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長垣南地區(qū)扶余致密油層測井評價方法
本文關鍵詞: 致密油 測井評價 儲層分類 流體識別 出處:《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大慶長垣南地區(qū)扶余油層巖心分析表明,扶余油層儲層物性較差,為致密砂巖儲層,有效孔隙度一般為5%-14%,平均有效孔隙度9.5%;滲透率一般為0.03×10-3μm2-10.0×10-3μm2,與常規(guī)油氣儲層相比,致密油儲層往往具有厚度薄、物性差、非均質(zhì)性強、開采難度大等特點。上述區(qū)域致密油測井評價存在以下主要技術難題,致密油儲層“七性”參數(shù)測井評價方法尚未形成,無法為儲層精細評價及工程施工提供有效技術支撐;致密油儲層物性差、孔隙結(jié)構復雜,儲層測井評價難,尚未建立儲層的下限及分類標準。因此,對大慶長垣南地區(qū)扶余致密油儲層開展測井評價方法研究,對今后該區(qū)油氣的勘探開發(f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本論文以測井、錄井、試油、巖心分析等資料和前人的研究報告為基礎,將測井與巖石物理實驗相結(jié)合,開展致密油儲層“七性”測井評價技術,對大慶長垣南地區(qū)扶余致密油層儲層分類和流體識別方法進行研究,形成致密油層測井識別與評價技術,對長垣南扶余致密油儲層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tǒng)的測井評價技術,應用該方法解釋多口探井,儲層孔隙度計算平均絕對誤差0.99%,儲層產(chǎn)能預測級別符合率86.6%;儲層分類綜合判準率達到88.2%,為“甜點”優(yōu)選、地質(zhì)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撐。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gging , logging , test oil , core analysis and so on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and flui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ight oil reservoir .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P618.13;P631.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廷棟;測井評價稠油層等級的新方法[J];地球物理學報;1992年06期
2 趙克超;高偉勤;夏國宏;范月榮;;泌陽凹陷深層系測井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J];特種油氣藏;2006年01期
3 申本科;陳文學;李浩;李朝霞;王雁剛;邱立偉;;海外油氣田新項目測井評價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年01期
4 許風光;鄧少貴;范宜仁;程相志;劉鵬;;火成巖儲層測井評價進展綜述[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6年04期
5 ;第六次測井科技情報交流會簡介[J];地球物理測井;1990年02期
6 李洪奇;李雄炎;譚鋒奇;郭海峰;于紅巖;;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的測井評價方法[J];測井技術;2009年01期
7 湯永梅;梁興;周松源;陳方鴻;;薄層測井評價技術在白駒凹陷的應用[J];油氣地球物理;2009年01期
8 馬建海;劉知國;冉志兵;;薄氣層的測井評價技術[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7年06期
9 張建禮;馬肅賓;;魯克沁構造帶玉東1井、玉1井稠油層測井評價——稠油層測井評價原理及參數(shù)求取方法[J];吐哈油氣;1997年01期
10 廖作才;;試油測井評價及應用[J];科技傳播;2010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彭美霞;;王場油田鹽間非砂巖儲層測井評價技術[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7年
2 范松之;謝光宇;董剛;;江漢盆地白堊系儲層的測井評價[A];“南方復雜地層井筒新技術”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3 潘保芝;李建勇;付有升;周波;;火成巖測井評價的礦物模型[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4 魏斌;;火成巖儲層測井評價[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22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特約記者 王斐;形成綜合化測井評價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記者 瞿劍;綜合化測井評價技術給中國石油裝上地質(zhì)“眼睛”[N];科技日報;2009年
3 張三民;青海油田邀請專家會診復雜油氣層測井評價技術[N];中國石油報;2008年
4 楊大超 劉文輝;鄂北氣田開展砂巖儲層測井評價[N];中國石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偉;復雜低滲透油氣儲層測井評價[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國華;東營凹陷泥頁巖有利儲集段測井評價技術[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王鑫;大慶長垣南地區(qū)扶余致密油層測井評價方法[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3 欽黎明;低空低滲氣層測井評價新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
4 閆磊;北大港地區(qū)低阻儲層成因分析及測井評價方法[D];吉林大學;2008年
5 楊凱;緬甸D區(qū)塊儲層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長江大學;2012年
6 王志文;煤層含氣量的測井評價技術[D];吉林大學;2009年
7 師歡歡;泥頁巖井壁穩(wěn)定性測井評價方法探討[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8 孔令福;遼河盆地東部凹陷火山巖儲層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3年
9 崔玉峰;八區(qū)530井區(qū)克下組低滲透儲層測井評價方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3年
10 劉廣偉;鄂爾多斯盆地蘇東南地區(qū)盒8段儲層含氣性測井評價[D];西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5258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52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