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部全新世早—中期氣候變化:墨竹工卡鈣華碳氧同位素記錄
發(fā)布時間:2021-02-17 23:15
全球氣候變暖已引起地質學家(尤其是古氣候學家)的高度關注,鈣華作為古氣候環(huán)境的重要載體,對理解區(qū)域、乃至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墨竹工卡鈣華的巖石學和穩(wěn)定碳氧同位素組成進行了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墨竹工卡鈣華的230Th年齡為11644±294 a BP7188±163 a BP,屬于全新世早中期,鈣華底部時間可能延伸到晚更新世。掃面電鏡和能譜分析表明墨竹工卡鈣華主要為無機成因,生物的貢獻的次要的,其成分由方解石和文石組成,并以前者為主,鈣華遭受了中等程度的成巖作用改造。碳氧同位素數(shù)據(jù)揭示墨竹工卡鈣華的起源CO2主要為深部地熱成因。此外,墨竹工卡鈣華具有明暗交替紋層,其中,深色紋層厚度小,具有偏低的δ13C和δ18O,淺色紋層厚度大、具有偏高的δ13C和δ18O,這些特征表明深色層形成于夏秋季節(jié),而淺色層形成于冬春季節(jié)。最后,根據(jù)鈣華的碳氧同位素變化,將墨竹工卡地區(qū)的全新世早中期氣候變化劃分為三個階段:1)11.826 ka B...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jù)及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1.2.1 鈣華分類及沉積模式
1.2.2 鈣華沉積影響因素
1.2.3 青藏高原鈣華研究現(xiàn)狀
1.2.4 存在問題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1.3.3 論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區(qū)地質概況
2.1 研究區(qū)自然地理
2.2 地層
2.3 構造
第3章 材料、方法及測試結果
3.1 材料
3.2 實驗方法及結果
3.2.1 鈣華230Th測年及結果
3.2.2 鈣華碳-氧同位素測試方法及結果
第4章 鈣華沉積特征
4.1 鈣華產狀
4.2 巖石學特征
4.2.1 組構特征
4.2.2 礦物組成
4.3 沉積環(huán)境及成巖作用
4.4 墨竹工卡鈣華成因及構造背景
第5章 墨竹工卡鈣華的氣候環(huán)境記錄
5.1 鈣華微層特征及其氣候環(huán)境記錄
5.2 鈣華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氣候環(huán)境記錄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鈣華沉積屬性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牛新生,鄭綿平,劉喜方,齊路晶. 科技導報. 2017(06)
[2]柯坪硫磺溝奧陶系(紋層狀)古鈣華的特征及石油地質意義[J]. 鐘建華,蘇飛飛,倪良田,邵珠福,張丹鋒,孫寧亮,郝兵,陳彬,劉闖,羅可. 中國巖溶. 2017(01)
[3]藏南新生代火山-地熱區(qū)溫室氣體的釋放通量與成因——以谷露-亞東裂谷為例[J]. 張麗紅,郭正府,鄭國東,張茂亮,孫玉濤,成智慧,馬向賢. 巖石學報. 2017(01)
[4]MC-ICP-MS測定鈾系定年標樣的230Th年齡[J]. 王立勝,馬志邦,程海,段武輝,肖舉樂. 質譜學報. 2016(03)
[5]高溫地熱區(qū)土壤微滲漏的溫室氣體釋放通量研究:以藏南羊八井地熱田為例[J]. 張麗紅,郭正府,張茂亮,成智慧. 巖石學報. 2014(12)
[6]表生和內生鈣華的氣候環(huán)境指代意義研究進展[J]. 劉再華. 科學通報. 2014(23)
[7]西藏尼木—那曲地熱流體成因及幔源流體貢獻[J]. 劉昭,藺文靜,張萌,謝鄂軍,劉志明,王貴玲. 地學前緣. 2014(06)
[8]利用榮瑪?shù)貐^(qū)溫泉鈣華δ18O及微量元素重建西藏全新世以來古氣候[J]. 覃建勛,韓鵬,車曉超,袁國禮,方斌,王根厚. 地學前緣. 2014(02)
[9]西藏多格錯仁南岸鈣華地球化學特征與鉀鹽地質意義[J]. 牛新生,劉喜方,陳文西. 沉積學報. 2013(06)
[10]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錯古湖岸鈣華沉積的地球化學特征及環(huán)境意義[J]. 雷國良,張虎才,李志忠,Adam M.Hudson,朱蕓,姜修洋,陳秀玲,常鳳琴,李華勇. 第四紀研究. 2013 (05)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鈣華沉積的環(huán)境替代指標及其氣候環(huán)境因子控制的研究[D]. 孫海龍.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8
碩士論文
[1]巴丹吉林沙漠湖岸鈣華沉積機制研究[D]. 曹樂.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7
[2]藏北地區(qū)近百年間鈣華沉積物中正構烷烴及多環(huán)芳烴大氣沉降變化[D]. 吳明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3]藏南邛多江盆地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記錄[D]. 李杜文.成都理工大學 2016
[4]西藏措勤地區(qū)全新世高分辨率氣候變化研究[D]. 張巖.成都理工大學 2010
[5]云南省昌寧縣雞飛溫泉成因及鈣華形成淺析[D]. 劉亞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6]西藏措勤地區(qū)全新世孢粉植物群特征與氣候變化[D]. 羅虹.成都理工大學 2008
[7]云南白水臺最近1500年氣候環(huán)境變遷[D]. 孫海龍.廣西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38688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依據(jù)及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1.2.1 鈣華分類及沉積模式
1.2.2 鈣華沉積影響因素
1.2.3 青藏高原鈣華研究現(xiàn)狀
1.2.4 存在問題
1.3 研究內容及技術路線
1.3.1 研究內容
1.3.2 技術路線
1.3.3 論文完成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區(qū)地質概況
2.1 研究區(qū)自然地理
2.2 地層
2.3 構造
第3章 材料、方法及測試結果
3.1 材料
3.2 實驗方法及結果
3.2.1 鈣華230Th測年及結果
3.2.2 鈣華碳-氧同位素測試方法及結果
第4章 鈣華沉積特征
4.1 鈣華產狀
4.2 巖石學特征
4.2.1 組構特征
4.2.2 礦物組成
4.3 沉積環(huán)境及成巖作用
4.4 墨竹工卡鈣華成因及構造背景
第5章 墨竹工卡鈣華的氣候環(huán)境記錄
5.1 鈣華微層特征及其氣候環(huán)境記錄
5.2 鈣華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氣候環(huán)境記錄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青藏高原鈣華沉積屬性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 牛新生,鄭綿平,劉喜方,齊路晶. 科技導報. 2017(06)
[2]柯坪硫磺溝奧陶系(紋層狀)古鈣華的特征及石油地質意義[J]. 鐘建華,蘇飛飛,倪良田,邵珠福,張丹鋒,孫寧亮,郝兵,陳彬,劉闖,羅可. 中國巖溶. 2017(01)
[3]藏南新生代火山-地熱區(qū)溫室氣體的釋放通量與成因——以谷露-亞東裂谷為例[J]. 張麗紅,郭正府,鄭國東,張茂亮,孫玉濤,成智慧,馬向賢. 巖石學報. 2017(01)
[4]MC-ICP-MS測定鈾系定年標樣的230Th年齡[J]. 王立勝,馬志邦,程海,段武輝,肖舉樂. 質譜學報. 2016(03)
[5]高溫地熱區(qū)土壤微滲漏的溫室氣體釋放通量研究:以藏南羊八井地熱田為例[J]. 張麗紅,郭正府,張茂亮,成智慧. 巖石學報. 2014(12)
[6]表生和內生鈣華的氣候環(huán)境指代意義研究進展[J]. 劉再華. 科學通報. 2014(23)
[7]西藏尼木—那曲地熱流體成因及幔源流體貢獻[J]. 劉昭,藺文靜,張萌,謝鄂軍,劉志明,王貴玲. 地學前緣. 2014(06)
[8]利用榮瑪?shù)貐^(qū)溫泉鈣華δ18O及微量元素重建西藏全新世以來古氣候[J]. 覃建勛,韓鵬,車曉超,袁國禮,方斌,王根厚. 地學前緣. 2014(02)
[9]西藏多格錯仁南岸鈣華地球化學特征與鉀鹽地質意義[J]. 牛新生,劉喜方,陳文西. 沉積學報. 2013(06)
[10]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錯古湖岸鈣華沉積的地球化學特征及環(huán)境意義[J]. 雷國良,張虎才,李志忠,Adam M.Hudson,朱蕓,姜修洋,陳秀玲,常鳳琴,李華勇. 第四紀研究. 2013 (05)
博士論文
[1]現(xiàn)代鈣華沉積的環(huán)境替代指標及其氣候環(huán)境因子控制的研究[D]. 孫海龍.中國地質科學院 2008
碩士論文
[1]巴丹吉林沙漠湖岸鈣華沉積機制研究[D]. 曹樂.中國地質科學院 2017
[2]藏北地區(qū)近百年間鈣華沉積物中正構烷烴及多環(huán)芳烴大氣沉降變化[D]. 吳明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6
[3]藏南邛多江盆地末次冰期以來的氣候記錄[D]. 李杜文.成都理工大學 2016
[4]西藏措勤地區(qū)全新世高分辨率氣候變化研究[D]. 張巖.成都理工大學 2010
[5]云南省昌寧縣雞飛溫泉成因及鈣華形成淺析[D]. 劉亞平.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09
[6]西藏措勤地區(qū)全新世孢粉植物群特征與氣候變化[D]. 羅虹.成都理工大學 2008
[7]云南白水臺最近1500年氣候環(huán)境變遷[D]. 孫海龍.廣西師范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038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303868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