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勘探前景

發(fā)布時間:2018-05-06 06:34

  本文選題:四川盆地 + 西北部。 參考:《天然氣工業(yè)》2016年08期


【摘要】:近期,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古生界海相地層天然氣勘探取得了重要的新進展,除證實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孔隙型白云巖儲層可能大面積連片分布外,還首次在井下發(fā)現了含氣性較好的泥盆系厚層白云巖儲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區(qū)內沉積下寒武統(tǒng)巨厚優(yōu)質烴源巖,烴源條件優(yōu)越;(2)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四川盆地西北部整體抬升,形成由南向北逐漸傾伏的西翼低陡東翼高緩的大型箱狀隆起,構造頂部寬緩,為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的繼承性大規(guī)模臺緣礁灘沉積和白云化作用奠定了基礎;(3)上古生界存在多個不整合面,發(fā)生多期表生溶蝕作用,極大地改善了儲層儲滲性能;(4)龍門山推覆作用形成的構造形變特征為油氣成藏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烴源斷裂及封蓋條件,有利于大氣田的形成。研究認為:該區(qū)(1)號隱伏斷裂帶以東的背沖背斜帶具備形成大型構造—地層、構造—巖性復合圈閉氣藏的有利條件,其中射箭河—中壩地區(qū)沉積古地貌地勢相對較高、棲霞組白云化作用更強,加里東古隆起中軸線至東脊線附近是棲霞組氣藏最有利的勘探區(qū)塊,中軸線往西至(1)號隱伏斷裂帶是可同時兼探上古生界3套氣層的最有利勘探區(qū)塊。
[Abstract]:Recently, important new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marine strata in the northwest of Sichuan Basin, except for the confirmation that the pore dolomite reservoir of Qixia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y be distributed in large areas. The thick dolomite reservoir of Devonian system is also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ary Lower Cambrian huge thick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with superior hydrocarbon source conditions are affected by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and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is uplifted as a whole. Forming a large box-shaped uplift of the west wing gradually tilting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with a low steep east wing and a gentle height, the top of the structure is wide and gentle, which is the Devonian period. The succession of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on reef beach deposits and dolomitization in the platform margi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several unconformitie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resulting in multi-stage epigenetic dissolution.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med by the nappe of Longmen Mountain have created favorable hydrocarbon source faults and sealing conditions for oil and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large gas field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backthrust anticline belt east of the No. 1 hidden fault zone in this area ha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forming large-scale tectonic-stratigraphic, structure-lithologic complex trap gas reservoirs, in which the sedimentary paleomorphology is relatively high in Chejianhe-Zhongba area. The dolomitization of Qixia formation is stronger. The most favorable exploration block of Qixia formation gas reservoir is near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aledonian uplift to the east ridge line, and the concealed fault zone of the central axis to the west to the No. 1) is the most favorable exploration block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 sets of gas reservoir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
【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四川盆地二疊系—中三疊統(tǒng)天然氣富集規(guī)律與目標評價”(編號:2016ZX05007-004)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專項“四川盆地深層海相碳酸鹽巖勘探開發(fā)技術現場實驗”[編號:2014E-3208(GF)]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春萍;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測井地質評價[J];特種油氣藏;2004年01期

2 李錦華;;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儲層特征[J];石油化工應用;2008年06期

3 王辛;周文;謝潤成;李正健;;大牛地上古生界天然氣地化特征與氣源追蹤[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1年02期

4 郭福祥;;滇西上古生界分區(qū)和板塊構造[J];云南地質;1985年03期

5 趙林,夏新宇,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的運移與聚集[J];地質地球化學;2000年03期

6 付金華;段曉文;姜英昆;;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質特征及勘探方法[J];中國石油勘探;2001年04期

7 袁志祥;陳洪德;陳英毅;;鄂爾多斯盆地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天然氣富集高產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8 李仲東;過敏;李良;惠寬洋;永平;;鄂爾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低壓力異常及其與產氣性的關系[J];礦物巖石;2006年04期

9 鄭松;陶偉;袁玉松;鄒艷榮;王云鵬;趙長毅;胡圣標;;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氣源灶評價[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7年03期

10 尤歡增;李仲東;李良;惠寬洋;過敏;王震;;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壓異常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礦物巖石;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劍;羅霞;單秀琴;馬成華;張水昌;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A];《國際有機裹體研究及其應用》短訓班第十四屆全國包裹體及地質流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馮少南;許壽永;林甲興;楊德驪;;上古生界的研究[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1)[C];1983年

3 羅霞;李劍;單秀琴;馬成華;劉銳蛾;張永昌;戴金星;;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地球化學[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楊華;張文正;李劍鋒;昝川莉;;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的地球化學研究[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胡宗全;朱建輝;;渤海灣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資源潛力[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6 鄭茂華;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測井資料氣層識別與評價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楊磊;劉池陽;;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上古生界測井層序地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冉利民;;塔巴廟地區(qū)上古生界測井資料氣層識別與產能預測[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鄭和榮;胡宗全;;渤海灣盆地與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成藏條件對比分析[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苗建宇;李文厚;;鄂爾多斯盆地子洲-清澗地區(qū)上古生界儲層研究[A];第九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代儉科;埕島上古生界兩層段試獲油氣流[N];中國石化報;2013年

2 張抗;“大北方”上古生界:油氣勘探新層系[N];中國石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平;鄂爾多斯盆地橫山—靖邊地區(qū)上古生界儲層特征研究[D];西北大學;2015年

2 王偉力;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藏成藏模式及分布規(guī)律[D];長安大學;2015年

3 李仲東;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壓力異常及其與天然氣成藏關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4 過敏;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5 郭德運;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上古生界沉積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6 袁志祥;論塔巴廟上古生界隱蔽氣藏[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7 劉志武;華北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儲層地質與油氣成藏條件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8 姜燁;鄂爾多斯中東部上古生界層序地層與深盆氣儲層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年

9 陳全紅;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積體系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10 王滿;松遼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熱演化史恢復[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倩;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動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馬玉龍;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構造演化、巖性與裂縫形成關系淺析[D];西北大學;2015年

3 舒廣強;冀中坳陷大城凸起上古生界煤成氣成藏史數值模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4 張e鹐,

本文編號:18512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8512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66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