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鉛鋅礦地球物理響應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2-18 05:08
鉛鋅礦是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用途極其廣泛,主要用于電氣、機械、軍事、冶金、化工、輕工業(yè)和醫(yī)藥業(yè)等領域,在有色金屬工業(y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雖然鉛鋅探明儲量呈增加態(tài)勢,但是很少有大型的、高品位的礦產發(fā)現(xiàn)。金頂鉛鋅礦為國內已探明儲量的最大的鉛鋅礦,也是亞洲最大的鉛鋅礦床,位于云南省蘭坪縣金頂鎮(zhèn),距蘭坪縣城約3.5公里。本文以國家項目《金頂?shù)V集區(qū)地球物理探測與三維物性結構》為依托,利用音頻大地電磁勘探(AMT)以及重力在金頂?shù)V區(qū)開展了30km音頻大地電磁和60km2高精度重力數(shù)據(jù)采集、處理與解釋工作。通過分析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研究區(qū)巖礦石物性特征:電阻率方面,塊狀、脈狀硫化鉛鋅礦石為礦區(qū)最低電阻率體,比其他巖(礦)石的電阻率值低4300倍,具有明顯低電阻率特征;浸染狀氧化鉛鋅礦石電阻率比砂巖、灰?guī)r低510倍,表現(xiàn)為中低電阻率特征;密度方面,礦石與其他巖石相比,除水鋅礦以外,高1g/cm3左右,表現(xiàn)為高密度特征;極化率方面,氧化鉛鋅礦、硫化鉛鋅礦與其他巖石相比,高3%左右,表現(xiàn)為高極化特征。2、研...
【文章來源】: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6第二章區(qū)域地質概況2.1大地構造位置金頂?shù)V區(qū)位于三江褶皺系中段,夾持于金沙江與瀾滄江兩深斷裂間。東與松潘—甘孜褶皺系的中甸褶皺帶相鄰,西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的福貢—鎮(zhèn)康褶皺帶相接。以通甸—喬后斷裂為界,東為云嶺褶皺帶、西屬蘭坪—思茅中坳陷的云龍—江城褶皺束北段(圖2.1)。受坳陷帶兩側深斷裂長期活動的影響,區(qū)內構造復雜,尤其在通甸—喬后及沘江兩大斷裂長期活動影響下,褶皺、斷裂、推覆構造十分發(fā)育,各種方向斷裂相互交切,由此形成了上河西—后甸—河頭及上高坪—來龍—金頂一線的兩條飛來峰構造帶,尤以后者最為發(fā)育,鉛鋅多金屬礦帶即沿此帶分布,蘭坪金頂特大型鉛鋅礦床即寓于其中。圖2.1測區(qū)大地構造位置示意圖(據(jù)金頂鉛鋅礦勘查地質報告)
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8下部為灰色中厚層狀石英細砂巖、變質黑云絹云粉砂巖夾薄層泥質粉砂巖;中部為灰黃白色厚層狀變質含巖屑石英砂巖;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中粗粒巖屑石英砂巖,靠頂部為紫紅、灰綠、灰黃色粉砂質泥巖、粉砂巖。普遍含炭化植物碎片及豐富的雙殼類化石。含Indosinionmanmuensis等化石。厚710米。圖2.2區(qū)域地質圖(據(jù)金頂鉛鋅礦勘查地質報告)(二)侏羅系(J)呈南北向展布。另在石鐘山以北有小面積出露。區(qū)內僅見中侏羅統(tǒng)花開左組(J2h)及上統(tǒng)壩注路組(J3b),缺失下統(tǒng)漾江組(J1y)。1、中侏羅統(tǒng)花開左組(J2h)分布于鹽路山東坡,于來龍、長角嶺有零星出露,在金頂?shù)V區(qū)呈飛來峰產出。下部為紫紅、灰、灰紫紅色細砂巖、紫紅色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夾細砂巖、透鏡狀泥巖。海陸相化石十分豐富,有海相雙殼類:Isoeyprinacf.cyreniformisBuvignier,Cuspidariasp.;陸相介形類DarwinulachangxinensisYe等。與下伏麥初箐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厚403米。2、上侏羅統(tǒng)壩注路組(J3b)出露地段基本同于花開左組。下部為紫紅色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夾同色粉砂巖、細砂巖;上部為紫紅、灰紫色細砂巖夾同色細礫巖、粉砂巖、泥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東北緣祁連山造山帶至阿拉善地塊殼幔電性結構研究[J]. 夏時斌,王緒本,閔剛,胡元邦,李德偉,孔凡濤,蔡學林. 地球物理學報. 2019(03)
[2]布格重力異常建模反演在二連盆地油氣勘探中的應用[J]. 楊高印,王君恒,閆后振. 地球物理學報. 2019(01)
[3]CSAMT測深和重力測量技術在新疆火燒云鉛鋅礦的應用效果分析[J]. 屈栓柱,趙森,周權. 礦產勘查. 2018(11)
[4]江西彭山錫鉛鋅礦田地球物理化學異常特征及找礦模型[J]. 陳振華,符海明,余泉. 世界有色金屬. 2018(15)
[5]蘭坪金頂鉛鋅礦床成礦流體特征與演化[J]. 尹靜. 云南地質. 2017(02)
[6]亞洲最大鉛鋅礦——三階段疊加成礦的金頂巨型鉛鋅礦床[J]. 曾普勝,李紅,李延河,王兆全,溫利剛,劉斯文. 地質學報. 2016(09)
[7]綜合物探方法在云南江城隱伏鉛鋅礦勘查中的應用[J]. 李星,王峰,羅大鋒,解康,牛杰,高明山,楊鎖. 物探與化探. 2015(06)
[8]連續(xù)電磁剖面法探測油氣藏有利構造區(qū)——以若羌凹陷南部阿爾金山前區(qū)為例[J]. 趙亮. 物探與化探. 2015(04)
[9]AMT與重力方法在云南蘆子園地區(qū)隱伏巖體勘查中的應用[J]. 吾守艾力·肉孜,梁生賢,鄒光富,羅茂金. 物探與化探. 2015(03)
[10]我國鉛鋅礦資源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對策研究[J]. 劉曉,張宇,王楠,毛佳. 中國礦業(yè). 2015(S1)
博士論文
[1]金頂鉛鋅礦地球物理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 林家勇.中南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39080
【文章來源】: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6第二章區(qū)域地質概況2.1大地構造位置金頂?shù)V區(qū)位于三江褶皺系中段,夾持于金沙江與瀾滄江兩深斷裂間。東與松潘—甘孜褶皺系的中甸褶皺帶相鄰,西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的福貢—鎮(zhèn)康褶皺帶相接。以通甸—喬后斷裂為界,東為云嶺褶皺帶、西屬蘭坪—思茅中坳陷的云龍—江城褶皺束北段(圖2.1)。受坳陷帶兩側深斷裂長期活動的影響,區(qū)內構造復雜,尤其在通甸—喬后及沘江兩大斷裂長期活動影響下,褶皺、斷裂、推覆構造十分發(fā)育,各種方向斷裂相互交切,由此形成了上河西—后甸—河頭及上高坪—來龍—金頂一線的兩條飛來峰構造帶,尤以后者最為發(fā)育,鉛鋅多金屬礦帶即沿此帶分布,蘭坪金頂特大型鉛鋅礦床即寓于其中。圖2.1測區(qū)大地構造位置示意圖(據(jù)金頂鉛鋅礦勘查地質報告)
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8下部為灰色中厚層狀石英細砂巖、變質黑云絹云粉砂巖夾薄層泥質粉砂巖;中部為灰黃白色厚層狀變質含巖屑石英砂巖;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中粗粒巖屑石英砂巖,靠頂部為紫紅、灰綠、灰黃色粉砂質泥巖、粉砂巖。普遍含炭化植物碎片及豐富的雙殼類化石。含Indosinionmanmuensis等化石。厚710米。圖2.2區(qū)域地質圖(據(jù)金頂鉛鋅礦勘查地質報告)(二)侏羅系(J)呈南北向展布。另在石鐘山以北有小面積出露。區(qū)內僅見中侏羅統(tǒng)花開左組(J2h)及上統(tǒng)壩注路組(J3b),缺失下統(tǒng)漾江組(J1y)。1、中侏羅統(tǒng)花開左組(J2h)分布于鹽路山東坡,于來龍、長角嶺有零星出露,在金頂?shù)V區(qū)呈飛來峰產出。下部為紫紅、灰、灰紫紅色細砂巖、紫紅色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夾細砂巖、透鏡狀泥巖。海陸相化石十分豐富,有海相雙殼類:Isoeyprinacf.cyreniformisBuvignier,Cuspidariasp.;陸相介形類DarwinulachangxinensisYe等。與下伏麥初箐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厚403米。2、上侏羅統(tǒng)壩注路組(J3b)出露地段基本同于花開左組。下部為紫紅色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夾同色粉砂巖、細砂巖;上部為紫紅、灰紫色細砂巖夾同色細礫巖、粉砂巖、泥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東北緣祁連山造山帶至阿拉善地塊殼幔電性結構研究[J]. 夏時斌,王緒本,閔剛,胡元邦,李德偉,孔凡濤,蔡學林. 地球物理學報. 2019(03)
[2]布格重力異常建模反演在二連盆地油氣勘探中的應用[J]. 楊高印,王君恒,閆后振. 地球物理學報. 2019(01)
[3]CSAMT測深和重力測量技術在新疆火燒云鉛鋅礦的應用效果分析[J]. 屈栓柱,趙森,周權. 礦產勘查. 2018(11)
[4]江西彭山錫鉛鋅礦田地球物理化學異常特征及找礦模型[J]. 陳振華,符海明,余泉. 世界有色金屬. 2018(15)
[5]蘭坪金頂鉛鋅礦床成礦流體特征與演化[J]. 尹靜. 云南地質. 2017(02)
[6]亞洲最大鉛鋅礦——三階段疊加成礦的金頂巨型鉛鋅礦床[J]. 曾普勝,李紅,李延河,王兆全,溫利剛,劉斯文. 地質學報. 2016(09)
[7]綜合物探方法在云南江城隱伏鉛鋅礦勘查中的應用[J]. 李星,王峰,羅大鋒,解康,牛杰,高明山,楊鎖. 物探與化探. 2015(06)
[8]連續(xù)電磁剖面法探測油氣藏有利構造區(qū)——以若羌凹陷南部阿爾金山前區(qū)為例[J]. 趙亮. 物探與化探. 2015(04)
[9]AMT與重力方法在云南蘆子園地區(qū)隱伏巖體勘查中的應用[J]. 吾守艾力·肉孜,梁生賢,鄒光富,羅茂金. 物探與化探. 2015(03)
[10]我國鉛鋅礦資源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對策研究[J]. 劉曉,張宇,王楠,毛佳. 中國礦業(yè). 2015(S1)
博士論文
[1]金頂鉛鋅礦地球物理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 林家勇.中南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0390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039080.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