擋土墻的相對位移區(qū)34-35
- 3.2 擋土墻位移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35-36
- 3.3 回填土體內摩擦角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36-38
- 3.4 回填土體彈性模量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38-41
- 3.5 泊松比對相對位移區(qū)的影響41-42
- 3.6 本章小結42-44
- 第四章 擋土墻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被動土壓力分析44-58
- 4.1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墻體位移比的被動土壓力分析44-47
- 4.1.1 不同墻體位移比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44-45
- 4.1.2 不同墻體位移比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45-46
- 4.1.3 不同墻體位移比對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分析46-47
- 4.2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內摩擦角的被動土壓力47-50
- 4.2.1 不同內摩擦角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47-48
- 4.2.2 不同內摩擦角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48-49
- 4.2.3 不同內摩擦角對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分析49-50
- 4.3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填體彈性模量的被動土壓力50-53
- 4.3.1 不同填土彈性模量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50-52
- 4.3.2 不同填土彈性模量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52
- 4.3.3 不同填土彈性模量對合力作用點的影響分析52-53
- 4.4 擋土墻非極限狀態(tài)下不同填土泊松比的被動土壓力53-56
- 4.4.1 不同填土泊松比對被動土壓力分布的影響分析53-54
- 4.4.2 不同填土泊松比對被動總土壓力的影響分析54-55
- 4.4.3 不同填土泊松比對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影響分析55-56
- 4.5 本章小結56-58
- 第五章 擋土墻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被動土壓力公式58-74
- 5.1 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擋土墻位移對摩擦角的影響58-59
- 5.2 RT位移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擋土墻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及計算公式59-61
- 5.2.1 擋土墻模型基本假定59
- 5.2.2 被動土壓力系數(shù)與土壓力計算公式59-61
- 5.3 公式解與有限元解的對比61-72
- 5.3.1 土壓力分布的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2-64
- 5.3.2 土壓力系數(shù)的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4-67
- 5.3.3 被動總土壓力的公式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7-69
- 5.3.4 土壓力合力作用點位置的公式計算解與有限元解對比69-72
- 5.4 本章小結72-74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4-76
- 6.1 結論74
- 6.2 展望74-76
- 參考文獻76-80
- 致謝80-8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位論文8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魯瑞林;張永興;王桂林;胡居義;;山區(qū)高填涵頂垂直土壓力現(xiàn)場測試及計算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06年12期
2 李寧波,張吾渝;土壓力計算存在的問題[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3 冉隆重;對土壓力計算方法的幾點改進意見[J];西安工程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4 楊超;劉希亮;王光勇;;硬粘土基坑開挖土壓力變化規(guī)律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唐小萍;;粘性土壓力計算公式的修正[J];建設科技;2006年18期
6 姜晨光;賀勇;劉波;朱佑國;吳曉峰;;基坑開挖坑壁土壓力原位監(jiān)測與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7 曾玉瑩;鄭小戰(zhàn);;考慮位移效應的支護結構土壓力計算[J];水運工程;2006年12期
8 趙建平;余闖;陳國興;宰金珉;;受位移影響的土壓力模型在工程實例模擬分析中的應用[J];巖土力學;2006年S1期
9 李興高;劉維寧;;剛性擋墻上土壓力不確定性的計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03期
10 彭功勛;李承海;;基坑支護結構土壓力計算理論探討[J];廣東土木與建筑;200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日慶;俞建霖;龔曉南;張吾渝;;基坑開挖中土壓力計算方法探討[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馮忠居;;溝埋式大型鋼筋混凝土蛋型管道土壓力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6年
3 董誠;鄭穎人;唐曉松;;滲流條件下基坑水-土壓力不同計算方法的比較[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宋明健;楊慶;鐘義敏;;基坑真實土壓力的影響因素[A];四川省煤田地質局論文集[C];2010年
5 戚繼榮;劉祖春;;軟土基坑土壓力計算的理論分析與探討[A];江蘇省地質學會巖土工程專業(yè)委員會論文集[C];2003年
6 張飛;李鏡培;;考慮卸載及硬化效應的基坑水土壓力計算[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韓業(yè)龍;鄭剛;刁鈺;聶東清;;考慮非極限狀態(tài)土壓力的水泥土攪拌樁圍護結構水平變形計算方法[A];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fā)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8 李廣信;周順和;;擋土結構上的土壓力與超靜孔壓力的關系[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9 姜晨光;賀勇;朱燁昕;姜科;顧持真;;基于引力場的基坑坑壁土壓力計算方法與實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張正威;崔京浩;;基坑橫撐和滲流對墻后土壓力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立明;有支點柔性支護結構主動區(qū)土壓力和增強機理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2 李永剛;溝埋式和上埋式涵洞土壓力統(tǒng)一計算理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9年
3 宋飛;考慮側向變形的各向異性填土土壓力計算方法及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4 許錫昌;土壓力問題與基坑變形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4年
5 馬少俊;動靜荷載下?lián)跬翂ν翂毫τ嬎慵跋嚓P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吳明;深基坑工程若干土力學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7 姜朋明;轉動狀態(tài)下?lián)跬翂ν翂毫Φ膰烂芙夥捌鋺肹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8 張寧霞;公路大跨徑高填方涵洞工作特性綜合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9 彭社琴;超深基坑支護結構與土相互作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10 陳頁開;擋土墻上土壓力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分析[D];浙江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石聰;砂土中沉井側壁摩阻力離心機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龍飛;成都裂隙性黏土基坑土壓力計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張衍;非極限土壓力作用下雙排樁支護結構內力變形分析[D];安徽建筑大學;2015年
4 李苗苗;庫侖土壓力的力學機制研究及其工程應用[D];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
5 李偉龍;填土性質與邊坡對高填方黃土明洞土壓力影響的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6 柯才桐;擋土墻土壓力計算理論研究[D];海南大學;2014年
7 李彥平;嵌入式筒型結構土壓力計算及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8 王德芳;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縖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9 何淳健;裝配式管型通道土壓力和結構內力分析[D];浙江大學;2009年
10 傅洪堯;大直徑薄殼圓筒結構筒后土壓力的空間計算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RT變位模式非極限狀態(tài)下?lián)跬翂Σ▌油翂毫ρ芯?/strong>,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90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0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