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興隆地區(qū)晚古生代含煤盆地沉積特征研究
【學位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18.11
【部分圖文】:
成的主要工作量論文的完成過程中,從前期的有關冀北興隆煤田資料收集與整理,到野外到后期的室內整理與分析、計算機作圖和論文撰寫這一系列過程,主要如下: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過各種途徑,共收集有關冀北興隆煤田的地質、鉆孔測井等報告 份,地,細致研讀相關的國內外文獻 余篇。野外調查與采樣年 月至 月,共兩次 累計時間 余天 到河北省興隆縣鷹手營子鎮(zhèn),選取了北馬圈子、喇嘛溝、汪家莊、澇洼灘 條剖面進行實測工作和樣圖 1-1 技術路線圖
北興隆煤田位于燕山山脈以北,七老圖山脈以南的地帶,地勢總體表現(xiàn)為南征,南部為奧陶系、寒武系和中上元古代巖層構成的高山區(qū),占全區(qū)面積三部由侵入巖、侏羅系火山巖系及奧陶系灰?guī)r層組成的山嶺,石炭 二疊系含出露于東西條帶狀的溝谷地帶。筆者以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煤田鷹手營子礦區(qū)區(qū),其行政區(qū)劃隸屬承德市鷹手營子鎮(zhèn)管轄。研究區(qū)北距承德市直線距 西南距北京 ,京承鐵路斜貫本區(qū),礦區(qū)內有鐵路專用線與之相通,直津和承德等地的國道線從礦區(qū)北部通過,交通十分便利。域構造北板塊位于秦嶺造山帶與中亞造山帶南北兩大造山帶之間,其北緣可進一步次級構造單元 圖 ,自北而南依次為興蒙造山帶、內蒙古隆起、燕山構造
華北克拉通 。在中三疊世以前,燕山構造帶屬于華北克拉通北緣的一部分,共同發(fā)育了相似的沉積蓋層,包括元古宙碎屑巖與碳酸鹽巖沉積、寒武 奧陶系碳酸鹽巖沉積和晚古生代 早中生代碎屑巖沉積。內蒙古隆起又稱為 內蒙地軸 ,位于燕山構造帶以北地區(qū),其內部廣泛出露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和晚古生代 中生代花崗閃長巖體。興蒙造山帶 作為中亞造山帶的東段 是古亞洲洋板塊俯沖、閉合并增生于華北板塊北緣的構造單元 。在區(qū)域構造位置上,冀北興隆煤田及其鄰區(qū)的大型逆沖構造位于燕山板內造山帶的密云 喜峰口 青龍斷裂以北,尚義 赤城 古北口 平泉斷裂帶以南的地區(qū),其北側出露中生代晚期霧靈山侵入巖巖體,東北側為大杖子 壽王墳晚侏羅世火山 沉積盆地。興隆平泉復向斜總體構造形態(tài)為一倒臥向斜,軸向近東西,傾向南,傾角 ~ ,走向長多公里,寬 ~ 公里,軸部被鷹手營子逆沖斷層所斷(即 斷層,圖 ,圖 ),圖 2-2 區(qū)域地質圖,(a)據(jù)文獻[62],(b)據(jù)文獻[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團員;;內蒙古自治區(qū)各含煤盆地群主要特征[J];西部資源;2018年03期
2 冷雪蓮,王建華;鄂爾多斯含煤盆地綜合地質環(huán)境質量評價[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3 郭占謙;從國外煤成氣研究現(xiàn)狀試論黑龍江東部含煤盆地的天然氣資源前景[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1989年02期
4 龔杰立;;論大同晚古生代含煤盆地區(qū)域地質背景及盆山關系[J];華北國土資源;2013年02期
5 彭文范;;松遼盆地東緣含煤盆地分析及含煤遠景評價的研究成果通過鑒定[J];吉林地質;1990年01期
6 方愛民;侯泉林;張俊敏;謝峰震;帕爾哈提;陳飛;;中國可能的煤層氣高產(chǎn)走廊:中亞造山帶北緣中-新生代含煤盆地群[J];中國煤層氣;2017年01期
7 趙慶波,孫斌;中小型含煤盆地煤層氣勘探取得突破的幾點認識[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4年05期
8 ;阜新含煤盆地沉積特征與構造關系[J];地質論評;1983年05期
9 程日輝,徐翔軍,郭少斌;松遼東緣中生代含煤盆地充填序列及在能源勘探中的意義[J];長春地質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10 黃操明,周安朝,王麗清;試論含煤盆地構造的繼承性及砂體對煤灰分的控制[J];沉積學報;199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東娜;大同雙紀含煤盆地煤變質作用與沉積—構造巖漿活動的耦合關系[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2 李晶;新疆準噶爾含煤盆地煤及燃煤電廠燃煤副產(chǎn)物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3 宋洪柱;中國煤炭資源分布特征與勘查開發(fā)前景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程劍波;冀北興隆地區(qū)晚古生代含煤盆地沉積特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8年
2 來鵬;南疆和田地區(qū)布雅外圍找煤預測[D];新疆大學;2015年
3 劉強;塔西南含煤盆地構造演化及賦煤規(guī)律研究[D];新疆大學;2013年
4 孟紅民;錫盟煤炭多元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內蒙古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5 王路;隴東南地區(qū)5#煤聚煤規(guī)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5年
6 孫志偉;松遼盆地南緣煤炭成礦規(guī)律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72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87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