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區(qū)帶測井曲線標準化及其在EI反演中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 EI反演 測井曲線標準化 分區(qū)帶標準化 均值校正法 出處:《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渤海A區(qū)油田是國內(nèi)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的中生界花崗巖潛山油氣田。由于潛山復雜多樣、橫向非均質(zhì)性強,傳統(tǒng)的測井曲線標準化很難滿足EI反演對測井數(shù)據(jù)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測井數(shù)據(jù)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種分區(qū)帶測井曲線標準化方法:首先根據(jù)研究區(qū)地震斷塊構造空間解釋,結合測井解釋結果,將工區(qū)合理劃分為不同的標準化區(qū)帶,然后采用均值校正法進行分區(qū)帶標準化。在渤海A區(qū)油田的EI反演中對比未標準化、用常規(guī)方法標準化和分區(qū)帶標準化的反演結果,發(fā)現(xiàn)分區(qū)帶標準化方法得到的反演剖面與地震剖面對應最好。在渤海A區(qū)油田進行分區(qū)帶測井曲線標準化是獲得合理、準確的EI反演結果的關鍵。
[Abstract]:Bohai area A oil field is the largest Mesozoic granite buried-hill oil and gas field found in China at present.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buried hill, transverse heterogeneity is strong. The traditional logging curve standardization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i inversion for logging data,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ogging data.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standardizing the logging curve of the zonal zone is proposed.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ismic fault block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result of the log interpretation, the working area is reasonably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tandardized zones. Then the mean corr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andardize the zonal zone.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zonal zone standardization are not standardized in the ei inversion of the oilfield in Bohai A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inversion section obtain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method of zonal zone corresponds best to the seismic profile, and the key to obtain reasonable and accurate ei inversion results is to standardize the logging curves of the zonal zone in the oilfield of Bohai Sea area A.
【作者單位】: 油氣藏地質(zhì)及開發(fā)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zhì)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4130)
【分類號】:P618.13;P6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大港實現(xiàn)測井曲線網(wǎng)上數(shù)據(jù)資源共享[J];石油工業(yè)計算機應用;2003年04期
2 閆鳳萍;測井曲線繪制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6期
3 萬應明,高峻,董建平,楊紅梅;多測井曲線的綜合處理合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2期
4 余學鋒;;測井曲線填充算法研究[J];油氣地球物理;2006年02期
5 孟凡卉;邱汶華;;隨機中點位移法在測井曲線模擬中的應用[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6 馬桂英;;測井曲線的特征及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17期
7 吉倩倩;;淺析測井曲線識別氣層的技術方法[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zhì)量;2012年13期
8 邵曉慧;;橫向測井曲線標準化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硅谷;2013年10期
9 燕軍,劉堂晏;測井曲線的相關監(jiān)控[J];地球物理測井;1991年01期
10 陳強,謝碩;測井曲線灰關聯(lián)度計算[J];測井技術;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鵬;;測井曲線圖形處理軟件[A];“南方復雜地層井筒新技術”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2 姜冬梅;潘葆芝;;測井曲線的功率譜與分形維[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3 薛林福;潘保芝;;用自組織神經(jīng)網(wǎng)絡識別測井曲線形態(tài)[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張二華;費琪;;用逐次尋極二分法對測井曲線進行自動分層[A];200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六屆年會論文集[C];2000年
5 吳大坤;范月野;;測井曲線分形技術在松遼盆地東南部巖性識別中的運用探討[A];全國鈾礦大基地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6 鐘興水;高楚橋;張翔;張超謨;;測井曲線的高分辨率處理和薄層解釋方法[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7 陳曉靜;熊曉東;吳正平;;windows環(huán)境下測井曲線繪圖儀回放的一種實現(xiàn)方法[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王宏杰;王延斌;李趙陽;魏秋野;;利用測井曲線揭示大寧-吉縣區(qū)塊構造煤分布[A];2013年煤層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9 張元中;李劍浩;陳國華;昌慶珍;楚澤涵;;實驗室?guī)r心測量與測井曲線的匹配[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10 張子戌;呂閏生;劉高峰;常松齡;;測井曲線自動分層與構造煤厚度判識[A];2006年全國瓦斯地質(zhì)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詠梅;基于混沌時間序列分析的測井曲線識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斌;融合算法在測井曲線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2 王照宇;核方法在測井曲線識別中的應用[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3 王爽;測井曲線轉(zhuǎn)換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12年
4 張國彥;測井曲線矢量化反演及應用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5 黃維婷;多尺度小波分析及其在測井曲線自動分層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年
6 王楠;測井曲線模式識別及其在地層對比中的應用[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蘇艷麗;提高測井曲線分辨率的方法研究及應用[D];長江大學;2012年
8 單瑛杰;測井曲線高分辨率處理及薄層解釋[D];吉林大學;2006年
9 李莎莎;小波理論在測井曲線分析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9年
10 余易豪;口孜井田松散層粒度成分與測井曲線幅值參數(shù)相關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934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49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