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西藏改則縣木布北增生雜巖內基性巖塊體組成、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0-05-07 19:44
【摘要】:研究區(qū)位于藏北羌塘地體腹地,大地構造位置在龍木錯—雙湖縫合帶中西部。區(qū)域內增生雜巖主要以基質+塊體的結構出露,基質主要為碎屑巖,塊體主要為基性巖、硅質巖和灰?guī)r,兩者之間以斷層接觸。塊體和基質中都有較強的變形特征,均發(fā)育有較強面理,面理方向大致相同,長軸基本已定向。基質和塊體均發(fā)育有兩期構造變形,第一期以單剪作用為主,伴隨有大量流體參與,表現(xiàn)為順層石英脈褶皺;第二期以純剪作用為主,對第一期單剪作用形成的構造進行改造,形成大量的褶劈理。紅脊山—香桃湖一帶增生雜巖內基性巖塊體詳細的野外實測工作結合室內實驗數據的分析結果,厘定研究區(qū)增生雜巖內基性巖塊體是由堆晶輝長巖、輝長(輝綠)巖巖墻和玄武巖組成,受構造作用影響,在剖面上出露不連續(xù),未發(fā)現(xiàn)完整的蛇綠巖套組合,并多被后期的中—低綠片巖相變質作用改造。研究區(qū)增生雜巖內基性巖塊體的巖石學特征和地球化學特征表明其屬于拉斑玄武巖系列。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玄武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線顯示為左傾,LREE相較于HREE而言更為虧損,表現(xiàn)為與N-MORB相似的分配模式。微量元素同樣具有與N-MORB類似的分配模式,U、Ta、Zr和Hf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異常,Th、Nb具有明顯的負異常,而Ti具有微弱的負異常,高場強元素(HFSE)表現(xiàn)出的這種特點可能與俯沖帶流體作用有關。輝長(輝綠)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線表現(xiàn)為右傾型,相較于HREE,LREE更為富集,與OIB型玄武巖的REE配分模式相似。微量元素同樣具有與OIB類似的分配模式,Th、U、Nb、Ta、Zr、Hf和Ti都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正異常,說明其來源于富集的地幔源區(qū)。在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解中,研究區(qū)增生雜巖內基性巖塊體中玄武巖顯示出兼具N-MORB(標準型洋中脊玄武巖)和IAB(島弧玄武巖)的特征,結合區(qū)域大地構造環(huán)境,認為研究區(qū)增生雜巖內基性巖塊體形成于俯沖帶之上的伸展環(huán)境。而基性巖塊體中的輝長(輝綠)巖則是OIB型玄武巖,形成于洋島環(huán)境,是后期匯聚型板塊碰撞擠壓的產物,與蛇綠巖共同組成增生雜巖基性巖塊體。
【圖文】:

地理位置,蛇綠巖,深海沉積物


圖 1-1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圖究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綠巖概念的提出巖(ophiolite)‖這個概念最早的出現(xiàn)是在 19 世紀初期,被用來形容綠色(Brongniart)。最開始的時候,,蛇綠巖的概念是模糊的,缺乏系統(tǒng)性的解者對于蛇綠巖有著不同的見解。蛇綠巖研究初期,steinman 認為蛇綠巖是巖的一種。但是在 1927 年,他對蛇綠巖的概念有了新的看法,將蛇綠巖化橄欖巖、輝長巖和玄武巖組成的集合體(趙宗溥,1984)。這種對蛇綠巖解釋了蛇綠巖的火山巖部分,不足的是沒有對與蛇綠巖共生的深海沉積物續(xù)的研究表明深海沉積物的巖石組合是蛇綠巖的重要部分之一。隨著對蛇一步發(fā)展以及板塊構造學說的廣泛運用,蛇綠巖形成于擴張中的大洋中脊這對于研究蛇綠巖所處的大地構造背景有重要意義(張旗,2003)。

擦布,構造演變,雙湖,碩士學位論文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青藏高原位于我國的西南部,地處超大型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的東段,特殊的置賦予了它與眾不同的地質歷史和構造演變,因此一直是國內外地學工作者關注的焦研究區(qū)位于西藏改則縣擦布鄉(xiāng)地區(qū)(圖 2-1),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盆地之中。構造位在班公湖—怒江縫合帶以北,龍木錯—雙湖縫合帶的中西段(圖 2-2)。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588.124;P5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玉良;王根厚;梁曉;;西藏瑪依崗日地區(qū)輝長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現(xiàn)代地質;2017年02期

2 彭頭平;;西藏改則洞錯蛇綠巖中斜長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鋯石U-Pb年代學研究[J];福建地質;2016年04期

3 崔玉良;王根厚;李典;;西藏改則熱那錯地區(qū)下—中侏羅統(tǒng)色哇組玄武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J];現(xiàn)代地質;2016年01期

4 冉v

本文編號:265346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65346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b76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