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回線TEM法探測多層積水采空區(qū)的可行性(英文)
本文關鍵詞:中心回線TEM法探測多層積水采空區(qū)的可行性(英文)
更多相關文章: 中心回線TEM法 多層積水采空區(qū)探測 低阻屏蔽層 數(shù)值與理論分析 觀測時長 觀測誤差 可分辨標準
【摘要】:隨著煤礦的深部開采,多層積水采空區(qū)探測成為煤田水文物探工作的新內(nèi)容,中心回線瞬變電磁(簡稱TEM)法因場結(jié)構與地層的耦合關系,對低阻層探測有利。但低阻層的屏蔽作用不僅使得探測同樣的深度需要更長的觀測時間,而且還會減弱下伏地層的異常響應。本文通過直接時域數(shù)值模擬和水平分層大地的模型正演,估算了探測目的層所需要的時間長度,根據(jù)噪聲對觀測數(shù)據(jù)造成的影響,給出了多層積水采空區(qū)可分辨的標準。山西大同達子溝煤礦水文勘探中獲得的TEM實測曲線,表現(xiàn)了對多層積水采空區(qū)的探測能力。在實測曲線的定量反演解釋中,利用電測井資料作為初始參數(shù)進行定量反演,約束了煤系薄層的等值性。所推斷的三層和兩層積水采空區(qū),為鉆孔所證實。研究結(jié)果表明,當觀測時間有足夠的長度、下伏地層的異常顯示大于觀測誤差,中心回線TEM法探測多層采空區(qū)積水是可行性的。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通信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礦產(chǎn)資源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山西省煤炭地質(zhì)115勘查院;
【關鍵詞】: 中心回線TEM法 多層積水采空區(qū)探測 低阻屏蔽層 數(shù)值與理論分析 觀測時長 觀測誤差 可分辨標準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37412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Shanxi Province(No.20100321066)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 c Research Equipment(No.ZDYZ2012-1-05-04)
【分類號】:TD745;P631.325
【正文快照】: IntroductionThe central loop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TEM)configuration achieves excellent coupling with atarget,and the anomaly that it measures is simple witha large amplitude.Given its high efficiency,speed,and adaptability to different exploration s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四桃,朱柏承,樊亞軍;TEM喇叭超寬帶接收特性分析[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5年08期
2 余川,劉慶想,崔學芳文舸一,;同軸TEM-矩形TE_(10)模式變換器的優(yōu)化設計[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0年01期
3 張可兒;;一種阻抗指數(shù)型TEM喇叭天線的改進[J];甘肅科技;2010年04期
4 李浩;汪海洋;李天明;周翼鴻;胡標;鄒煥;于秀云;李家胤;;W波段TE_(62)-TEM_(00)準光模式變換器[J];強激光與粒子束;2011年11期
5 侯彥威;徐亞飛;;低阻覆蓋層下深部富水區(qū)的TEM探測效果[J];物探與化探;2013年04期
6 陸治國,申禮文,,李武軍;210TEM_(01)與TEM_(11)的光束質(zhì)量[J];激光雜志;1995年05期
7 劉慶想,袁成衛(wèi);一種新型同軸TEM-圓波導TE_(11)模式變換器[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4年11期
8 劉慶想,袁成衛(wèi);同軸插板式TEM——TE_(11)模式轉(zhuǎn)換器的設計與實驗研究[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5年06期
9 呂文華,王衍勇,梁蘭菊,高明義,鄭義;高功率熱穩(wěn)定及不對準低敏感TEM_(00)模諧振腔設計[J];激光雜志;2004年01期
10 王建國,田春明,劉小龍,葛德彪;超寬帶TEM天線的數(shù)值模擬[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勇;孟凡寶;周海京;楊周炳;馬弘舸;李科;謝平;;TEM喇叭天線陣列輻射特性[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2)[C];2002年
2 張光甫;王建朋;張躍元;梁步閣;袁乃昌;;角錐TEM雙脊喇叭天線研究[A];2003'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張釗;胡鵬飛;何宏民;;TEM在場地采空區(qū)勘察中的應用效果[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彭明生;苑執(zhí)中;楊志軍;蒙宇飛;張恩;李勛貴;;56彩色金剛石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進璽;程引會;李寶忠;吳偉;;同軸TEM小室內(nèi)標準磁場的數(shù)值計算與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吳萬春;文舸一;劉學觀;;復變量邊界元法求解任意截面均勻TEM傳輸線的特性阻抗[A];1987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C];1987年
7 徐永波;張靜華;;Ni3AI單晶裂紋擴展行為的TEM動態(tài)觀察[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蔣全興;呂仁清;;用TEM室測量微機的電磁輻射[A];第三次全國計算機安全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1988年
9 于海華;劉波;陳景波;夏立建;;50例pT1直腸癌經(jīng)肛內(nèi)鏡顯微手術(TEM)治療總結(jié)[A];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腫瘤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腫瘤 明日之星”大型評選活動暨中青年委員全國遴選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蔡麗英;何豫生;趙梅娟;;YBa_2Cu_3O_(7-x)超導體結(jié)構的TEM低溫動態(tài)研究[A];第五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覃延明;基于進化算法的超寬帶TEM喇叭天線陣列優(yōu)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2 金欽華;單晶硅納米結(jié)構的TEM內(nèi)原位拉伸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呂鏡潺;基于TEM納米顆粒的圖像識別[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2 宋曉偉;腹腔鏡聯(lián)合TEM在結(jié)直腸手術中的臨床應用[D];吉林大學;2015年
3 廖勇;超寬帶TEM喇叭天線陣列輻射特性初步研究[D];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4 何碧芳;TEM中不同寫作任務類型與考生英語能力水平關系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5 李小娟;楚雄地區(qū)產(chǎn)β-內(nèi)酰胺酶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和TEM耐藥基因及其所致感染性疾病研究[D];大理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0235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qiudizhi/1023529.html