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榆木山北緣斷裂第四紀新構造活動在洪積地貌上的表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19-09-19 03:14
【摘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中段的祁連山——河西走廊活動斷裂系,是第四紀以來強烈活動的構造區(qū),該斷裂系由三條斷裂帶和一個盆地帶組成。其中,祁連山北緣斷裂帶,是一條北西西走向且現(xiàn)今仍在活動的斷裂構造帶,它由9條次級斷裂組成,榆木山北緣斷裂就是其中之一。榆木山北緣斷裂展布于榆木山北麓的洪積扇上,榆木山地區(qū)構造活動比較強烈。因此,研究榆木山北緣斷裂,不僅為該地區(qū)地震危險性評價奠定基礎,而且對于保證包括西氣東輸管線、蘭新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在內的國家重大工程的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榆木山北緣斷裂進行野外實地調查與室內影像解譯,運用差分GPS、激光測距儀對洪積扇上的斷層陡坎進行微地貌實測,獲得洪積扇期次劃分、斷層陡坎識別、陡坎高度等數(shù)據(jù),通過分析,得出以下幾點認識:(1)榆木山北緣斷裂展布于榆木山橫向隆起的北麓,東起梨園河口,向西北經過梨園小口子等地,止于元山子,全長約58.3km。根據(jù)斷層陡坎的走向將榆木山北緣斷裂可以劃分為三段。榆木山北緣斷裂晚第四紀以來整體上為自東向西走向由北北西轉向北西,傾向南西的低角度逆斷層,東段局部存在右旋走滑運動。(2)研究區(qū)的洪積扇可以劃分為六期,其中第六期洪積扇分布局限,保存有限,而第一期至第五期洪積扇發(fā)育廣泛,保存很好。時代上,第六期洪積扇可能為中更新世,第五期至第三期為晚更新世,第二期至第一期為全新世。(3)同一地區(qū)各期洪積扇上斷層陡坎垂直位移不一,較老的洪積扇陡坎高度要高于較新洪積扇,說明斷裂存在多次活動,榆木山晚第四紀以來至少間歇性抬升過4次。同一期次洪積扇上斷層陡坎高度不同,反映不同分段斷裂活動幅度不同,中段木頭溝和東段梨園小口子活動幅度最大。榆木山在不同時期的構造活動強烈區(qū)具有遷移變化的特點,橫向上表現(xiàn)為自東向西構造活動的遷移性。
【圖文】:

斷裂分布,河西走廊,地貌,榆木山


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50Ma 以前,印度板塊的向北移動,逐漸與青藏高原發(fā)生碰撞、推擠抬升和向北推擠(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1993)。青藏高原的隆升,新構造運動,成為眾多學者長期以來關注的焦點。而位于青藏高原北西走廊活動斷裂系,,是青藏高原第四紀以來強烈活動的構造區(qū)。該斷向的斷裂帶和一個盆地帶組成。其中,祁連山北緣斷裂帶,也稱之為帶(魏春海,1978),是一條北西西走向且現(xiàn)今仍在活動的斷裂構造帶裂組成,榆木山北緣斷裂就是其中之一(圖 1-1)。榆木山北緣斷裂展積扇上,榆木山地區(qū)構造活動比較強烈。因此,研究榆木山北緣斷裂震危險性評價奠定基礎,而且對于保證包括西氣東輸管線、蘭新鐵路內的國家重大工程的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陳柏林等,2006)。

構造區(qū)劃,斷裂分布,榆木山,張掖


第 2 章 榆木山北麓自然地理和地質概況.1 區(qū)域自然地理概況榆木山北緣斷裂展布于榆木山北麓山前的洪積扇上,榆木山橫向隆起將河西走廊分割,其西部為酒東盆地,東部為張掖-民樂盆地,北抵合黎山、龍首山,西南毗鄰山(圖 2-1)。其中張掖市境內的祁連山是祁連山的淺山地帶,海拔在 1904——313間,最高峰是西武當大山(海拔 3132m)。中部的張掖-民樂盆地是第四紀時期的沉,其間為冰水搬運的物質所填充,形成廣闊的沖洪積礫石戈壁平原。北部合黎山、山,是張掖-民樂盆地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為 1500——3000m,山上植被,巖石裸露,呈荒漠戈壁景觀(張掖市志,1995;李芳,2010;張紅俠,2004)。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542;P9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潘宏勛,葛肖虹,劉俊來;對祁連山北緣榆木山隆起的質疑[J];長春科技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2 陳柏林;王春宇;宮紅良;劉建民;張永雙;劉建生;;關于河西走廊盆地榆木山北緣斷裂晚第四紀活動特征的新認識[J];地質通報;2007年08期

3 李有利,李?,楊景春;用沉積學方法研究榆木山東緣斷層的水平活動[J];第四紀研究;1999年01期

4 李有利,楊景春,李?,譚利華;河西走廊榆木山邊緣斷層構造地貌研究[J];地質力學學報;1997年04期

5 邢成起,梁曉鵬,張杰,董治平;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土壤發(fā)育特征及其隨時間的演變關系(英文)[J];西北地震學報;1998年03期

6 金卿;何文貴;史志剛;袁道陽;;榆木山北緣斷裂古地震特征研究[J];地震地質;2011年02期

7 李玉龍,邢成起;河西走廊地質構造基本特征以及榆木山北麓與黑河口上龍王活斷層研究[J];西北地震學報;1988年02期

8 何果佑;陳春;劉亞東;;論洪積扇的地質特征與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關系[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09年05期

9 李鳴驥,何彤慧,璩向寧;山前洪積扇面小城鎮(zhèn)城鎮(zhèn)化過程與區(qū)域環(huán)境變化關系初探[J];山地學報;2003年02期

10 袁道隴;;山前洪積扇上河水的滲流[J];新疆水利;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何果佑;陳春;劉亞東;;論洪積扇的分布與地質構造和人類工程活動的關系[A];中國河道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痆C];2009年

2 徐春華;許長福;白振強;徐虎;楊新平;伊力哈木;;應用粒度分析資料建立洪積扇沉積環(huán)境判別模式[A];第八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朱望瓊;河西走廊榆木山東麓河流地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2 張忱;祁連山中段榆木山地區(qū)地貌指數(shù)分析及其活動構造意義[D];蘭州大學;2012年

3 金卿;榆木山斷裂帶晚第四紀構造活動與大震危險性評價[D];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2011年

4 陳穎;祁連山北麓洪積扇坡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D];蘭州大學;2016年

5 何愷文;草本植被根系對崩崗洪積扇土壤分離的影響[D];福建農林大學;2017年

6 李慧;崩崗洪積扇草本植物根系固土的力學特性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7年

7 寧顯林;清徐縣西邊山洪積扇區(qū)地下水位動態(tài)預測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3783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253783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66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