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地質論文 >

川西坳陷須五段致密砂巖與泥頁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

發(fā)布時間:2018-04-02 23:37

  本文選題:致密砂巖 切入點:泥頁巖 出處:《巖性油氣藏》2017年04期


【摘要】:為了弄清川西坳陷須五段致密砂巖與泥頁巖儲層發(fā)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深化對非常規(guī)致密氣儲層的認識,利用巖心、鑄體薄片、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及壓汞等資料,對須五段儲層巖石學、儲集空間、物性等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須五段儲層巖性大致分為泥頁巖、粉砂巖和細砂巖三大類,分別占地層總厚度的56%,19%和25%,砂巖普遍具有泥質雜基和巖屑含量高、長石含量低的特征,泥頁巖中石英等脆性礦物含量較高;儲集空間包括有機質孔、雜基微孔、粒內溶孔、粒間溶孔及微裂縫5類;細砂巖孔隙度和滲透率平均值分別為1.41%和0.1 m D,屬于致密砂巖儲層,主要為高能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積,粉砂巖孔隙度和滲透率平均值分別為1.52%和0.22 m D,總體均略高于細砂巖,泥頁巖孔隙度和滲透率平均值分別為1.95%和0.068 m D,屬于致密頁巖儲層;儲層物性主要受到沉積條件、成巖作用和構造裂縫的多重控制,強烈的壓實和壓溶作用是導致砂巖致密的主要原因,次生孔隙主要由溶蝕作用形成,黏土礦物的轉化及有機質熱演化為泥頁巖提供了大量儲集空間,微裂縫極大地改善了儲層滲透性。研究結果可為該區(qū)下一步油氣勘探提供一定參考。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ight sandstone and shale reservoirs in Xuwu member of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an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gas reservoirs, the data of core, cast thin 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mercury injection were used.The petrology, reservoir spac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Xuwu formation reservoir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lithology of Xuwu formation is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hale, siltstone and fine sandstone, accounting for 5619% and 25% of the total formation thickness, respectively. The sandstone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muddy complex and lithic content and low feldspar content.The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in shale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reservoir space includes organic pore, heterogeneity micropore,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pore,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pore and microfracture.The averag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fine sandstone are 1.41mD and 0.1mD, respectively, which belong to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are mainly composed of high-energy subaqueous distributary channel microfacies.The averag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iltstone are 1.52% and 0.22 mm D, respectively, which a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fine sandstone. The averag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hale are 1.95% and 0.068 MD, respectively, which belong to the tight shale reservoir,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are mainly affected by sedimentary conditions.Diagenesis and multiple control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strong compaction and pressure solution are the main causes of sandstone densification, and secondary pores are mainly formed by dissolution.The transformat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provide a large amount of reservoir space for shale, and micro-fractures greatly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作者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能源學院;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四川盆地碎屑巖層系大中型油氣田形成規(guī)律與勘探方向”(編號:2011ZX05002-004)資助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靜;李琦;康元欣;劉勇;熊亮;黎華繼;;致密砂巖氣儲層微觀孔隙及成巖作用特征——以川西新場地區(qū)須五段為例[J];巖性油氣藏;2016年02期

2 劉四兵;沈忠民;呂正祥;宋榮彩;王鵬;;川西新場氣田上三疊統(tǒng)須二、須四段相對優(yōu)質儲層成因差異性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5年04期

3 徐天吉;閆麗麗;程冰潔;唐建明;李曙光;楊振武;;川西坳陷須五段頁巖氣藏地震各向異性[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5年02期

4 陳磊;姜振學;邢金艷;陳冬霞;謝明賢;紀文明;;川西坳陷新頁HF-1井須五段泥頁巖吸附氣含量主控因素及其定量預測模型[J];現(xiàn)代地質;2014年04期

5 張克銀;王瑩;;川西坳陷新場地區(qū)須家河組五段裂縫分布特征[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年06期

6 林小兵;劉莉萍;田景春;彭順風;楊辰雨;蘇林;;川西坳陷中部須家河組五段致密砂巖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4年02期

7 謝剛平;葉素娟;田苗;;川西坳陷致密砂巖氣藏勘探開發(fā)實踐新認識[J];天然氣工業(yè);2014年01期

8 陳剛;徐雙輝;陳洪德;林良彪;鄧虎成;;川西-川北地區(qū)T_3x~5頁巖氣成藏地質條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9 陳冬霞;謝明賢;張曉鵬;熊亮;魏力民;史洪亮;;川西坳陷須五段陸相頁巖氣聚集條件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年26期

10 郭迎春;龐雄奇;陳冬霞;冷濟高;田軍;;川西坳陷中段陸相地層壓力演化及其成藏意義[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洪亮;楊克明;王同;;川西坳陷須五段致密砂巖與泥頁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J];巖性油氣藏;2017年04期

2 楊琦;孫潔;賈昱昕;黃東安;陳昌奎;;鄂爾多斯盆地南部長8儲層巖石力學實驗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7年04期

3 王軒;高崗;李佳燁;葛黛薇;張維維;;碳酸鹽巖縫合線與基質的排烴效應——以川東地區(qū)石炭系和奧陶系碳酸鹽巖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7年03期

4 徐天吉;程冰潔;閆麗麗;江瑩瑩;喻勤;;龍門山金馬—鴨子河推覆構造帶雷四段儲層脆性與裂縫預測[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3期

5 高鳳琳;宋巖;姜振學;張欣欣;陳磊;;黏土礦物對頁巖儲集空間及吸附能力的影響[J];特種油氣藏;2017年03期

6 葉素娟;朱宏權;李嶸;楊映濤;黎青;;天然氣運移有機-無機地球化學示蹤指標——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侏羅系氣藏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7年04期

7 黎青;牟志政;;川西坳陷高廟子地區(qū)下沙溪廟組JS_3~(3-2)氣藏成藏差異性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7年04期

8 李玲;唐洪明;王茜;唐勝藍;馮偉;王珠峰;;克拉蘇沖斷帶克深區(qū)帶白堊系超深儲集層成巖演化[J];新疆石油地質;2017年01期

9 孫靖;宋永;王仕莉;薛晶晶;賈開富;常秋生;;準噶爾盆地深層致密油儲層特征及致密化成因——以莫索灣—莫北地區(qū)侏羅系八道灣組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7年01期

10 陳磊;姜振學;溫暖;高鳳琳;王朋飛;紀文明;姜偉佳;;頁巖納米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對甲烷吸附性能的影響[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7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興河;李順利;楊志浩;;致密砂巖氣儲層的沉積-成巖成因機理探討與熱點問題[J];巖性油氣藏;2015年01期

2 陳磊;姜振學;邢金艷;陳冬霞;謝明賢;陳委濤;羅梟;;川西坳陷新場28井上三疊統(tǒng)須五段頁巖氣儲層特征研究及評價[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年05期

3 林小兵;劉莉萍;田景春;彭順風;楊辰雨;蘇林;;川西坳陷中部須家河組五段致密砂巖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4年02期

4 郭小波;黃志龍;王偉明;涂小仙;王斌;劉國恒;任忠躍;;臺北凹陷溫吉桑地區(qū)致密砂巖儲層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5 謝剛平;葉素娟;田苗;;川西坳陷致密砂巖氣藏勘探開發(fā)實踐新認識[J];天然氣工業(yè);2014年01期

6 陳剛;徐雙輝;陳洪德;林良彪;鄧虎成;;川西-川北地區(qū)T_3x~5頁巖氣成藏地質條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7 郝樂偉;王琪;唐俊;;儲層巖石微觀孔隙結構研究方法與理論綜述[J];巖性油氣藏;2013年05期

8 黃亮;孟海龍;周鑫宇;陳磊;沈利霞;;四川盆地須五段烴源巖地化特征及有利烴源巖分布預測[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9 陳冬霞;謝明賢;張曉鵬;熊亮;魏力民;史洪亮;;川西坳陷須五段陸相頁巖氣聚集條件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年26期

10 馬旭杰;周文;唐瑜;鄧虎成;雷濤;王建俊;;川西新場地區(qū)須家河組二段氣藏天然裂縫形成期次的確定[J];天然氣工業(yè);2013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伯靖;劉旭耀;程惠紅;柳暢;劉善琪;任天翔;李永兵;石耀霖;;致密砂巖水壓瞬態(tài)致裂液化格子波爾茲曼及有限元數(shù)值研究[J];地震;2013年04期

2 谷會霞;魏玉堂;杜曉;代國祥;;錄井新技術在致密砂巖油氣層評價中的應用[J];吐哈油氣;2012年04期

3 辜思曼;孟英峰;李皋;羅成波;李盼;;氣體鉆井中致密砂巖流固耦合實驗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3年03期

4 張礦生;樊鳳玲;雷鑫;;致密砂巖與頁巖壓裂縫網形成能力對比評價[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年14期

5 王金琪;中國大型致密砂巖含氣區(qū)展望[J];天然氣工業(yè);2000年01期

6 鄧平;王丙寅;李玉勤;馬紅;;地化錄井技術在永安油田致密砂巖油氣層評價中的應用[J];錄井工程;2012年04期

7 ;遼河油田致密砂巖勘探呈現(xiàn)良好潛力[J];錄井工程;2013年03期

8 王金琪;超致密砂巖含氣問題[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3年03期

9 黃緒德,郭正吾;致密砂巖裂縫氣藏的地震預測[J];石油物探;2000年02期

10 楊曉寧,張惠良,朱國華;致密砂巖的形成機制及其地質意義——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為例[J];海相油氣地質;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游利軍;謝婷;康毅力;;致密砂巖水相滲吸行為對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2 孫先達;李宜強;;利用激光共聚焦研究泥巖和致密砂巖中有機質組分分布[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3 李鵬;康毅力;游利軍;雷鳴;疏壯志;;致密砂巖液相毛細管自吸調控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4 趙靖舟;曹青;白玉彬;李軍;王曉梅;;論致密砂巖大油氣田成藏模式[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5 陳明君;康毅力;游利軍;;飽和水致密砂巖電學參數(shù)對有效應力變化的響應[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6 朱國華;壽建峰;斯春松;沈安江;;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低滲透氣藏致密砂巖蓋層的形成機制[A];2002低滲透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7 張惠良;壽建峰;朱國華;王招明;王月華;楊曉寧;;致密砂巖蓋層形成機理及油氣勘探意義——以塔里木盆地東部英吉蘇凹陷英南2井為例[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8 李艷霞;鐘寧寧;張枝煥;張水昌;;致密砂巖蓋層形成的有機-無機相互作用——以塔東英南2凝析氣藏為例[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記者 師嘯 通訊員 楊傳宏;吐哈油田致密砂巖檢測獲突破[N];中國石油報;2010年

2 記者 許忠 通訊員 何蘭豐;壓開致密砂巖 擴大油氣“出口”[N];中國石油報;2012年

3 記者 鄭干臣;河南油田發(fā)力致密砂巖油氣[N];中國石化報;2011年

4 特約記者 黃延兵;華北油區(qū)首口致密砂巖水平井打出高水平[N];中國石油報;2013年

5 記者 杜中聞 通訊員 張新華;西部鉆探氮氣鉆井平均鉆速提十倍[N];中國石油報;2012年

6 徐曉峰;河南油田非常規(guī)勘探路徑明朗[N];中國石化報;2012年

7 張抗;致密油氣藏:摘得到的桃子[N];中國石化報;2012年

8 本報通訊員 李江輝 梁子波;為持續(xù)穩(wěn)產提供強力技術支撐[N];科技日報;2012年

9 記者 鄭干臣 通訊員 楊林;河南油田 洛陽—伊川盆地屯2井開鉆[N];中國石化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蘇里;陜北地區(qū)Y油田A井區(qū)致密砂巖油藏CO_2驅油目的層優(yōu)選與數(shù)值模擬[D];西北大學;2016年

2 田巍;致密砂巖凝析氣藏油氣水多相滲流規(guī)律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旭;基于LBM的致密砂巖滲流模擬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張來功;地應力及天然裂縫對致密砂巖水壓致裂的影響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3 譚春劍;山西臨汾大吉6井區(qū)煤層上下致密砂巖儲層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4 吳需要;致密砂巖滲透率與電學參數(shù)的關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5 王歡;致密砂動、靜態(tài)巖石物理特征實驗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6 王凱;川東北珍珠沖、須四段致密砂巖巖石物理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7 車宇;致密砂巖孔隙結構參數(shù)與電學性質關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8 丁世村;準噶爾盆地中部Ⅰ區(qū)塊致密砂巖油氣層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9 蔣必辭;蘇里格致密砂巖滲流分析及壓裂產能預測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10 王貴磊;吐哈盆地致密砂巖油氣儲量計算方法與參數(shù)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70265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70265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ecf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