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吉松鉛鋅礦床成礦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5 14:38
   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是印度—亞洲大陸碰撞的重要產(chǎn)物,經(jīng)歷了復雜的構造-巖漿-礦化過程,成礦帶內(nèi)發(fā)育了大量金、銻、鉛、鋅、銀礦床。扎西康鉛鋅銀銻礦作為區(qū)內(nèi)最大的Pb-Zn礦床,其成礦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問題。然而,已有研究并未闡明控制特提斯喜馬拉雅帶鉛鋅礦床形成大型礦床的核心要素。因此,通過將扎西康與一些中小型鉛鋅礦床進行成礦地層、控礦構造、成礦流體、金屬物質來源等方面控礦要素的系統(tǒng)對比,有望識別出區(qū)內(nèi)鉛鋅成礦的關鍵控制要素。本文選取成礦帶內(nèi)的吉松鉛鋅礦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野外地質考察、礦相學、H-O同位素、S-Pb同位素、絹云母Ar-Ar年代學研究工作,并結合已有研究成果,總結了特提斯喜馬拉雅鉛鋅成礦帶的成礦規(guī)律和成礦模式。吉松位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東部南緣的小型鉛鋅礦床。礦體關鍵受北東向逆斷層控制,礦石礦物通常為黃鐵礦和少量絹云母等。根據(jù)脈體的穿切關系,成礦過程可大致分為4個階段,即毒砂—黃鐵礦—石英階段、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石英階段、方鉛礦—閃鋅礦—毒砂—方解石階段和石英—方解石階段。對含礦石英脈內(nèi)的石英氫氧同位素測試結果表明,其成礦流體主要為巖漿水并混合少量大氣降水?偨Y前人硫、鉛同位素數(shù)據(jù)可知,成礦物質主要來自花崗質巖漿或變質基底,地層的貢獻較小。對硫化物共生的蝕變絹云母Ar-Ar測年表明,成礦作用發(fā)生于16.6±0.20Ma,確定其形成于印-亞板塊碰撞的后碰撞階段。綜合分析,認為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內(nèi)后碰撞階段的鉛鋅成礦規(guī)模主要受流體對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規(guī)?刂,對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規(guī)模越大成礦能力越強,反之越小。對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又受熱源和構造系統(tǒng)的控制。首先,熱源主要是區(qū)內(nèi)中新世的淡色花崗巖;其次,張性斷裂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和持續(xù)時間也控制著對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和持續(xù)時間。只有熱條件和構造條件均符合的時候才會形成較大規(guī)模的礦床,例如扎西康鉛鋅銀銻礦。吉松鉛鋅礦雖然有較高的成礦溫度,但是構造系統(tǒng)以擠壓為主,不利于大規(guī)模流體對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發(fā)育,因而成礦規(guī)模較小。綜上所述,特提斯帶的后碰撞鉛鋅找礦重點應放在穹窿和藏南拆離系附近正斷層系統(tǒng),而擠壓逆斷層系統(tǒng)也有成礦潛力,但成礦規(guī)?赡苡邢。
【學位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18.4
【部分圖文】:

分布圖,銻鉛,特提斯喜馬拉雅,鋅礦床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區(qū)域地質背景喜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帶以阿尼馬卿—昆侖—木孜塔格縫合帶、金沙江縫合帶、印度河—雅魯藏布江縫合帶為界,可由北向南劃分為可可西里地塊、羌塘地塊、拉薩地塊、喜馬拉雅地塊四個大的構造單元(圖 2-1)。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位于喜馬拉雅地塊北部,屬于印度大陸北部邊緣的沉積體系(尹安,2001),是岡瓦納大陸的關鍵構成部分(李國彪和萬曉樵,2003),成礦帶內(nèi)有很多特提斯沉積—構造演化的證據(jù)(潘桂棠和李興振,2002)。

鉛鋅礦床,地質簡圖,絹云母,板巖


圖 3-1 吉松鉛鋅礦床地質簡圖(據(jù)西藏地質六隊,有修改)3.1 礦區(qū)地質3.1.1 地層吉松礦區(qū)內(nèi)的地層僅出露了下白堊系的拉康組(K1l)的混合沉積巖以及很少的第四紀的風化堆積物(圖 3-1)。前者主要有兩個巖性階段,第一個巖性階段(K1l1)主要為深灰色灰?guī)r,并夾雜一定量的絹云母板巖,產(chǎn)狀主要為 125~135°∠45~55°。第二個巖性階段(K1l2)重點是深灰色的絹云母板巖,產(chǎn)狀主要為 125~135°∠45~65°(圖 3-2a)。前者分布在礦區(qū)的西面,后者則分布在礦區(qū)的東面,并以斷裂作為分界。后者主要是風化殘坡積堆積物以及沖洪積物。殘坡積物發(fā)育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坡麓地帶附近,其成分以拉康組的絹云母板巖礫石和砂土主,厚度相對較厚,

礦石特征,脈體,鉛鋅礦,礦體


圖 3-2 吉松鉛鋅礦脈體及礦石特征(a)礦區(qū)地層主要為絹云母板巖;(b)礦脈與圍巖分界線;(c)礦脈與圍巖分界線;(d)方鉛礦成脈狀穿切石英;(e)方鉛礦成脈狀穿切石英;(f)角礫狀閃鋅礦;Ⅴ號礦體:該礦體主要受 F2 斷層及其破碎帶控制,礦體的長度在 75m 左右,平均厚度大約為 1.4m 左右,礦體的圍巖主要為黑色炭質的絹云母板巖。礦物以方鉛礦、閃鋅礦、石英、毒砂為主。Ⅵ號礦體:該礦體主要受 F2 斷層及其破碎帶控制,礦體的長度在 245m 左右,平均厚度大約為 2.3m 左右。礦石呈它形粒狀結構,細脈狀構造。Ⅶ號礦體:礦體走向長 335m,平均厚度為 1.5m,南東向的產(chǎn)狀為 145°∠55°左右,北西向的產(chǎn)狀為 325°∠80°左右。礦石呈灰黃色,礦物以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石英、方解石、毒砂為主。3.3 礦石特征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遠;梁維;謝錦程;張繼軍;;藏南吉松鉛鋅礦流體包裹體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現(xiàn)代地質;2015年03期

2 梁維;鄭遠川;楊竹森;李振清;劉英超;劉云飛;李秋耘;孫清鐘;付強;侯增謙;;藏南扎西康鉛鋅銀銻多金屬礦多期多階段成礦特征及其指示意義[J];巖石礦物學雜志;2014年01期

3 梁維;侯增謙;楊竹森;李振清;黃克賢;張松;李為;鄭遠川;;藏南扎西康大型鉛鋅銀銻多金屬礦床疊加改造成礦作用初探[J];巖石學報;2013年11期

4 孫清鐘;鄭遠川;侯增謙;楊竹森;李為;黃克賢;張松;;西藏邦布石英脈型金礦床的成因:流體包裹體及氫-氧同位素證據(jù)[J];礦床地質;2013年02期

5 張建芳;鄭有業(yè);張剛陽;龔瑞君;;西藏北喜馬拉雅馬扎拉金銻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作用[J];黃金;2011年01期

6 張洪瑞;侯增謙;楊志明;;特提斯成礦域主要金屬礦床類型與成礦過程[J];礦床地質;2010年01期

7 楊雄英;張進江;戚國偉;王德朝;郭磊;李鵬遠;劉江;;吉隆盆地周緣構造變形特征及藏南拆離系啟動年齡[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9年08期

8 曾令森;劉靜;高利娥;謝克家;文力;;藏南也拉香波穹隆早漸新世地殼深熔作用及其地質意義[J];科學通報;2009年03期

9 戚學祥;李天福;孟祥金;于春林;;藏南特提斯喜馬拉雅前陸斷褶帶新生代構造演化與銻金多金屬成礦作用[J];巖石學報;2008年07期

10 孟祥金;楊竹森;戚學祥;侯增謙;李振清;;藏南扎西康銻多金屬礦硅-氧-氫同位素組成及其對成礦構造控制的響應[J];巖石學報;200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金陽;廖群安;;藏南兩條淡色花崗巖帶:成因及對喜馬拉雅山隆升的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剛陽;藏南金銻多金屬成礦帶成礦模式與找礦前景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建芳;北喜馬拉雅扎西康鉛鋅銻銀礦床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190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8190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5e8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